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是“輕口”結果魚獲比我少一半

最近發佈了幾篇介紹魚漂的文章,詳細介紹了不同漂型,不同材質的魚漂在釣魚時給我們帶了的影響,大多釣友反饋都是野釣資源最重要,漂型,線組搭配都是次要的,有魚的話用鵝毛當魚漂都連桿,今天的文章也跟魚漂有一定的關係,看完之後希望能給釣友帶來啟發。

不知道什麼是“輕口”結果魚獲比我少一半

能看見魚漂的都是好眼力


無論野釣黑坑還是競技,也不分春夏秋冬輕口魚一直都存在,如果你不能正確認識輕口,就更不用談什麼對策了。兵哥本人由於釣齡太長了,淡水的野釣黑坑競技,海水的磯釣路亞基本都嘗試過,也總結一些經驗,就通過這篇文章來跟大家一起分享探討輕口魚的那些事。

不知道什麼是“輕口”結果魚獲比我少一半


哪些情況會造成輕口

  1. 初春或深秋水溫過低
  2. 晝夜溫差大
  3. 餌料味型不對路
  4. 氣壓低 水中含氧量低
  5. 魚吃餌吃的不舒服
  6. 被電過或受到驚嚇
  7. 被人工肥水過的池塘
  8. 被反覆釣放的回鍋魚出現輕口是常態
  9. 水位變化快
  10. 夏天水溫過高

以上的條件都會引起所謂的“口輕”,可能還不全面,針對原因不同我們的對策也不同,並不是發現魚口輕直接用小漂細線小鉤就能解決的,比如我們北方的5月初晝夜溫差大,夜釣鯽魚出口都很輕,很多釣友一鉤拉商品餌一鉤掛蚯蚓的效果就很好。在比如咱們手杆底釣鰱鱅,出口都很輕,那是魚的吃餌習性造成的,鰱鱅的體型特徵造成它吸食底餌時就是不舒服,我們可以把餌料變的更輕更軟。還有夏天水溫高,魚都不愛開口,咱們把餌料里加一些果酸效果就很明顯。還有像河北唐山周邊的泥底草塘,你用蝦腥釣鯽魚出口就很輕,如果換了紅蟲腥出口馬上變好,這些都是分析出口輕的原因後做出的有效調整。


三個人一起釣魚,兩個朋友的魚獲加起來還沒我多

不知道什麼是“輕口”結果魚獲比我少一半

今年曹妃甸的鱸魚來的特別早,我跟兩個朋友去海釣,找到出魚點後,我們幾乎是漂挨漂,釣了幾條後我發現很多時候漂就動一下,然後就沒有動作了,這魚也太狡猾了,我把2.0的波換成了0.8的並且加咬鉛調到了平水,子線換成了1.5加長到了1米5(因為都是一斤以內的小鱸魚,這配置足夠了),擺浮也大了,有口就是漂亮的黑漂,簡直太爽了。

我那兩個朋友認為鱸魚個體較大,還是掠食性動物,根本不存在輕口,所以根本沒帶精細的釣組,只能默默的看我連桿。

不知道什麼是“輕口”結果魚獲比我少一半

大多數的釣魚人都認為只要魚大出口就一定大,根本沒站在魚的角度思考問題,海水裡的輕口魚還有很多,比如我們這邊叫海鯽的一種魚類,鉤大了它不吃,子線短了擺浮不好它不吃,吃餌後牽動魚漂的浮力過大它馬上把餌料吐出來,這就是它的習性。所以不要動不動就說只要有魚啥都不是事,好資源不等於高能力,給你跟十個美女放一起生活一年,你沒能力可能一個都沒拿下。最後跟大家分享我親自下廚做的魚,覺得好吃的麻煩給點個贊。

不知道什麼是“輕口”結果魚獲比我少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