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直播帶貨”賦能脫貧攻堅

縣長“直播帶貨”賦能脫貧攻堅

  3月26日,滁州市南譙區黃泥崗鎮鎮長張傳喜(右)在利用網絡直播平臺為鎮裡的貧困戶銷售當地麻油、茶葉、瓜蔞子等特色農產品。記者 胡婭莉 通訊員 董超 張冠軍 攝

  觸網“抖一抖”百萬訂單走

  記者 安耀武 通訊員 趙懷勇

  “蒸一鍋香噴噴的大饅頭,就著幾根芥菜下肚,特別舒服。芥菜的種子‘芥子’,可溫肺豁痰。研磨後就是北宋人超愛用的本土辣味調料:芥辣……”3月21日,“抖音”直播間裡,臨泉縣縣長梁永勤對著鏡頭,向網友們推薦臨泉特產。

  鏡頭前,穿圍裙的縣長削菜皮、切牛肉,樂呵呵地與大家互動;屏幕中,網友們不停點贊、“彈幕”刷屏,下單熱情持續高漲。

  近年來,臨泉縣狠抓產業扶貧,其中芥菜產業成為脫貧攻堅的生力軍。目前,全縣種植芥菜5萬畝,年產量15萬噸,加工芥菜絲7萬噸,帶動3000多戶貧困群眾就業脫貧。這次參與“戰疫助農,安徽在行動”的活動,就是希望通過新媒體直播電商的模式,讓廣大用戶直觀感受臨泉的特色農產品。

  縣長直播“帶貨”的效果出人意料。從下午5點直播間預熱,到當晚8:50梁永勤下播,此次直播的總觀看量超過16.1萬人次,賣出臨泉芥菜2.7萬單,成效額140餘萬元。

  “這次直播幾個小時的銷量,趕上我們公司所有銷售人員旺季近一個月的業績。”安徽碗北老家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磊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錯過了芥菜的銷售旺季,前段時間還在為滯銷產品發愁,而現在為了趕訂單,公司正組織工人抓緊生產。

  直播結束後,梁永勤感嘆:今天現場見證了廣大網友關注臨泉農產品的極大熱情。廣大網友圍繞脫貧攻堅、農業產業化、電商銷售、臨泉特產選購等進行大量留言。今後,縣委縣政府將更廣泛地傾聽網民聲音,不斷探索電商銷售模式,讓網絡的力量助推縣域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據介紹,通過網絡,不僅芥菜絲成了“網紅”,如今在臨泉縣,黃牛肉已風行線上,芝麻油網絡“受寵”,晚秋黃梨通過電商“賣難”變“走俏”……風生水起的農村電商,正在顛覆臨泉縣農產品傳統的銷售模式,帶動綠色有機的農產品“飛”向全國各地,為貧困地區的農民插上了脫貧致富的翅膀。

  作為第四批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為解決農特產品上線難、生產企業缺乏專業運營人員的難題,臨泉縣建立了專業營銷團隊為全縣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遊等農村特色產品的網絡銷售提供品牌註冊、品牌培育、品牌推廣、產品包裝設計、網絡營銷策劃、網站託管等服務;還不定期組織臨泉縣本地農特產品企業上線交流,促進農特產品企業和電商企業之間的相互交流,推介農村電商優秀企業和網銷名優特產,拓展農產品上行渠道,打開了通向外部世界的快捷通道。

  品牌“五黑”促振興

  記者 吳江海

  “在這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的時節,希望大家到黟縣走一走、看一看,拋卻所有的繁雜,看漫天的花海,嘗美味的‘五黑’,放飛自我,擁抱春天……”3月22日下午,黟縣政府副縣長劉菁蘭走進直播間,依託新華網、同程、攜程、美團、抖音等平臺同步直播,為“五黑”產品代言,為鄉村旅遊吆喝。

縣長“直播帶貨”賦能脫貧攻堅

3月25日,黟縣副縣長劉菁蘭(左二)帶貨直播黟縣“五黒”產品。記者 潘成 攝

  劉菁蘭是黟縣分管農業農村和扶貧開發工作的副縣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從3月7日起,她先後4次走進“山河無恙,感恩有你”大型公益直播、“邂逅花漾黟縣”新浪安徽網絡直播、“全國100位縣長愛心義賣直播大會”等網絡平臺,從尋找“傳說中會飛的黑雞”開始,以時尚而又接地氣的推廣方式,與觀眾一道領略古黟山川美景,品鑑當地精緻特產,吸引了大量網友的好評、點贊與轉發。截至3月25日,劉菁蘭參與的4場黟縣直播活動,觀看人數超過160萬人次,網上直接成交過千單,銷售額達30萬元以上。

  黟縣是古徽州建置最早的縣之一,也是我國鄉村旅遊的起源地。近年來,黟縣立足資源稟賦,形象地將遊客眼中的“黟”字拆字解讀為“黑多”,編制《“五黑”產業發展規劃》,組建“五黑”特色產業專家庫,創新開展“政技”包保服務,通過基地建設、科技金融、品牌營銷等政策扶持,統籌整合、聚焦發展“黑茶、黑果、黑糧、黑雞、黑豬”等特色農產品,搭建“五黑”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開展“五黑”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實行農藥化肥集中配送,全鏈條推動產業品種、種養模式、經營體制、生產加工等轉型升級,形成了“黟品五黑”的區域性農業品牌,探索出了一條鄉村產業振興帶動脫貧攻堅的特色之路。

  “生態農業與鄉村旅遊有機結合,提升了知名度,擴大了市場覆蓋面,拓寬了山區脫貧路,也激發了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意識。”黟縣農業農村水利局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縣已註冊“五黑”產品類商標26件,石墨茶、香榧、黃山黑雞等農產品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黑豬作為19個豬種之一全國推廣,石墨茶加工技術規程作為省級地方標準頒佈實施,其製作技藝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黟黑茶、宏村牌香榧獲評省名牌產品。去年,黟縣“五黑”產業綜合產值達4.3億元。

  “這幾次直播中,我們的黑玉米廣受觀眾關注和喜愛。很多都是貧困戶直接生產或以土地流轉入股生產的。”劉菁蘭告訴記者,縣裡為貧困戶提供“五黑”產業扶貧“訂製化”服務,支持他們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加入專業合作社,貧困戶不僅獲得了分紅,還通過在土地入股的經營主體內務工等方式增加了收入。

  合作社緩解“賣菜難”

  記者 袁野

  3月24日,記者來到舒城縣幹汊河鎮瑜城村,天色尚早,村民畢昌河就在自家20畝的菜地裡忙著採摘莧菜。靠著這20畝菜園和自己勤勞的雙手,他早在2015年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今年一開年就遇到了疫情,一開始我都要絕望了,一地的菜根本沒人來收,正盤算著今年要損失慘重。沒想到‘菜’書記他們組織成立了‘蔬菜合作社’,不僅在疫情期間幫我解決了賣菜難的問題,現在我的菜也通過他們銷售了。 ”畢昌河說。

  疫情期間,全村500餘畝蔬菜滯銷,2月15日,瑜城村“兩委”緊急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以微信朋友圈為渠道,大力向舒城縣城群眾推銷自己的蔬菜。很快,股份經濟合作社成了村民口中的“蔬菜合作社”,而瑜城村黨支部書記張世才也成了大家口中的“菜”書記。“我們特別推出了19.8元一份的蔬菜組合包,一份裡面有11斤各類蔬菜,都是從地裡新鮮摘出來的,由村“兩委”組織人員配送。 ”1個月裡,“蔬菜合作社”賣掉了8萬多斤蔬菜,利用這一平臺解決了群眾賣菜難的問題,全村25戶種植蔬菜的貧困戶也沒有因為疫情影響脫貧計劃。不僅如此,瑜城村還打通了銷路,現在合肥一家專門為商超提供蔬菜的客戶每天都訂購500餘份蔬菜,價格比以往菜販子收購價高出15%,菜農們也從中得到了實惠。

  “3月21日,縣長張秀萍上網代言,在抖音直播間宣傳介紹了香椿、蒿子粑粑、舒城米餃、草莓、小蘭花等舒城特色農產品,並直播銷售了63220件舒城茶油,銷售額達到了752.44萬元。這讓我們對正在推行的消費扶貧信心大增。”舒城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翟曉玲說。在疫情期間,舒城縣迅速行動起來,採用“六個一批”模式(幹部職工買一批、幫扶單位助銷一批、各類食堂採一批、商場超市售一批、網絡銷售帶一批、生產加工企業收儲一批),有效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現在,舒城縣正在思考著將疫情期間形成的消費扶貧救急形式轉變為長效機制。舒城縣南港鎮成立消費扶貧互助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實體店+雲小店+貧困戶+帶貧主體”的模式,與有產業貧困戶和帶貧主體簽訂產銷合同優先收購,與幫扶單位等簽訂年度消費扶貧意向性協議,確保扶貧產品有訂單、賣得出、賣得好,幫扶購買主體買得到、不費心。 3月23日,消費扶貧體驗店和“雲”小店啟動試運行。 “試運營第一天,我們銷售了15萬元的農產品,還簽訂了100萬元的意向訂單。目前全鎮有258戶有產品貧困戶接入了我們的新模式之中。 ”南港鎮人大副主席祝玉崗告訴記者。

  線上線下齊發力,搭好平臺賣貨易。通過多種渠道,疫情期間舒城縣所有滯銷農產品現在已經全部售出,幫銷農產品1267噸2301萬元,其中扶貧產品117噸434.5萬元。

  滯銷藕賣到“斷貨”

  記者 何雪峰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網紅直播銷售蓮藕活動在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火爆進行。埇橋區副區長李雲英變身“網紅”,通過網絡直播,為當地滯銷農產品代言,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

  “水果藕涼拌爽脆,清炒鮮甜,燉湯粉糯,生吃都很脆甜。可是,受疫情影響,現在仍有8萬斤水果藕處於滯銷狀態,農民們十分著急,再有一個月這些藕就新舊更替了,後面的藕節就開始老化……”李雲英聲情並茂的講述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隨後,她在直播間還與大家分享挖藕、分揀、過稱、抽真空打包的全過程,解答網友們的各類問題。 “現挖現發,真空包裝,5斤只需要13.9元給您包郵到家!”李雲英一番生動介紹吸引許多網友紛紛下單。

縣長“直播帶貨”賦能脫貧攻堅

  日前,宿州市埇橋區副區長李雲英(右二)變身“超級推銷員”,通過網絡直播,為當地滯銷農產品代言,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 記者 何雪峰 攝

  李雲英直播的地點在躍源家庭農場合作社,共有藕塘60畝,年產量六七萬公斤,帶動了38個貧困村民入股。眼下正是銷售旺季,受疫情影響,傳統銷售方式無法開展,這些水果藕眼看就要爛在地裡。李雲英得知這一情況後,通過區商務局、扶貧局對接電商平臺,牽手網紅直播團隊進行了一場扶貧助農愛心公益活動。來自小沈龍愛心助農團隊的“苞米飛”與李雲英副區長一起,通過快手直播,以線上愛心直播,線下公司幫扶的方式,為滯銷農產品牽線搭橋,同時將銷售、包裝、發貨的成本降到最低。圓通快遞宿州分公司也伸出援手,動用5輛快遞車貼本幫貧困戶發送快遞。直播活動一個多小時,在線人氣就高達14萬人次,訂單6350單,銷售蓮藕約16000公斤。原本滯銷的藕因為來不及打包裝車,一度賣“斷貨”。看著一輛又一輛滿載蓮藕的快遞車駛出村莊,合作社的貧困社員們歡呼雀躍。

  埇橋區商務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疫情期間,該局派出專人梳理受疫情影響的農產品滯銷情況,通過多種渠道,對接商超、直播平臺、電商平臺等,線上線下幫助農產品生產經營者銷售農產品超過500萬元。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扶貧的著力點之一是讓老百姓增收,如何讓他們的農產品能夠快速便捷地賣給消費者,是需要探索的課題。 ”李雲英說,目前,埇橋區的電商消費在不斷的發展,像這樣通過網紅帶貨、消費扶貧的形式非常好,一方面是把這批產品快速賣出去,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貧困農民和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掌握全新的銷售渠道,從而能夠更好地把農產品供給端和需求端對接起來,促進貧困農民豐產增收。

  “下一步將繼續牽線搭橋,為重點電商企業與埇橋區農業經營主體搞好對接,促進農產品上行,提升電商帶動水平。同時,大力推廣‘電商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埇橋區商務局負責人說。

  “吆喝”贏得回頭客

  記者 洪放 通訊員 吳瀟

  “銷望江大米,幫農民增收,助脫貧攻堅。 ”3月22日晚7點鐘,望江縣縣長霍輝如約走進抖音直播間,和扶貧達人一起重點推介該縣大米等特色農產品。直播煮米飯、互動送福利、與生產人員連麥……兩個小時的直播中,霍輝十分接地氣地利用各種網絡“技能”吸引了眾多網友觀看直播。一番“吆喝”下,也為此次上線的帶貧主體企業——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賣出了大米、米乳25457件,銷售額達129.76萬元。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縣長一改往日的嚴肅形象,以時下最流行的方式,變身“帶貨主播”,為本地農產品打響了品牌、也打開了銷路。今年,受疫情影響,望江縣的不少優質農產品也面臨著滯銷難題。作為全省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農產品的滯銷直接影響著當地貧困戶的生計。為了將疫情對脫貧攻堅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確保如期實現高質量摘帽的目標,望江縣通過網絡銷售平臺幫銷、幫扶單位幫銷、縣內幫銷等方式著力幫助貧困戶解決積壓農副產品銷路問題。

  位於該縣高士鎮的安徽省寶天農貿有限公司是當地的一家帶貧主體企業,其經營狀況關係著該鎮20餘戶貧困戶的收入。因為疫情原因,該公司積壓的價值100多萬元的各類植物油出現了銷售不暢。這也直接導致了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公司負責人胡天保一時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瞭解情況後,該縣扶貧部門與幫扶單位立即行動,幫助企業聯繫賣家,不到十天就將該公司積壓的植物油銷售一空,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我們過去一個月才能賣掉的貨,沒想到十天大家就幫我賣掉了,非常感謝他們。這幾天,還有不少回頭客跟我們訂貨,廠里正在組織工人加班加點的生產呢。”胡天保樂呵呵地說。

  “望江縣是農業大縣,不少貧困戶都是靠農產品實現增收。眼下,千方百計地做好消費扶貧,多方‘帶貨’,幫助他們度過眼前的困難,可以說是鞏固脫貧成效的必要舉措。”望江縣扶貧辦主任檀傳啟介紹,全縣復工復產以來,已通過農村電商服務網點、電商主體網上銷售貧困戶農產品300多萬元,多家企業採購4家帶貧企業農產品228.99噸,總價值219.69萬元。

  ·記者博客·

  創新思路助脫貧

  許根宏

  連日來,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衝擊,一些地方的縣區長從“網下”走向“雲端”,通過直播帶貨支農惠農,獲得普遍點贊。在“互聯網+”時代,幹部“放下身段”當“網紅”,增強為民服務務實作風的同時,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更表明了在收官之年決戰決勝的堅定信心。

  眾所周知,這場疫情對農業的影響不容小覷,剩餘脫貧攻堅任務艱鉅,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很大。縣區長直播帶貨,將線下被摁下“暫停鍵”的市場搬到了網上和“雲端”,促成產銷雙方通過屏幕零距離對接,省卻了大量中間環節,降低了賣貨成本,為“互聯網+”賦予了新舉措和量能,可謂有力有效之舉。

  縣區長直播帶貨,首先是各地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具體舉措,體現了各級黨政幹部履職盡責、不辱使命的堅定決心;其次,縣區長直播帶貨之所以起效並受到點贊,乃是因為縣區長身上的公信力與越來越接地氣的“公僕”形象,具有特殊的網紅效應,可獲得更多的流量關注。用“官方蓋章”為農產品背書,賦予了農產品特殊的質量保障;從產業互聯網化角度看,縣區長直播帶貨通過重塑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讓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低成本對接,推動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期待的是,隨著互聯網時代新技術的發展和觀念的轉變,縣區長賦能“三農”的方法將會越來越多,成效將會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