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来时,你最大的“底气”是知识储备量

这次疫情可谓是一场不小的危机,当我们与危机不期而遇的时候,也是考验一个企业乃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储备量是否充足的时候。

受这次疫情的冲击,餐饮业、旅游业都受到重创,今年这些行业都将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

知名餐饮连锁企业西贝的董事长贾国龙就说:因为春节期间餐饮停摆,公司的现金流出现严重短缺,最多能够维持三个月。

而同样是国内知名餐饮连锁企业的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说:终于可以在春节放一次假了。

这句话也许是一句无奈的玩笑,做企业谁不想赚钱?

但是张勇为什么敢这么说,因为他们有充足的现金流,即便是餐饮暂时的停摆,对于公司来说仍然可以从容应对这场危机。

他最大的“底气”就来自于充足的现金流。


危机来时,你最大的“底气”是知识储备量


一个企业在应对危机时需要有足够的底气,个人在职场也是如此。

个人在职场的最大“底气”就来自于平时知识的储备,知识储备就是你的“现金流”。

你的“现金流”越充足,那么在应对职场危机时,就会有足够的“底气”跨越危机,甚至于把危机转化为机会。

去年我们公司新招聘进来两名应届毕业生小苏和小秦。

小苏的性格偏外向,嘴甜,来公司之后迅速与周围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他也会“来事”,经常会给办公室的同事制造一些惊喜,比如说上午十点多正是大家都有点小饿小困的时候,他就点了外卖奶茶送到大家面前。

谁临时有点什么事情,手头工作忙不过来了,让他帮忙传递个文件什么的,他有求必应,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办公室同事的认可。

他也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小团体”,社交活动频繁,他乐此不疲,如鱼得水。

小秦的性格偏内向,不善言辞,平时工作不显山不露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远也不近。

有的时候大家工作之余聊聊天,或者晚上有什么活动叫他参加,他总说晚上有事情,很少参与。

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不再叫他了,都觉得他有点不合群。

不久前,公司换了一位新的总经理,是新加坡人,他来了之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小苏和小秦那个部门就在被调整之列。

总经理认为部门人员结构过于臃肿,需要通过考核将不合适的人员调整到其他岗位。

考核结果出来之后,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小苏排在了最后,而小秦名列前茅。


危机来时,你最大的“底气”是知识储备量


小苏被调整到其他边缘部门,而小秦因为成绩突出,特别他的英文被总经理相中,把他直接调到了自己身边。

事后,我问小秦,我只知道你的业务能力不错,可是刚招聘你的时候知道你的英文并不太好啊,怎么提高的这么快?

他说:我们是一家合资公司,需要具备一定的英文水平,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如果英语不过关的话,即便业务再好,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也很难再有成长,甚至于被边缘化或者糟淘汰。

所以,他就在业余时间报了英语培训班,平时空余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学习英文。

怪不得小苏在这次的危机中能够转“危”为“机”,原来是他平时就储备了充足的“现金流”。

其实现在职场当中,像小苏这样的年轻人不少。

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维系人际关系上,认为有个好人缘可以让自己更自在。

其实,这也没有错,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身心愉悦。

但是,如果把时间都花费在人际交往上,而忽视了自己的主业,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职场能够左右你发展的不是你的同事,而是你的工作能力和能力附加值。


危机来时,你最大的“底气”是知识储备量


让我们看看“小秦们”是怎么做的:


1、多读书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你所从事工作的专业范畴的书籍,这些书籍能够提升你在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水平,能够指导你在工作中的实践,所以这些书必读。

你也可以读其他你感兴趣的各类书籍。

我读曹林的《时评写作十讲》,他说:他一个朋友告诉他一个读书的窍门,就是举一反三,通过读一本书,延伸到下一本与之相关联的书,这样一本一本读下来,不仅印象深刻,还可以融会贯通。

读书可以读大家名著,也要读些热销读物。读名著可以升华思想,拓宽思维。但是只读名著,只读专业也还不够,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要了解这个时代人的所思所想,而读热销书是了解现代人的很好的途径。

没有一段路是白走的,没有一本书是白读的,你读的每一本书,都会成为你撒的一粒种子,在某一天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成为一片森林。


2、持续的学习

学习应该是终生的,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知识更新非常迅速,如果不能持续学习,那么就只能啃老本,最后就会被“掏空”,被这个社会边缘或者被淘汰。

前段时间,我在头条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十年前你月薪四千,十年后你月薪仍四千,真的要反思怎么看?

我是觉得十年前后月薪没有变化的人,就是已经被边缘化的人,没有被淘汰已经很万幸。

现在这个时代,会狠狠奖励那些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创新的人。

就如快递小哥窦立国,他在做快递员不久,就能够完成每天100件的投递任务,几年时间就完成了15万件单量。

他是怎么做到的?北京是堵车很严重的城市,他派件时认真标记每一条快递线路,并记下最快的路线,把它画成派件地图。

连高德和百度在他的地图面前都不堪一击。

他2013年被提拔为分公司经理,他带领团队从分公司业绩倒数第二上升到正数第一。

2014年9月,他被邀请和马云在美国纽交所敲钟,全国几百万快递员,他是唯一一个。

这就是“草根”的逆袭,不仅出现在剧情里,同样也发生在我们身边。

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在自己从事的领域深耕,你才会创造无限的可能。


危机来时,你最大的“底气”是知识储备量


3、增加能力附加价值

能力附加值就是业务能力之外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是与业务相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

在你工作的范畴内,可能这种技能不是必须的,但是往往是你所具有的这种技能有一天会成为你的附加价值帮助你成功。

就如小秦,他能够很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看到未来英文将成为工作的助力,积极行动拓展自己技能外延,在危机到来的时候,自然就抓住机会,将危机转化为了机会。

所以,无论你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学英文也好,学软件的应用也好,这些都是在无形中增加自己能力的附加价值。

你所有的付出,或许在某一个关键时刻,就让你大放异彩。

也或许有一天这些附加价值就真的成为一颗救命的“稻草”。


4、推掉不必要的应酬

应酬在职场司空见惯,可是细细想来,除去工作上的应酬之外,有太多都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这种应酬美其名曰是为了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在工作上能相互帮衬。

可是这些应酬除了能在酒桌上吹吹牛,讲讲领导的怪话,八卦一下同事,其他真是看不出来有任何意义!

其实,也只是一种虚假繁荣,自我麻醉的方式。换得的只是一时的心安,嘴上的快活。

于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就像小苏,他平时与同事关系再好,真的到了被边缘的时候,谁会站出来替他说话?哪个同事又能左右事情的发展?

所以,在职场我们需要分辨应酬的性质,推掉那些毫无意义的应酬,把时间还给自己和家人。

关键时刻,真正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是业务能力和附加价值,而不是好人缘。

所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多储备“现金流”才是在职场竞争中最大的“底气”。


危机来时,你最大的“底气”是知识储备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