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謹慎的燕青為何不掩埋董超薛霸的屍體甚至不拔箭?

書生不器


燕青吧,你可以說他機警,但燕青絕不是謹慎的人,甚至燕青很可能在平南之後就被滅口了…

首先,江湖上用川弩的人可不少,就算全世界都知道燕青與盧俊義交好,斷案者也不能完全肯定只要董超、薛霸犧牲就是燕青所為。更何況,當時盧俊義已滿身是傷行動不便,燕青殺人之後多少也有些害怕,根本就沒有心思以及沒有時間去埋二人的屍體,所以從這兩方面基本已經可以看出燕青當時的狀態了。

那麼燕青很謹慎嗎,邏輯文史姨並不這麼認為,相反的,邏輯文史姨覺得燕青是那種聰明絕頂,但在某些關乎關鍵節點的事上還是會“犯渾”,這一點,可不是說燕青在梁山擔任機密頭領就能彌補的。

在大聚義後,梁山開始從京城尋求招安的機會,可第一次進京非但沒有迎來好消息,反而把童貫和高俅的大軍引了過來。等到擊破高俅後,梁山也知道高俅是背信棄義之輩,經朱武提醒,眾人才意識到,朱武的好友宿元景才是梁山的救世主,所以二次進京梁山的動靜並不大,而燕青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去了卻第一次進京為能完成的夙願。

說燕青私會李師師,未免表述的太難聽,我寧願理解成同為在風月場所混跡的兩人,只是要行一些基本的禮節罷了,更何況燕青也是為了招安大計,他想讓李師師在趙佶面前消除一些關於梁山的差評。二人在李師師的閨房內無論是閒聊還是彈唱,都正經的很,但當李師師要求看燕青花繡並直接上前對其撫摸時,這故事類型就險些要變了。此時你不得不說燕青很機靈,他馬上與李師師結為姐弟,斷了李師師的邪心,李師師也明白燕青的意思,便不再製造困擾。

接著,燕青做了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讓李師師為自己求一道赦書,看在李師師的面子上這赦書自然很容易就能得到。但得到免死赦書的燕青沒有選擇低調,而是回山告訴了所以兄弟…

要知道,宋江一直想的要洗白,而燕青僅僅利用李師師就提前完成了無罪的任務,你若是宋江,你羨慕不羨慕?

當然,燕青並沒有因為洗白就脫離了組織,他還是參加了所有外戰。直到最後回京前,燕青勸盧俊義離開,盧俊義不肯,燕青就自己走了。但很奇怪,施公並沒有告訴我們燕青究竟去了哪裡,就和王進一樣,就突然失蹤了。

那麼那道赦書會不會成為燕青的催命符?邏輯文史姨在之前的文章裡闡述過這種可能性,這一點也能說明燕青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謹慎,具體內容不在這裡闡述了,大家去翻之前的問答吧~



邏輯文史游


河北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被自己的管家李固陷害,誣陷盧俊義勾結梁山草寇,被官府治罪發配充軍,李固還不罷休,買通衙役董超薛霸,準備在路上殺害盧俊義。

可憐盧俊義家業被人霸佔,空有一身武藝,無處施展。在發配的路上受盡了董超薛霸的刁難和折磨。他們正當在山林中對盧俊義下手時,被盧俊義的義子浪子燕青用弓弩射死,救走了盧俊義。





375829282


我是山東花和尚,你的問題我來答。

讀書一定要學會自己思考,”盡信書,不如無書“,更不能人云亦云,聽別人怎麼說就跟著怎麼說。

首先,燕青絕不是一個謹慎的人,更談不上聰明伶俐“。

我們知道,原著中燕青出場,明確的寫道他自小被盧俊義養大,盧俊義想到他時是”我那一個人“,用語很親切甚至是親密,說他”百伶百俐“,後面更是直接說燕青是他的”心腹之人“。

關係如此親近,如果他是一個謹慎或聰明伶俐的人,那麼首先盧俊義根本就不會被逼上梁山(盧比林沖都冤),而且盧俊義出去後,只是到梁山喝了會茶,回來時燕青就已經流浪在外了,如果他聰明,那怎麼可能會被李固趕出來,哪怕趕出來,又怎麼會身無分文?再後來盧俊義回家尋仇,很明顯不會有好結果,但燕青當時也只是抱著他的腿不讓回,並沒給出任何主意。可見他是不聰明的人。

說白了,燕青就是人長的帥,又”一身好花繡,更兼吹得彈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亦是說得諸路鄉談,省得諸行百藝的市語“,還有一手好拳腳。就是現代社會中的一個會玩會樂的小混混,正經主意他從來也沒有過的。

再來回答一下為什麼沒有掩埋屍體,沒有拔箭,甚至還走了十里的路就停下來住店。

一、他不聰明,不謹慎。

前面論述過,不再重複。

二、當時驚慌失措。

書中原文寫的很清楚:(燕青)心慌手亂,便踢開兩個死屍……背著盧俊義,一直望東便走。

除非是像李逵一樣的天殺星,任何人在殺人後都會很慌張,很害怕的。燕青也不例外。只想著逃跑,想不到處理屍體,也並不奇怪。

三、屍體在樹林中。

董超、薛霸二人押解盧俊義的故事和林沖是一模一樣,你讀水滸傳讀到這一節時,甚至以為是不是寫錯了,怎麼和前面內容重複?

一路不給好臉色,一路打罵,一樣的用熱水燙腳,一樣找到大樹林,一樣捆在樹上,一樣在準備殺人時又出來救星。

真真是一點都沒有變。唯一的變化是上次魯智深放了他倆,這次燕青卻殺了他倆。

這樹林深處,其實行人很少到的。所以燕青在殺人後,一是驚慌,一是潛意識裡覺得此處不太容易被人發現屍體,所以就沒有處理。

四、為什麼中途停下住店?

結合第三個原因,我們就可以得出答案:

1.董薛二人用熱水給盧俊義燙腳”看腳時,都是燎漿泡,點地不得“。盧俊義已經走不動路。

2.燕青又累又餓,書中寫他“背著盧俊義,一直望東便走,十到十數里,早馱不動,見了個小小村店,入到裡面,尋房住下;叫做飯來,權且充飢。”

3.就是前面說的,他本身不是謹慎人,又以為一時間無人發現,所以就放鬆了警惕。


山東花和尚



手機用戶糖畫糖


首先,處理犯罪現場和湮滅證據的前提是避免被捕快捉到,燕青救了盧俊義後打算直奔梁山,梁山是法外之地,只要逃到梁山就安全了,所以沒必要浪費時間湮滅證據。

其次,民俗講“入土為安”,面對董超薛霸這種為虎作倀、死不足惜之人,燕青對這二人恨意很深,讓他們曝屍荒野也符合燕青當時的心情。

總之,帶盧俊義迅速離開犯罪現場這個是非之地,更早地奔赴梁山才是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