道德經品讀 第二十四章 謙虛謹慎 不驕不躁


道德經品讀   第二十四章  謙虛謹慎 不驕不躁


感悟:


“欲速則不達”,抄這一章的時候,腦子裡跳出來的就是這句話。想要站得更高,走得更快,踮起腳、邁起大步,根本達不到目的。


人的主觀想法跟客觀事物發展往往是對立的,心太急,反而達不到目標。


後面四句“自見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老子要講的,在現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的通病,比如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妄自尊大、虛榮張揚、自我炫耀等等。


尤其是一個人在小有成就時,常常會表現出上面這些現象,導致被人厭惡。


今天看到一篇順豐總裁王衛的自述,深有感觸。他曾經窮困潦倒,但是幸運的是,他25歲時就已經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有過短暫的“暴發戶”心態後,他及時開悟,並且有了信仰,讓他變得低調又自律。


他談到個人修養,認為真正的“威”是收穫尊敬並且讓人樂於親近,在他看來,炫耀權力和財富,是一種幼稚的表現;要想讓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要尊重別人;你想別人如何對待你,首先你自己也要這樣對待別人。


他應該也算是個“得道”之人了吧,有龐大的企業、資產,功成名就,但他卻很低調、報紙媒體鮮少有他的報道,他自述追求的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和一心為別人的善良。


我們普通人,即便達不到他那樣的高度和成就,但是也一樣需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隨時檢視內心,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人生有高峰有低谷,處於高潮時,面對褒揚和吹捧,能夠淡定從容、不為所動;處於低谷時,面對困難挫折、批評指責,能夠堅持篤定、淡然處之,這才是真正的處世之道。


道德經品讀   第二十四章  謙虛謹慎 不驕不躁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jin)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yu)食贅(zhui)行。物或惡(wu)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


掂起腳跟是站不穩當的;故意跨大步是走不遠的;固執己見的是看不分明的;自以為是的是看不清是非的;自我炫耀的是顯不出功勞的;自高自大的是不能長久的。從道的觀點來看,應當說是剩飯贅瘤。誰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


道德經品讀   第二十四章  謙虛謹慎 不驕不躁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同名微信,加入我的圈子,我們一起來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