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一世界 “神槍手”埋首毫釐間雕琢萬千象

原標題:康榮祥:埋首毫釐間雕琢萬千象

一核一世界 “神槍手”埋首毫釐間雕琢萬千象

新天水訊【天水日報記者 徐媛】中國核雕手工藝,源遠流長,在漫長的工藝的歷史長河中獨樹一幟。明代文學家魏學洢就曾在散文《核舟記》中詳細記述了微雕藝術的驚世之作,千百年來,工藝大師們都在尺幅之間繪就了神仙佛像、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的種種情趣,精巧雅緻,微中見宏。

聽聞在武山縣,也有一位技藝精湛的核雕師傅。十幾年間,他用精巧的核雕手藝,讓在蘇州、揚州、濰坊、廣東等地較為流傳的核雕技藝在武山生了根。帶著好奇之心,記者近日專程走訪了這位橄欖核雕師傅——武山縣橄欖核雕非遺傳承人康榮祥。

一核一世界 “神槍手”埋首毫釐間雕琢萬千象

轉變,從退伍軍人到核雕大師

初見康榮祥,四十出頭年紀,身材壯實,濃眉大眼,乍一看彷彿與核雕這種精巧的手工藝並不相稱。見記者訝異,他打趣道,“是不是覺得我不像個做核雕的?”想來是不只記者一人存疑。果然,他立馬補充說:“很多人都說我不像個做核雕的,就連我的戰友都說想不到我長得跟張飛一樣,竟會這種精細活!”說罷,便自顧自地笑了起來。

看著康榮祥粗大的手指及坦率的談吐,讓記者越發好奇這位樂觀的核雕師傅平時精雕細琢的模樣。記者想請康榮祥一試身手,他欣然答應。雖是手大指粗,但拿起細小的刻刀卻是心靈手巧,只見刻刀在康榮祥手中上下翻飛,羅漢頭的皺紋、笑容、神態越加真切,彷彿這位羅漢在核裡沉睡了一個春秋,片刻間,就被康榮祥用刻刀喚醒。

“核雕雖小,卻也是力氣活。一般都是左手拿核,右手雕刻。雕刻時主要靠右手無名指掌握刻刀的力度和深度。”康榮祥邊雕刻邊為記者解說道。其實雕刻羅漢頭這類作品,首先需要在核上畫圖、定型,再精雕細琢。不過對於老師傅康榮祥來說,胸有成竹則無需在核上勾畫草圖,他從藝十五年,早已熟練掌握了五刀“定位”的技藝。“五刀‘定位’即:鼻頭一刀,眼睛兩刀,耳朵兩刀,關鍵是下刀部位準確,基本形態就出來了。”康榮祥說。

康榮祥從2005年就潛心研究核雕,從頭道工序選料,到五刀“定位”,再到精雕細琢……每個環節都爛熟於心。再加上十幾年練就的技藝,就能將粗糙的核雕刻成精美的佛像。不過說來也神,雖熟練掌握了核雕的技藝,但核雕並不是日日都刻,還得看“時機”。康榮祥說,“有時候心平氣和,下刀準確,雕刻出來質量高。但有時怎麼雕都不合適,進度很慢,而且還會刻壞核,所以我從來不強求,不刻意趕進度。”

康榮祥是一個樸實真誠的人,提及學習核雕的初衷,他直白地說道:“藝不壓身,主要想多學一門手藝,為了以後的生活。”但就是這樣一個質樸的信念,讓他開始了成長。

1998年12月,康榮祥三年兵役生涯結束,退伍後他便去了南方打工,期間曾學過電焊、汽修等。一次偶然的機會,康榮祥通過妹妹接觸到了核雕這門手藝,心裡想著以後七老八十了,可以靠這門手藝生活。但漸漸的,他也被核雕的魅力所吸引。“對剛開始創作的人來說,核雕有難度、有挑戰,但更有樂趣,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刀會有怎樣的變數,這就是核雕魅力的所在。”康榮祥說,也是從那時起他便醉心於核雕這門手藝。

起初,康榮祥打工之餘在網上搜索教程,潛心學習,漸漸的掌握了一定的基礎。後來通過妹妹有幸認識了核雕大師,在老師的指導下,他技藝大增。2006年一個平常的午後,康榮祥畢生的第一件核雕作品——壽星完成了,那對他來說是一段不可忘懷的記憶。“那天,核雕壽星快要完成時我很高興,下午妻子逛商場回來看見成品,也興奮得誇讚像模像樣。雖然現在做的核雕比當時那個壽星精緻多了,但那個作品卻對我意義重大,當時那種興奮感,一直刻在腦子裡,沒有忘過。”康榮祥陷入了回憶。

在“壽星”之後,康榮祥又完成了無數作品。十五年間,他刀刻不輟,技藝越發精湛。羅漢、彌勒、菩薩、十二生肖、山水、花草、魚蟲等核雕作品,時常現於手下,且個個都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一核一世界 “神槍手”埋首毫釐間雕琢萬千象

回鄉,創立自己的品牌

2015年,康榮祥與妻子張建華帶著一手雕刻絕技回到了家鄉武山縣洛門鎮羅屲村。

歸鄉之後,康榮祥看到村裡以外出打工者居多,便想著吸納更多人學手藝,讓其在家門口發展就業。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將自家的院落改建成小型加工廠,免費教村裡人學習核雕技術。“那次共收了20多個學徒,我和妻子白天教他們雕刻技術,晚上就在燈下為別人代工雕刻,畢竟我們也要生活嘛。”

然而,天不遂人願,讓康榮祥與妻子挫敗的是,花費了一年多的心血竟沒帶出一個徒弟來。“並不是我們不願教,而是大多數年輕人都太現實,一時興起跑來學欖雕,心卻靜不下來,沒有耐性與毅力。”康榮祥說,也曾有學美術的學生過來學,初看他覺得很不錯,既有美術功底,又肯學。但後來在雕刻過程中不慎弄傷手後,就一直推說有事,之後便再也沒有來過了。

康榮祥覺得很痛心,他伸出自己粗糙、帶有刀痕的雙手展示給記者看,“做手工藝的人都知道,手受傷是很常見的事情,我初學核雕時雙手經常被劃傷。即便是現在,稍不留神也會受傷……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啊,學核雕難免會傷手,沒有傷過手怎麼能學到真本事呢?”頓了頓,他接著說道,就核雕這項技藝而言,長期不變的堅持,十年如一日的鑽研,才能參透其中不可言說的精髓,造就真才實學的手藝人。

帶徒一事的無疾而終,曾讓康榮祥消沉過一段時日,他甚至有過放棄的念頭。所幸,因著對核雕的喜愛與妻子的支持,康榮祥痛定思痛後決定,開店並創立自己的核雕品牌。

“那時做核雕已經10年了,也為別人代工了10年,人一輩子也沒有幾個10年,我就是想堅持看看,看會不會有所轉機。當時便有了破釜沉舟的感覺,想著我代工10年為別人做嫁衣,沒有人知道那些作品出自我手。當時就想著,既然核雕讓我無法割捨,那何不大膽放手一搏,為自己闖出一片天地?於是便有了今天的華祥。”憶及當初,康榮祥笑著說道,當初思前想後想過許多名字,最終選用了妻子的“華”與自己的“祥”,雖然不太響亮,卻是夫妻二人攜手共渡難關,共建美好未來的決心。

自此,康榮祥推掉了所有代工的活,專心做起自己的原創作品。即便所雕之物,皆是以前雕過無數遍的花鳥魚蟲、菩薩羅漢,但在康榮祥手中,出現於一枚枚小小橄欖核之上的雕刻作品,絕不會有雷同。“當然,這也得益於核雕受原料影響。每一粒橄欖核如同人的指印一般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唯一性與獨特性。創作中需要細細審視橄欖核,依據其形紋決定雕刻的題材內容,因而每一件核雕作品都是孤品,難以複製。”康榮祥說。

細細觀察康榮祥工作臺上琳琅滿目掛著的作品,記者發現,每件作品的背後都刻有“華祥”二字。張建華告訴記者,雖然不代工以後收入少了許多,但他們夫妻二人從未後悔過。“做手藝人就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我相信假以時日我們定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如今,四年時光匆匆而過,在康榮祥夫婦的不懈努力和武山縣的持續宣傳推介下,華祥橄欖核雕逐漸被更多人知曉,甚至有新疆、蘭州、隴南、定西、禮縣等地的愛好者會慕名前來,這於康榮祥而言,是希望更是曙光……

一核一世界 “神槍手”埋首毫釐間雕琢萬千象

創新,立足天水本土文化

15年的時間裡,康榮祥已經制作了兩三千件作品。仔細探究,你會從他的作品中窺見他眼中的天水。

麥積山石窟的東方微笑、武山水簾洞的東方維納斯、甘谷大像山的釋迦牟尼、武山木梯寺的翹腳菩薩……2016年6月以來,康榮祥將創作目光鎖定在了天水本土特色文化上。

提及緣由,康榮祥緩緩說道:“2016年伏羲文化旅遊節期間,華祥橄欖核雕代表武山縣文創作品到市上參展。我們的作品擺出來後,很多人反映作品過於傳統,都是十八羅漢、彌勒佛、財神等,並沒有天水特色。這給我提了醒兒,對於很多外行來講,他不會去認真比較作品在表情等細微處的差別,他看中的是輪廓、是特色、是獨一無二,於是我就生出了雕刻天水地方特色旅遊產品的想法。”

第一件有天水特色的作品,自然是康榮祥再熟悉不過的“東方維納斯”。在華祥工藝店內,掛著不少雕有東方維納斯的項鍊,每個“東方維納斯”都額心有一突起尖瓣,極富生機。垂在兩耳間,不知是頭髮還是花束的波紋,渾然一體地將其面部襯托得自然而和諧。細細探究,又會發現每個“東方維納斯”的表情、眉眼、唇角處又不盡相同。但不論是哪種形象的“東方維納斯”都給人以飄逸秀美、純淨脫俗之感。指著記者手中的“東方維納斯”,張建華笑著說,“東方維納斯”一經雕出,就獲得了許多人的青睞,並一舉成為康榮祥的另一代表作。

“雖然陸續創作了一些有關天水的作品,但還遠遠不夠,以後我會多到天水的各個景區走走、看看,希望可以創作出更多可以宣傳、推介天水的作品。”康榮祥說。

從小視力就優於常人的康榮祥,曾經也是部隊的“神槍手”,但隨著時光流逝,有時他也會顯得力不從心。核雕既費心神,又費眼神,他深知終有一天視力會不如從前。

其實於許多人而言,關於核雕的記憶多源於中學課文《核舟記》一文,從事核雕的藝人更是寥寥無幾。但提及今後,康榮祥依然躊躇滿志。“雖然華祥這個品牌才初露頭角,但我想盡力將它做大做強,也在嘗試將這項古老的技藝換一種方式延續下去。雖然帶徒弟的想法曾經破滅過,但我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一批年輕人從我這裡接過班,把具有華祥特色的核雕傳承下去,讓這項古老的技藝在天水扎牢根。”

在他人看來,或許這條傳承之路並非陽關大道,但這位心懷理想的手藝人卻刀刻不輟,一直在腳踏實地的歲月裡勞作,從風華正茂到知命之年,從未停歇……

一核一世界 “神槍手”埋首毫釐間雕琢萬千象

一核一世界 “神槍手”埋首毫釐間雕琢萬千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