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01

近日,多个省份相继公布开学时间。

“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消息一出,家长群,朋友圈终于坐不住了,都忍不住奔走相告,普天同庆。

“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但当我点开热搜评论时,却看见了相反又好笑的一幕:

看到没有浙江我就放心了。

山东还没来,突然松了一口气。

一看到多地开学心里一紧,后来发现没有自己的学校嘴角再次上扬。

于是,有不少父母觉得恨铁不成钢,认为自己在家所做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比如,我看到其中一条点赞数很高的评论就这样说道:

“你们这些孩子真是一点都不懂事,一点儿都不知道上心,到现在还不愿开学,只知道玩手机,也不想想离高考还有几天?这样做对得起我们做父母的吗?”

“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结果,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却有这样一句“毫不客气”的回怼:

“我天天死在课本上一直学习,你们做父母的就满意了?我就是不想装而已,要是我在你们面前装学习,你们压根也看不出来!”

其实,这种在父母面前的“表演型学习”,或多或少,我们都有过。

02

许多父母在劝诫孩子要好好学习时,差不多都说过这么一句话:

“你学习是为你自己学的,不是为我们学的,将来你上好了,是你自己享福。”

甚至格外喜欢反问,明明你什么都不用做,只用学习就行了,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珍惜?

但老实说,我读书那会儿,是真没有这么高的觉悟。

学习这件事,还真就是为了父母学的。

而且,有时候也会在父母面前来个“表演型学习”。

“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比如漫无目的的翻看教材,但耳朵一听到父母的动静,就会立刻作埋头苦读状,甚至还会在考试成绩不好时,很“心机”地挑灯夜读。

这一招,是当时一个同班同学“教”的,他虽然成绩不是很突出,却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勤奋刻苦,老师经常让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父母甚至都来学校打过招呼,说自己孩子学习太拼,让老师劝着点。

“其实父母就是想看我们喜欢学习的样子,你要是有时实在不想学,就装装样子,这样就算考不好,父母有时还会反过来安慰你,怕你把自己逼得太紧。”

“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但如此这般不走心的学习,再努力也不过是演给父母看罢了,成绩又怎么真能如人所愿提高呢?

03

其实,表演型学习也算是历史悠久,比如《红楼梦》中袭人就曾规劝宝玉:

“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做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叫老爷少生气。”

之所以如此,左不过是为了让父母开心,或者躲避来自父母的念叨,再不然就是真的学不会。

微博话题#当代家长的几大幻觉#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其中,网友@我是小熊的留言让很多人都感同身受。他说:

“父母总认为你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考到好大学;考出来的成绩差,一定就是没认真读书;认真读书一定就是在玩手机。”

是的,大多数父母心中都有一个朴素的观念:如果成绩不好,那就是因为你努力不够。

“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但是学习,真的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单纯的用不够努力去定义孩子,最为伤人。

要知道,无论成绩是好是坏,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忧。

成绩好的孩子,会担心考试发挥失常;

成绩一般的孩子,会拼命想提升自己;

“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哪怕是看起来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明面上看起来毫不在乎,背地里也会担忧未来,迷茫困惑。

04

既然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的学习是“表演型学习”,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 第一, 正向关注,信任孩子

孩子心理一般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孩子自己的力量,另一种是世界的各种力量,我们称为异己的力量,这种异己的力量主要来源于父母,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异己的力量。

当父母一次次打击孩子时,孩子的异己力量就很很弱,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变得不愿意去尝试和改变。

如果父母越是关注孩子的缺点,孩子就会越焦虑,做出更多让家长恼火的行为。

因此,父母要学会正向关注,不要对孩子疑神疑鬼,当我们不以问题或缺陷的思维来看待孩子时,孩子不一定会立即发生积极的改变,但是家长的内心没有那么焦虑了,孩子的行为也会变得正向积极,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 第二,学会沟通,情感支持

如果你家里有一个正面临中考高考的孩子,这时候你看到了他控制不住玩手机的行为,你会怎么办?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对我表示,其实他也想变好,玩手机只是他逃避问题缓解焦虑的方式,但他有个焦虑的母亲,每次都只会不停地说他,而当他想心平气和跟母亲交流,谈论自己内心的想法时,母亲又会顾左右而言他,久而久之,他就不再跟母亲有所谓的“交流”了。

电影《小孩不笨》中有一段话: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都是经常假装在听,然后耳朵一边进,一边出。我们到底听没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讲了,就算沟通了。”

回想一下,你是否也是如此呢?

因此,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个体去对待,必要时给孩子创造全方位多维度的支持系统,鼓励孩子与亲人、朋友、同伴、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接触和联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不同的角色,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

“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 第三,落实行动,积极改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会产生喜出望外的兴奋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又使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幸福强化效应”。

所以家长要接纳现实,活在当下,保持乐观心情、正常的生活规律和严格的作息时间,给孩子做榜样,不能简单限制、责怪、否定, 带着焦虑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为孩子制定计划,保持作息规律,保持情绪稳定,安排好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形成良性循环。

“假装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真的,愿每一位父母都能试着去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培养亲子关系,建立真正的情感账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