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來時,你最大的“底氣”是知識儲備量

這次疫情可謂是一場不小的危機,當我們與危機不期而遇的時候,也是考驗一個企業乃至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儲備量是否充足的時候。

受這次疫情的衝擊,餐飲業、旅遊業都受到重創,今年這些行業都將經歷一次嚴峻的考驗。

知名餐飲連鎖企業西貝的董事長賈國龍就說:因為春節期間餐飲停擺,公司的現金流出現嚴重短缺,最多能夠維持三個月。

而同樣是國內知名餐飲連鎖企業的海底撈董事長張勇說:終於可以在春節放一次假了。

這句話也許是一句無奈的玩笑,做企業誰不想賺錢?

但是張勇為什麼敢這麼說,因為他們有充足的現金流,即便是餐飲暫時的停擺,對於公司來說仍然可以從容應對這場危機。

他最大的“底氣”就來自於充足的現金流。


危機來時,你最大的“底氣”是知識儲備量


一個企業在應對危機時需要有足夠的底氣,個人在職場也是如此。

個人在職場的最大“底氣”就來自於平時知識的儲備,知識儲備就是你的“現金流”。

你的“現金流”越充足,那麼在應對職場危機時,就會有足夠的“底氣”跨越危機,甚至於把危機轉化為機會。

去年我們公司新招聘進來兩名應屆畢業生小蘇和小秦。

小蘇的性格偏外向,嘴甜,來公司之後迅速與周圍同事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他也會“來事”,經常會給辦公室的同事製造一些驚喜,比如說上午十點多正是大家都有點小餓小困的時候,他就點了外賣奶茶送到大家面前。

誰臨時有點什麼事情,手頭工作忙不過來了,讓他幫忙傳遞個文件什麼的,他有求必應,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辦公室同事的認可。

他也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小團體”,社交活動頻繁,他樂此不疲,如魚得水。

小秦的性格偏內向,不善言辭,平時工作不顯山不露水,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不遠也不近。

有的時候大家工作之餘聊聊天,或者晚上有什麼活動叫他參加,他總說晚上有事情,很少參與。

時間長了,大家也就不再叫他了,都覺得他有點不合群。

不久前,公司換了一位新的總經理,是新加坡人,他來了之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小蘇和小秦那個部門就在被調整之列。

總經理認為部門人員結構過於臃腫,需要通過考核將不合適的人員調整到其他崗位。

考核結果出來之後,並沒有出乎我的意料,小蘇排在了最後,而小秦名列前茅。


危機來時,你最大的“底氣”是知識儲備量


小蘇被調整到其他邊緣部門,而小秦因為成績突出,特別他的英文被總經理相中,把他直接調到了自己身邊。

事後,我問小秦,我只知道你的業務能力不錯,可是剛招聘你的時候知道你的英文並不太好啊,怎麼提高的這麼快?

他說:我們是一家合資公司,需要具備一定的英文水平,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裡,如果英語不過關的話,即便業務再好,但是到了一定階段也很難再有成長,甚至於被邊緣化或者糟淘汰。

所以,他就在業餘時間報了英語培訓班,平時空餘的時間基本上就是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和學習英文。

怪不得小蘇在這次的危機中能夠轉“危”為“機”,原來是他平時就儲備了充足的“現金流”。

其實現在職場當中,像小蘇這樣的年輕人不少。

他們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維繫人際關係上,認為有個好人緣可以讓自己更自在。

其實,這也沒有錯,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工作的開展,有助於身心愉悅。

但是,如果把時間都花費在人際交往上,而忽視了自己的主業,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職場能夠左右你發展的不是你的同事,而是你的工作能力和能力附加值。


危機來時,你最大的“底氣”是知識儲備量


讓我們看看“小秦們”是怎麼做的:


1、多讀書

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讀你所從事工作的專業範疇的書籍,這些書籍能夠提升你在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水平,能夠指導你在工作中的實踐,所以這些書必讀。

你也可以讀其他你感興趣的各類書籍。

我讀曹林的《時評寫作十講》,他說:他一個朋友告訴他一個讀書的竅門,就是舉一反三,通過讀一本書,延伸到下一本與之相關聯的書,這樣一本一本讀下來,不僅印象深刻,還可以融會貫通。

讀書可以讀大家名著,也要讀些熱銷讀物。讀名著可以昇華思想,拓寬思維。但是隻讀名著,只讀專業也還不夠,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就要了解這個時代人的所思所想,而讀熱銷書是瞭解現代人的很好的途徑。

沒有一段路是白走的,沒有一本書是白讀的,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會成為你撒的一粒種子,在某一天這些種子會生根發芽,成為一片森林。


2、持續的學習

學習應該是終生的,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知識更新非常迅速,如果不能持續學習,那麼就只能啃老本,最後就會被“掏空”,被這個社會邊緣或者被淘汰。

前段時間,我在頭條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十年前你月薪四千,十年後你月薪仍四千,真的要反思怎麼看?

我是覺得十年前後月薪沒有變化的人,就是已經被邊緣化的人,沒有被淘汰已經很萬幸。

現在這個時代,會狠狠獎勵那些持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創新的人。

就如快遞小哥竇立國,他在做快遞員不久,就能夠完成每天100件的投遞任務,幾年時間就完成了15萬件單量。

他是怎麼做到的?北京是堵車很嚴重的城市,他派件時認真標記每一條快遞線路,並記下最快的路線,把它畫成派件地圖。

連高德和百度在他的地圖面前都不堪一擊。

他2013年被提拔為分公司經理,他帶領團隊從分公司業績倒數第二上升到正數第一。

2014年9月,他被邀請和馬雲在美國紐交所敲鐘,全國幾百萬快遞員,他是唯一一個。

這就是“草根”的逆襲,不僅出現在劇情裡,同樣也發生在我們身邊。

只有持續不斷的學習,在自己從事的領域深耕,你才會創造無限的可能。


危機來時,你最大的“底氣”是知識儲備量


3、增加能力附加價值

能力附加值就是業務能力之外的能力。

這種能力可以是與業務相關的,也可以是無關的。

在你工作的範疇內,可能這種技能不是必須的,但是往往是你所具有的這種技能有一天會成為你的附加價值幫助你成功。

就如小秦,他能夠很清醒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看到未來英文將成為工作的助力,積極行動拓展自己技能外延,在危機到來的時候,自然就抓住機會,將危機轉化為了機會。

所以,無論你在工作之外的業餘時間學英文也好,學軟件的應用也好,這些都是在無形中增加自己能力的附加價值。

你所有的付出,或許在某一個關鍵時刻,就讓你大放異彩。

也或許有一天這些附加價值就真的成為一顆救命的“稻草”。


4、推掉不必要的應酬

應酬在職場司空見慣,可是細細想來,除去工作上的應酬之外,有太多都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這種應酬美其名曰是為了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在工作上能相互幫襯。

可是這些應酬除了能在酒桌上吹吹牛,講講領導的怪話,八卦一下同事,其他真是看不出來有任何意義!

其實,也只是一種虛假繁榮,自我麻醉的方式。換得的只是一時的心安,嘴上的快活。

於自己的工作沒有任何幫助。

就像小蘇,他平時與同事關係再好,真的到了被邊緣的時候,誰會站出來替他說話?哪個同事又能左右事情的發展?

所以,在職場我們需要分辨應酬的性質,推掉那些毫無意義的應酬,把時間還給自己和家人。

關鍵時刻,真正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是業務能力和附加價值,而不是好人緣。

所以,利用有限的時間多多儲備“現金流”才是在職場競爭中最大的“底氣”。


危機來時,你最大的“底氣”是知識儲備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