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吃飯很恐怖嗎?

沒有吧,作為人的必須慾望之一,饕餮慾望一旦被滿足,其享受程度堪比昇仙。

一個對比:

疫情之下,浪漫的意大利人仍不棄浪漫因子,每座陽臺都是一個小型音樂現場;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而中國人呢?憋在廚房裡五花八樣地搗鼓各類吃食。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所以作為中國人,一個愛好吃的中國人,本著對美食的追求,我是想認真地安利這部電影的。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畢竟有人觀影后的評價,是“很可口,很下飯”。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而事實是,我信了你的鬼。

老實講,吃飯這件事從來沒有讓我如此恐懼過,冷汗怕了一背真的不算誇張。

先說此番為什麼寫一部電影。

說《飢餓站臺》,先得從一部短片說起。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導演維倫紐瓦曾經在2008年拍的這部短片,短短11分鐘給到觀眾的衝擊力不小。

一群衣著華貴的人們,坐在餐桌前,沉默進食。

整部短片只有這一個場景,這一群人。沒有劇情發展和轉折,只有肥頭大耳的饕餮客們埋頭苦吃。

食物也豐盛,雞鴨魚肉,烤煎烹煮,琳琅滿目。

只是這群饕餮客埋頭苦吃的時候,房子是一層層塌陷的。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而吃的慾望多濃厚?

上一層塌掉,貴族的僕人們出現,迅速整理灰敗現場,珍饈美食陸續上桌,貴族們繼續狂吃。

人們在饕餮之慾上,不斷向下沉淪。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全片無一句臺詞,其驚憾效果卻是撲面而來。

而《飢餓站臺》,可視作為《下一層》的擴寫版。所以某中程度上來說,說它是一部饕餮短片的電視劇版,也不為過。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對比《下一層》,它多了曲折、反叛,和更為驚悚的吃飯背後的社會隱喻。

《飢餓站臺》裡,也有這樣一個一層層往下的建築,但和《下一層》不同的是,每一層都有人,並非單純地從上掉落,每一層的人,定期會流動。

男主角格倫從睡夢中醒來,他和另一位老人共處一室。

這是第48層。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從房間地板那個中空的方形洞望下去,是數不清的層數;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而從頭頂上的方形洞望上去,也是望不到盡頭的前47層。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48層,被老人成為“監獄層”。

每天從0層下來一個平臺,放滿了美食美酒。平臺會在每一層停留些許時間,供那一層的人進食。

而從0層到48層,平臺上的美食已經所剩無幾,狀況慘烈,飢餓難當又不得不吃上面層人們吃剩下的食物。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是為“監獄層”。

在48層,我們知道了一些基本情況。

進入這座建築的人,形形色色。

格倫是自願進入,目的大概是為了體驗這座獨特的建築和內部運行體制。

而建築內大部分人是被迫進入,格倫在48層的室友,這位老人是因為過失殺人,進入了這裡。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另一位經常伏在平臺上去往各個層的日本女人,是來找自己的孩子。

吃飯,是在這裡除了睡覺發呆之餘,最重要的事。

平臺下來了, 最好做好準備大快朵頤,因為留給每個人的時間並不多。

並且只能吃,不能拿。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私自留下食物,房間內的溫度就會升高或者降低,執導人體受不了選擇丟棄食物表示投降。

最重要的是,每個人所處的樓層是定期流動的。

一個月之後,建築內會放出麻醉氣體,所有人沉睡之時,工作人員會把他們換一個樓層。

從最底層,到最高層,毫無規律的流動。

也就是說,上一個月你可能在180層吃上面樓層餘下的渣滓。到了下一個月,你就可能在頂層想用滿桌新鮮出爐的美食,大肆饕餮。

於是你就可以跟隨男主角體驗完全極致的兩種生活。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最低的時候,他被安排在了202層。

等平臺降下來的時候,滿桌只有空空杯盤,毫無食物痕跡。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這種情況只會延續一個月,上面179層的人因為貪慾和食慾,明顯不會為底層人留在食物。

最高的時候,他去到了6層。

滿桌的美食大多數都還能看到原樣,蔬果蛋糕,頂級料理不一而足。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但樓層也高的人,在經歷過低層生活的貧瘠之後,是無法控制自己在高樓層的這種奢華享受的。

他們大肆享受,飽食一頓,貪婪無遺。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越經歷過飢餓,在得到美食後越有報復性進食心理;而越經歷過高樓層的放肆,對自己再次回到低層的現狀越不甘心,對進食的慾望呈爆發性增長。

長此以往形成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上層人士為自己所處的地位沾沾自喜,並且肆意浪費資源;

下層人無法飽腹,甚至殘殺室友靠吃人肉活著。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吃飯,再也不是一件簡單而幸福的事情。

有觀眾認為這是一部“豎版《雪國列車》”:

前者是尾端車廂的低層人一路廝殺進入列車的最前端,找到發動機完成一場下層人的革命;

而《飢餓站臺》則是一場複雜的向上的革命。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找到0層,找到提供食物的人,告訴他們這種一個平臺不斷往下的機制多麼不可取。

換個角度來說,是更改建築內的這個體制。

從統一資源自上而下自主性的分配,到資源均衡分配之後再下發到每一層,不存在浪費,也不存在廝殺和死亡。

眼熟嗎?

後者這種烏托邦的體制,不就是共產主義。

但達到這個結果容易嗎?不見得。

格倫第三次更換樓層之後,到達了33層。

一個還算吉利的樓層。

大量的食物到達這一層,還有完整和新鮮可言。不需要焦慮等待和廝殺才能得到。

但這次和格倫同樓層的室友,是一位文明的女士。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食物到達這一層,她慢條斯理揀出一些吃下去,一邊還能喂喂自己的寵物狗。

再拿出兩個餐盤,合理搭配均衡飲食,讓它們隨著平臺去到下一層。

她告訴下一層的人:你們不用爭搶浪費,就吃餐盤裡的食物吧,也請搭配好餐食告訴下一層的人們,不要爭搶浪費。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按照她的設想,只要每一層的人們都能保持克制,只取食自己所需的那一部分食物,平臺到達最後一層,人們都是夠吃的。

只要人們都能形成自覺,達到這種“自發性的團結”。

但這種自發性團結,在這裡彷彿是天方夜譚。

人們辱罵她的幻想,依然在大堆食物面前大快朵頤,其和平的願想,還不如格倫一句“在食物上拉屎”的威脅來得有用。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團結有用嗎?絕對有。

但“自發性團結”有多難?是要靠流血和體制去約束的。

格倫的女室友對人性的失望導致她在又一次換房間後選擇了自殺,來成全格倫。

而見識過人性貪婪和可怖之種種面目之後,選擇和新室友暴力鎮壓人們的慾望。

隨著平臺去到每一層,分配好每一層的食物,直到最底層。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這中間,就要面對無數人的反抗,只能殺之。

這樣一來,最後達到的“共產主義”,其實是靠暴力獲得的。而這暴力本身和共產主義其實產生了根本性的相悖。

吃飯在這裡並不是簡單的吃飯,是資源分配的終極思考。

而這樣一個從上而下的飢餓站臺,是對人性的考驗,也是對社會體制的思考。

對比起人的原始慾望,無論哪種社會體制其實都未必完美。

在進入到建築內之前,每個人都被允許帶一件自己想帶的物件。

有人選擇帶寵物,有人選擇帶武器,而格倫選擇帶了書本。

吃飯其實也不簡單


這個烏托邦內,其實就自帶了一個社會內會存在的事物:暴力、愛、文明等等。

而社會的和諧到底是要靠群體的努力,還是根本的管理層分配製度改革,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吃飯這件事不僅能恐怖,其實是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