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現在有這麼多5G無用論?

娛樂影視新聞


首先說一下,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認為5G是無用的,只是認為短期內5G技術還不會普及。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以及中年人,一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標配,4G網絡早就實現了普及;而對於5G,最重要的就是基站的建設,5G單個基站價格是4G的兩三倍,而覆蓋範圍還比4G小,所以5G基站建設數量要更多。

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均在積極建設基站中,由於前期成本過大,聯通和電信選擇了共享基站,共同發展。儘管如此,一些中小城市的5G建設還沒開始(畢竟大城市消費能力高,要要先建設好大城市的基站也無可厚非),順便提一下,這些成本必須要平攤到消費者身上,也就有了入門價128的月租(對於學生黨還是挺貴的,學校辦的卡一個月九元,20G流量)。

還有就是5G網絡必須更換一部5G手機,這個花費倒不是很貴,如果不追求高性能旗艦機,一些中端5G手機的價格已經很低了,例如剛出的榮耀30s最低配版2399元,相信再過一段時間,有可能出現兩千元甚至千元以內的5G手機。

所以,並不是5G無用,而是還不夠方便。相信普及的時候,所有人都會感嘆5G的速度就是爽。



換個iD改改運


當所有商業大亨甚至普通人都對5g抱有無限期望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卻給5g潑了一盆冷水。說到5g的發展和應用,肯定是非常緩慢的。任正非的思想是非常清晰和冷靜的,這在狂熱的資本家中是非常罕見的。

事實上,5g現在真的沒用了。在高通發佈5g芯片時,對5g網絡速度的宣傳也是粗心大意。然而,高通公司並沒有提到它能用如此快的網絡速度做些什麼。顯然,高通公司自己並不明白,每個人都在等待未來,等待一個能夠支持5g速度的平臺。美國運營商Verizon無法理解如何使用5g,於是他們發起了一場價值100萬美元的挑戰。他們希望一些應用程序開發人員能搞清楚5g網絡能做什麼?為什麼人們需要這麼快的網絡速度?那些成功解決這兩個問題並開發應用程序的人可以直接獲得一百萬美元。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1980年,有人將模擬信號方法應用於無線電話,稱之為蜂窩網絡技術。它也被稱為1g網絡。當模擬通信被數字通信取代時,出現了2G網絡。雖然計算機語言只有零位和一兩位數字,但這種數字是可以改變的。它是現代移動互聯網2G的基礎,是跨時代的技術升級!

今天的4G網絡已經能夠滿足人們的所有基本需求。無論是看直播還是玩遊戲,4G網絡的流暢性已經足夠,完全不需要5g。也許有人會說網速越快越好,但你知道網速越快的代價是什麼嗎?5g模塊的體積非常大,這也意味著具有5g功能的手機必須在主板中找到一種騰出空間的方式,5g的熱耗和功耗都比4G嚴重,原來手機的續航能力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大問題,光是功耗就足以打敗很多用戶。





歡樂趣聞


那些感覺5G沒用的人,只是沒有用到他們自己身上罷了,其實5G的作用遠不止於此。

在經濟上,5G可以拉動上千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可以創造出上萬個就業崗位,拉動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等。

在醫療上,5G讓遠程醫療成為可能,醫生可以通過5G的高信號傳輸使用機械手臂進行手術。

在無人駕駛上,汽車的無人駕駛一直是個難題,因為信號之間存在間隔無法做到連續駕駛,而5G解決了這一難題,無人駕駛技術在5G普及後也會逐漸完善。

在軍事上5G更是大有用處,沒有間隔的信號傳導讓無人化戰爭上臺,通過5G對戰場裝備進行無人化管控,一個人就可以指揮上千架無人機進行作戰。

在互聯網領域,5G的出現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網絡應用的一些困難遊戲的掉幀,互聯網將會邁入一個更加嶄新的時代,更多方便於民的軟件將會被開發出來供大家使用。


行走的橘貓


首先5G肯定是有用的,只不過作為一項新技術在商業化普及的初期,很多應用場景仍有待開發,我們大眾很難切身感受到5G帶來的好處,再加上前段時間國內對5G的吹捧過高,預期和現實之間產生了一定的偏差,導致很多人認為5G無用。這裡從行業的角度,簡單分析一下5G技術演進的驅動因素,以及當前的發展情況。


5G技術的演進得益於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移動互聯網方面,4G網絡的速率和時延無法滿足人們對超高清視頻、全景直播、VR等極致體驗的需求;物聯網方面,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往往需要海量的設備連接,而4G網絡的速率、時延以及連接密度難以滿足這些場景的要求。


在5G發展初期,為了覆蓋基站設備和通信設備的成本,由5G衍生出來的民用產品的成本會較為昂貴。對於大眾群體而言,超高清視頻、全景直播、VR等極致體驗的需求可有可無,很少有人願意花費大價錢去購買5G終端設備(手機及可穿戴設備等)及5G套餐,這時高價的5G產品在大眾眼中就顯得較為雞肋。回想一下,4G在大眾群體中普及的初期,每月套餐資費動輒幾十上百,有多少人願意為此付費呢?直到無限流量套餐的推出,大眾有能力承擔4G的資費,才標誌著4G在普通用戶中完成覆蓋。


因此,在5G商業化普及的初期,談論5G民用化為時尚早。目前資本市場在5G領域主要聚焦於5G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行業(如天線、射頻、光模塊、光纖光纜等)以及物聯網相關領域(智慧園區、智能製造、智慧醫療、車聯網等),這也間接說明目前5G領域最大的付費群體是對物聯網場景有需求的企業客戶,而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場景仍待進一步發掘。


總的來說,目前5G的商業化普及主要是針對對物聯網場景有需求的大型企業客戶。對於大眾而言,目前5G相關產品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奢侈品,一來大家不願意花大價錢為可有可無的體驗買單,二來5G基站覆蓋率偏低,只能在部分區域享受到5G的體驗。未來,隨著5G基站的進一步覆蓋,5G在民用場景的進一步挖掘,5G相關產品才會逐漸被大眾接受,到那時,大眾群體才能真正體會到5G的作用。


小樣研究


看了很多介紹5G的科普,總體來說5G對於物聯網還是相當重要的,比如智能工廠的各種傳感器,5G使用以後大大縮減了傳感器時間共享數據的時延,使自動化生產線更加快速的處理各種突發情況,提高了產品良率。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目前4G也能滿足日常生活要求,5G提升個別場景的體驗比如VR或雲遊戲等,所以人們說5G沒啥用,應該指的是對日常生活吧。


耗子年出生


我覺得原因就是現階段普通人實際用途不大

5G的出現,伴隨著網速的加快和延遲的降低,帶來了新技術的發展,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可是現階段我們能利用的卻少之又少。

手機下載更快,延遲更低,但我們實際上用4G已經足夠

4G下載電影時,大概15分鐘就能下載一部時長120分鐘,5G的網速是現在4G的10倍以上。其實對於5G的高速率,我們現在4G的速率已經足夠滿足日常所需了。4G時代曾有一句話,一晚上沒關4G,房子就沒了。其實這句話更適合5G。

當5G實際應用了,對於普通人並不划算

5G帶來了智能家居和遠程操作等等應用,雖然提升了生活檔次和逼格,但是錦上添花和剛需還是不一樣的概念。這些進階的應用對於普通人來說並不划算,因為享用這些功能必須花錢置辦更多的接入設備。

暫時體驗不到5G帶來的優勢,運營商發佈套餐也不便宜,5G手機市場上並不多,加上實際能用到的也不多等等眾多因素會讓人覺得5G無用


艾迪的新人生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我們都知道2/3/4G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見證了手機行業的革新,也見證了時代帶給我們的變化!

在4G網絡沒有真正普及的時候,帶給人們的想象是十分狹隘的。

誰能想到4G栽培出了移動互聯網這棵參天大樹呢,就如現在5G帶給人們的想象一樣,我們有理由相信,5G這個肥沃的土壤可能在未來幾年培育出超乎多數人想象的花朵

5G將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5G高速率、低時延和超高密度連接將對移動互聯網及其應用產生深刻變革。

在超高速率方面,5G速率最高可以達到4G的100倍,實現10Gb/秒的峰值速率,能夠用手機流暢地看4K、8K高清視頻,無障礙暢玩360度全景VR遊戲等。

或許有人覺得5G網絡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畢竟現在的4G網絡就能滿足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的需求。但是站在5G對行業推動的角度來看那就不一樣了。

4G可能還是主要解決上網看電影、聊天玩遊戲等問題,但5G更多是解決數據問題。高速率意味著將會對雲技術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低時延,意味著不僅上行下行會更快,等待數據傳輸開始的響應時間也會大幅縮短。

毫無疑問,5G技術的到來,將會極大推動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發展。

5G直接影響的是移動通信,尤其是手機廠商,早在去年,當三星發佈5G手機以後,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也紛紛發佈了5G手機。5G在物聯網場景下,將會有更為廣闊的舞臺。

未來,5G應用不再只是手機,它將更多地應用到VR/AR、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無人駕駛、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無人機、應急安全等領域。

可以肯定的是,5G帶給我們的改變將是顛覆性的。


道爺88君


不是5G“無用”,而是5G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才剛剛起步,普通人現在還體會不到,但是對於中國和世界來說,那是上萬億的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就像中國的“火箭軍”雖然不打戰,你能說它無用嗎?威懾力擺在那裡,技術和經濟也一樣。

5G的號角才剛剛吹響

為什麼說5G的號角才剛剛吹響呢?先來看看4G就知道了,4G是2013年開始正式商用的,回憶一下2013年之前你用的什麼手機?手機上有幾個視頻軟件?遠程視頻的時候卡嗎?有自動駕駛嗎?有智能家居嗎?答案是沒有,這些都是4G出來後才出現的。所以隨著5G的發展,要不了幾年,5G的應用將會進入我們的生活,未來在媒體業,製造業,金融服務業,娛樂業,教育業,遊戲業等諸多領域都將迎來跨越發展。5G的口號是萬物互聯,說5G會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一點也不誇張。

5G的舞臺有多大

作為21世紀新技術,5G對經濟的共享首先反映在研發層面,全球運營商將在5G研發投入超出100億元,有機構預計到2035年5G價值鏈將創造出2200萬個工作崗位,這些崗位將從與5G有直接關聯的信息和通信業,覆蓋到農業、製造、教育、公共服務等各個領域,未來10年5G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助推器,掌握5G技術,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也是美國為什麼打壓華為的原因,而中國製造2025也離不開5G的支持,好在5G技術上我們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科技美說


為什麼會有5G無用論?個人感覺現在5G還不夠普及,大家對5G網絡並不是有足夠的瞭解。縱觀有線網絡到2G、3G、4G,從我們的固定電話開始說起,他就是有線的運用,到後來開始有了移動網絡2G的一個普及,才又有了像諾基亞、中興、華為的黑白屏九宮格按鍵機興起,再到後來的3G、4G就運用在了我們的移動互聯網手機到現在我們手機拿的智能手機。這些一系列的網絡,其實出現的時間都很早,只是它們有對應的數碼產品在運用。有線網絡對應固定電話(聲音的傳遞),2G對應移動電話(聲音、文字信息的傳遞),3G對應半智能手機(聲音、文字信息、圖片的傳遞),4G對應智能手機(聲音、文字信息、圖片、視頻的傳給)。那固定電話是在近百年前就有了,2G其實在91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只是出現到普及運用是有一段時間的在軟件應用來看(從3G開始),原本盡有微博、QQ、微信到現在短視頻時代的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等,一步一步,從文字信息傳遞到視頻傳遞。原本這些的視頻軟件本來就有,只是沒有一個被客戶運用到極致,沒有爆發出來,所以並沒有用的那麼廣泛。那麼5G也一樣,不能說他無用,只是現在普及的點在哪裡。甚至以後他是不是運用於其他數碼產品,我們可以看,現在4G手機已經是做的非常極致,幾乎是沒什麼可以突破,手機商只是在攝像頭,揚聲器這些去做手腳,去升級去優化,其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我個人感覺5G的應用可能不止是手機,手機只是一個非常小的部分,5G結合AI人工智能,可能會碰撞出無數的實用產品,取代手機的可能是機器人,智能眼鏡,智能手錶,無人機等等,我有一個很強烈的預感,就是以後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個非常小的機器人跟著,就像遊戲裡一樣,每個人帶著一隻寵物,這隻寵物是我們手機的變形,是一個人工智能數碼產品,它結合無人機,可以在半空懸浮飛行。我們戴在身上的某種電子,可以作為它跟蹤追隨,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他可以幫我們導航、投屏、播放音樂等(基於原有的智能手機功能),還可以去幫我們操控一切人類想做的事,無需自己動手,例如,按電梯、遠程控制車輛、還有我們原本傳達的聲音、文字、圖片、視頻的基礎上,傳給味道或者觸感。所以並不是5g無用,而是5G未普及。



原數科技


因為5G收費比較貴,5G手機也貴,身邊5G信號也少,還沒有達到理想的速度。所以有心理落差。其實,堅持幾個月,或者一年多了,5G真正溶入生活,得到極大便利,自然就覺得好了。想當年,高鐵那麼貴,那麼快,也感覺費錢,事實證明,高鐵是值得擁有。佩服領導人的高瞻遠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