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項羽行軍要帶著虞姬?

沈靜軒


在女人的問題上,劉邦確實是一個率性而為的人,喜歡就喜歡,橫刀奪愛乃家常便飯。而項羽呢?有史記載的,似乎也確實只有一個絕色佳人虞姬。 劉、項二人在對待女人的問題上意趣不同,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他們所追求的女人也性格完全不同,劉邦除了結髮妻子呂雉醋勁十足之外,大都賢惠順從,與劉邦相敬如賓。而項羽的虞姬,外表美貌,內心貞烈,為愛人要犧牲自己生命的時候連眼睛都不眨一下,是令人唏噓感嘆敬佩有加的奇女子。 這就註定了一個結果,劉邦眾愛愛,項羽獨愛愛。 為什麼說劉邦眾愛愛呢?從史籍記載中隨便搜尋一下,劉邦的愛事真是比較的多。劉邦的第一個女人是他的結髮妻子呂雉。劉邦任沛縣泗水亭長期間,有一次,蕭何又來找劉邦玩,談及最近從單父縣來了一個呂公,與沛縣縣令是好朋友,因在老家與人結下樑子,便攜家前來投靠避仇。第二天,劉邦就趕到縣城,向呂公祝賀,有人說賀禮不足千錢的在堂下就坐,劉邦什麼也沒送,卻在禮簿上寫上萬錢讓人送進去。呂父收了劉邦的名片和“空頭支票”,又見他人高馬大,竟然主動招他為女婿。 第二個女人是曹氏。劉邦娶妻呂雉前後,曾遇到一位曹家女,因其溫柔美麗,善解人意,竟然難捨難分,不久曹氏就做了劉邦的小三了。隨後,曹氏就給生下一子,這就是後來封為齊王的長子劉肥。曹氏生子後,劉邦沒有把她接回家,而是寄居母家,由劉邦給錢贍養,無名無分。此事在外雖是個公開事,呂雉卻並不知曉。 第三個女人是戚姬。彭城大敗後,劉邦差一點被項羽的軍隊活捉,幸虧丁公放他一馬,才得以逃脫。而就在後來逃跑的路上,他借宿於一個戚姓老農家,戚家只有父女二人,劉邦在酒足飯飽之後,竟然與戚女同床共枕巫雲楚雨起來,於是,戚姬後來成了他的寵幸。 第四個女人叫薄姬。薄姬本是魏王魏豹寵姬,劉邦活捉了魏豹後,就連同他的後宮妃子們一起捉了來,充作奴隸女工,薄姬被安排在織室勞作。一天,劉邦偶然進織室,見薄姬姿色非凡,便將她召進內宮,一年多後,劉邦召幸了薄姬,薄姬懷上一子,這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母以子貴,漢文帝登基後,薄姬被封為皇太后,極盡榮貴。 而項羽呢?他本是個莽漢,卻最兒女情長。粗莽與情長這兩種特性要體現在同一個男人的身上,除非有外力作用。而要將一個生性粗魯的人,揉搓成一個兒女情長的人,這既要有融鐵化鋼的溫度,也有春風化雨的柔情,這足見虞姬魅力,堪稱天下奇女子。項羽有情,不過估計不是好色之徒,劉邦曾總結項羽“十大罪狀”,裡面就沒有涉及過霸佔姦淫之類問題。項羽對虞姬的鐘情,從每次行軍打仗都帶著她,也可見一斑。 所以,為什麼劉邦有那麼多女人,而項羽只有一個虞姬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劉邦眾愛愛,項羽獨愛愛。


唯一的知新


一、項羽縱橫沙場且性情暴躁,司馬遷也說項羽是個大塊頭肌肉男,“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外人眼中光芒萬丈的大英雄,用現在話說必定是個萬人迷,然而項羽卻一點兒也不花心,眼裡只有一人,那就是虞姬可謂是用情專一。據說連劉邦的老婆都在吃虞姬的醋。

項羽在攻破咸陽後,面對成百上千美女視若無睹,盡數遣散,一把火燒了宮殿。看到這一幕,不只是虞姬恐怕任何一個女人都會感動。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王侯有功之人時,也不忘封虞姬為“美人”。

種種事例都表明,項羽用情專一,同時對虞姬用情極深,出兵打仗的情況下,不願面對長久的別離自然會選擇帶在身邊了。

二、據說虞姬和項羽家鄉離得很近,自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可知二人感情的深厚,也沒準虞姬是因不願意別離,一定要跟隨項羽。

三、到底是行軍帶在身邊安全,還是留下安全也沒有定數。比如項羽伐齊時,假如將虞姬留在彭城,最後劉邦背後捅刀子佔領彭城,那虞姬豈不是被抓,再通過虞姬對項羽提條件要挾可就進退兩難了。所以說項羽選擇將虞姬帶在身邊可能也是明智之舉,畢竟自己有保護她的能力。

四、虞姬也並非一般的柔弱女子,據說她善舞劍。還有《江西吉安廬陵項氏家譜》中記載虞姬出生在沭陽顏集,母親生產時鄉人看到房頂飛舞著五條鳳凰,整個院子香味撲鼻。自然也就不能當平常女子一般看待。

五、兩軍對戰,項羽都在打勝仗,一般也難以危及軍營的後方,傷不到她。

霸王別姬歌裡“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那一種”,兩情相悅時,任何行為在當事人眼裡都會是理所應當的。


嘿你來啦


《史記》對虞姬的描述不過是短短的幾個字,司馬遷只是說她是一個姓虞的美人:“有美人名虞”。司馬遷既然安排虞姬的出現,只不過想通過虞姬的誓死相隨,來烘托出英雄落幕的那種悲傷和無奈之情。

為什麼只帶著虞姬,沒有帶著其他妃子呢?據載,在彭城之戰時,諸侯聯軍攻入彭城之內,劫掠了很多美人,其中很多應該是項羽的妃子。虞姬沒有在此處提起,可見當時她跟著項羽去了齊國,所以才免遭聯軍的蹂躪。其實,縱觀項羽一生,他並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悠閒地呆在楚都彭城,大多的時間都在打仗爭奪天下。因此,即便有後宮三千,那些妻妾也未必有機會見到他。而虞姬能有資格從徵,必定是深得項羽的歡心。從這點來看,項羽也算是專情於虞姬。

從虞姬來說,她既然願意從徵,說明並不嬌生慣養之人,為了能悉心照料項羽,她毫不在乎行軍途中的顛簸勞累和風吹日曬。後宮女子大多是溫室中的花朵,為的只是爭寵,至於從徵照顧項羽這種苦差事,估計是完全沒有想過,所以項羽在軍途中有人照顧,有人說話解悶,自非虞姬莫屬也。

所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說的就是他倆吧!


今晚打老虎085


根據小編分析項羽行軍打仗帶著虞姬的原因主意有三種。

其一,項羽是真心真意的喜歡虞姬,古人云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項羽和虞姬好像始終沒拜堂成親,一直都是屬於男女朋友關係,說的簡單一點他們兩個處於熱戀期,這期間肯定是希望天天能看到彼此。換著任何一個人都不喜歡和心愛的戀人分離然後飽嘗相思之苦,所以項羽就屬於那些愛江山更愛美人的人。

其二,有可能是虞姬對項羽不放心怕項羽移情別戀,所以冒著生命危險飽嘗車馬勞頓之苦也要跟隨項羽並且監視他,有史料記載項羽身高八尺儀表堂堂,而且又是名滿天下之人,用現在的話來說項羽屬於那種有顏值擔當更有實力加持的萬人迷高富帥,所以虞姬肯定要嚴加看管,以防丟失。

其三,史料記載虞姬是名門望族,書香門第出生所以虞姬肯定是博覽古今通曉歷史,在西楚霸王項羽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回去私底下和虞姬商量解決辦法,所謂情侶同心起力斷金,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其四,項羽怕虞姬移情別戀,虞姬姿色那肯定不用說國色天香閉月羞花形容虞姬應該一點也不為過吧,所以西楚霸王項羽害怕自己前進剛出門後腳虞姬就跟著走了,項羽肯定是真心愛著虞姬,要是項羽打下江山後發現虞姬溜了,那項王豈不是要孤獨終老,所以還是把虞姬帶在身邊為好。


桓先生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北宋婉約派詞人李清照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雖然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裡行間透出一股正氣。而這首詩也成了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最真實的寫照。可如果再往深層次思考,項羽為何不肯過江東呢?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項羽,可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家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那為何項羽還是不肯過江東呢?


關於為何項羽不肯過江東一直都是文人墨客以及歷史學家都關注的問題,目前,對於這個問題有人提出了兩個觀點。

其一,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 。

項羽認識到了長期內戰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這場戰爭儘早結束。項羽確實曾有結束戰爭的願望,也曾想過通過他與劉邦的個人決鬥來結束戰爭,他覺察到“楚國久相持不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所以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最後他甚至不惜違背自己個性,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打算以鴻溝為分界,通過和談換取劉邦的讓步。但是劉邦卻違約出兵追殺楚軍,當項羽失利並且認識到自己無法立即消滅劉邦而又無法談和的情況下,項羽只有犧牲自己以結束數年的殘殺,據說,項羽當時還是有可能與劉邦抗衡的。



其二,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已死。

項羽的死與虞姬的死有必然聯繫嗎?兩者之間有聯繫,有學者就認為項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過江,拔劍自刎。這樣說很有道理,單純說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虞姬之死就顯得論據不足。而這與《史記》上說的: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段話是一致的。“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說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原因。項羽即便過江,敗局已定。因而,他選擇了不渡烏江。



父母年代記憶


英雄愛美人,情投意合,寸步難離。所以說:楚霸王外有剛性,萬人無敵,內一有柔性,情重如山。


老龔166916589


說到項羽,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戰神!可以這麼說,大漢的江山,有一半甚至一多半,都是項羽打下來的。楚漢之爭的時候,劉邦圍困項羽。但是,項羽僅僅用了4個小時,劉邦就被打的找不著北,可見項羽的神勇。除了他的戰鬥力,他還是個模範丈夫。

虞姬一身輕衫,一纖東風,乍起了虞姬的一把古銅色的血劍,一舞二千多年。烏江的煙波,捲走了項羽的屍體,也捲走了虞姬的容顏。

垓下的悲歌,在秦漢的磚瓦里,穿越歷史的殘牆,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漢之間,淺唱千古的嗆痛。重返秦國的土地,一個王朝的都城,在項羽的劍影裡,早已是不堪一擊,秦兵的血跡,也早已塵封在秦嶺的渭水之中,也早已把整座咸陽古城披上一抹歷史的胭脂;再返回大漢的疆土,在遠離垓下的十三朝古都長安,一個動亂的王朝,在楚漢之爭的殺伐中,開始了二百多年的西漢盛世太平,也開始了大漢王朝的文明之路。

歸根結底一個字———愛!



0O輪迴O0


一個是絕世美女哪個男人不愛;一個是千古無二之勇的霸王項羽,哪個女人不喜歡,哪個男人不膜拜。自古英雄配美人,項羽虞姬佳人英雄乃天生一對。

為什麼項羽打仗帶著虞姬,首先項羽實在是太愛虞姬了,虞姬也離不開項羽。項羽伐劉邦,虞姬該留在什麼地方?留在彭城,萬一劉邦背後再捅刀子佔領彭城呢?不,只有跟著我項羽才是最安全的。項羽帶著虞姬確實是明智之舉。虞姬是項羽的軟肋,如果劉邦在彭城抓住虞姬,項羽不是劉邦,絕不會對老婆安危視而不見,而且劉邦好色,那不是成大丈夫之辱?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

此時,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隨後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至烏江時,因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乃自刎江邊。


雲飛風飄揚


古代行軍帝王打仗帶著女人很是常見。古代戰爭週期一般較長,少則秋月,多則數年。在戰爭期間,將士一般都是生活毫無規律,往往是飢一頓飽一餐,這種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很容易讓身體垮掉,所以一般君王出征都會帶妃子一起,這樣既能被細微照顧,又能一解寂寞之苦。後世比較知名的明成祖,清聖祖在出徵時都帶有妃子,如若他們不帶妃子則後宮和朝廷往往還會擔心。

項羽帶著虞姬也是出於這種目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項羽子嗣較少,正史沒有記載,只有野史部分說有,所以項羽帶著虞姬很有可能是為了傳宗接代,項羽死時三十左右,正是其生育後代的絕佳時間但天下未定只能待著夫人天天打仗。

所以項羽行軍帶著虞姬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一方面是為了傳宗接代。


歷史摸黑人


項羽行軍都要帶虞姬,說明了這才是真愛。古人言:問世間情為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項羽雖為一名武將,但也有兒女情長至死不渝的情懷。同樣虞姬同樣不論身處在再危險的處境,陪伴項羽身邊這是一件令人可歌可泣愛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