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小學如何開展勞動教育

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提出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改革開放後我們的五育並舉逐漸變成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新時代黨和國家再一次強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勞動教育對於培養人、完善人、發展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勞動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生存技能,生活技能,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養成學生負責任,勇實踐,敢擔當的精神。

中國教育有一段時間沒有重視勞動教育,當前情況下強調勞動教育是為了應對國際國內的發展態勢,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組織開展好勞動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可以考慮:


新時代中小學如何開展勞動教育


1.家校合作培養生活技能

“養兒方知父母恩”,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體驗到父母工作與生活的辛勞。讓孩子在家庭中承擔一些家務勞動,比如力所能及的洗碗,收拾碗筷,掃地,倒垃圾的家務活。另外每個學期建議學做一道家常菜,九年義務教育會做近20道菜,也算形成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有時間的時候動手做家務,可以減輕父母的生活負擔。


新時代中小學如何開展勞動教育

2.職業體驗培養社會意識

“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如果孩子們養尊處優慣了,他們就無法體會到社會大眾工作的辛勞,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所以有必要將這些職業體驗引進學校或者帶孩子們走向社會,體驗不同職業的工作流程。比較好的做法就是讓各行各業的家長走進課堂,介紹自己的職業性質和職業特點。


新時代中小學如何開展勞動教育


3.集體勞動培養責任意識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都要享受他人的勞動成果,所以我們也應該付出自己的努力去為大眾服務,為集體服務。學校裡安排班級值日表,讓孩子學會為集體服務。組織開展種植園、養殖園的活動,讓孩子負責養護植物,餵養動物,做好觀察記錄,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科學意識。


新時代中小學如何開展勞動教育


4.義務勞動讓孩子學會擔當

義務勞動最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有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在義務教育階段,因為孩子還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義務勞動最後由家委會來組織,或者由班級集體組織,利用雙休日到公園植樹造林,到社區打掃衛生或者慰問、探望養老院的老人,孤兒院的孩子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