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公民同招搖號小升初到底有多酸爽


在疫情中公民同招搖號小升初到底有多酸爽


最近不要惹小升初的老母,她們情緒不穩定。她們趕上了第一波實施公民同招,趕上了第一波實施搖號,還趕上了疫情……這個小升初,突然變得戲劇化了。

目前她們的狀態是每天不低於30次旁觀內心的兩個小人互相博弈,這倆小人一個叫“人生的路天註定,門口菜中也能行”,另一個叫“人生就要搏一票,我要搖號上牛校”

其實一直有不少讀者讓我聊聊上海的小升初。作為一個2019年剛經歷過小升初的老母,並潛伏進一個小升初媽媽群臥底了三個多月,我多少有點自己的感觸,今天就跟大家嘮一嘮。

在疫情中公民同招搖號小升初到底有多酸爽

去年這個時候,我正在人生巔峰,哦不,是人生焦慮巔峰。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每天睜眼就看各校官網,看群裡諮詢,用座機打自己的手機以確定沒欠費,打開升學諮詢類公眾號從頭到尾大聲朗讀……連做夢都是各大名校的校長突然輪流來我家特招兒子……整個人是癲狂狀態,伴隨著失眠,暴飲暴食,髮際線持續飆高。

從佛系幼兒園到佛系小學,一路公辦,我一直堅信自己是一股清流,抵擋住了多年來所有刺激和撩撥,沒有讓孩子進過任何諸如XES之類的補習機構,手頭也沒有獎盃獎狀證書,週末打球看展,假期到處旅行。

2018年12月,當大部分老母已經對小升初有了目標和方案的時候,我一頭霧水,心裡沒數。我開始對周圍朋友的“洗腦”感興趣,開始瞭解那些專用術語和招生政策。

要強調的是,那時大夥聊的政策,已經包括中考政策。

是的,說是小升初,靠譜老母考慮的事遠超小升初本身,包含了四年後的中考。今天對初中的抉擇,和四年後進什麼樣的高中息息相關。

*補充一個冷知識:上海絕大部分小學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

在疫情中公民同招搖號小升初到底有多酸爽

2019年1月,我感覺很有可能就要上家門口的學校了。

我們家對口的正是傳說中的“菜中”,可能是菜中裡比較優異的,這就是為啥孩子他爹一直說“門口那個學校哪兒不好了?”

是的,尤其是看到早上振奮的升旗儀式,看到孩子們穿著校服有說有笑,門口車水馬龍里是家長們健康的臉龐,我們會覺得“好像確實沒啥不好啊”。

但“好不好”這件事幹擾因素很多。這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大多數能梳理得井井有條的絕不是佛系媽。

在疫情中公民同招搖號小升初到底有多酸爽

2019年初短短一兩個月內我成熟了許多。

我見過小學五年裡捧回幾十個獎盃的牛娃,也聽說過小學一年級考fce,三年級考cae,四年級就擁有了口譯證書的精彩事蹟,以前對我來說那可能是攀比心作祟的結果,直到小升初我開始理解:那是一種“習慣養成”。

習慣於雞血的家庭,對於升學這件事會更加信手拈來,底氣十足,而我這類家長,佛系三五年樂不思蜀,一場升學就能把我們碾壓。

2019年3月起,各種填表,政策解讀,學校反覆家長會,各大中學開展校園開放日,簡歷都不知道往哪投,投了也沒用......過去幾年的胸有成竹被小升初按在地上摩擦,磨完附贈拋光,直接就能滾。

在疫情中公民同招搖號小升初到底有多酸爽

我和絕大多數老母一樣是不會放過校園開放日的,聽了各位校長們對於自己學校的自信,我更沒自信了。說實話我覺得校園開放日幾乎沒有意義,搞得好像我們可以看完一圈就能自己選一個似的……

可事實是,你看完一大圈,有一些感覺很不錯基本進不了,覺得不咋地的保證進得去,因為就是對口的。這既增加了你的不甘心,又增加了你的無力感。

所以參加校園開放日沒必要多多益善,反正每個學校都會把它最好的一面秀給你,就像剛愛上的男友見面頭一次不經意給你秀肌肉秀愛心,但絕不會告訴你他婚後會又懶又蠢,而現在情況不是你要不要嫁給他,是人家娶不娶你。

明確了“起步晚”這個天然劣勢的我,越來越清楚這場戰役很大程度是靠“運氣”了。

2019年4月,“靠運氣”的魔咒應驗了,比大部分人提前近兩個月便塵埃落定,我們歪打正著考進了本來沒敢想的學校。後來有些朋友讓我分享經驗,我有什麼經驗可分享?沒有。但我仔細想了想,如果非要說一點什麼,那麼我在去年春節期間被閨蜜硬拖著去了城隍廟拜過太歲……

可今年,由於疫情,連廟都不開門。

在疫情中公民同招搖號小升初到底有多酸爽

如果說去年的“靠運氣”還摻雜了一些軟實力在裡面,那麼今年魔都小升初的“靠運氣”可就真的是硬核運氣了。

如果你參加搖號,就是公民同搖,公辦民辦擇其一——這就已經是一次艱難的抉擇了;

如果搖不進去,你就面臨被統籌,連你家對口公辦都不一定能進——這又是一次堵上運氣;

如果你放棄搖號,直接進對口公辦,那就省事了——相當於放棄50%的運氣。

一旦你選擇了搖號,那麼你家對口的公辦學校都成了薛定諤的學校,你進不進得去也聽天由命。

還有人問我公辦學校好不好,你們還沒搞清楚,公辦才是未來的王者,至於這幾年,我們都是王者起步階段的奠基者,是有歷史意義的。

毫無疑問,政策帶動生源,公辦學校越來越有優勢了。

不過這就帶來了兩個重大的衍生效果:

1. 好的公辦學校學區房可能更搶手了。但這也取決於政策一直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你懂的。

2. 校外輔導機構將開啟一輪新的腥風血雨,因為有可能很多小學裡的尖子生初中進入了佛系公辦,那麼真正的戰鬥就轉移到了校外,為了幾年後拼好高中,誰也不會放棄獨自努力。

所以有很多人還在糾結到底是上公辦還是民辦,我認為沒必要太糾結,以後公民差距越來越小,若干年後會減弱到微乎其微,取而代之的差距在於誰能成為中考前“被推優”的那群小孩。

但對口菜中的那是真急,老師的水平不一定有孩子牛。

說白了,你娃學習好,進公辦民辦都好。學習不好,去哪都一樣。小升初這一環節更多的其實是在滿足家長的虛榮心,孩子好不好真的是看他自己以後的進展。

另外,小學很牛的也不一定長紅,小學渣的也可能是隱性學霸,進了初中你們就知道了。

在疫情中公民同招搖號小升初到底有多酸爽

不少媽媽說,她們還是希望孩子去民辦參加搖號碰碰運氣。當然可以,尤其是當你家孩子對口公辦菜中,那何不試試運氣呢?

有人還很樂觀:民辦還是生源普遍好一點的,因為差生不敢去報民辦牛校。

那你錯了。越不行的可能才越想去牛校搖號,因為對他來說本來無法逾越的事情,現在有個天上掉餡餅的機會,他是去還是不去?

“萬一我娃厚積薄發了呢,萬一我娃鐵樹開花了呢......”

更何況,我分析下來,大部分人搖進本區民辦的概率比搖進好公辦的概率大多了,就拿浦東來說,一共才有幾所好的公辦?

我不給上海的學校排名,但大家都知道上海家長無不垂涎的牛校就那麼幾所。以前要是聽說誰家的娃進了HY,LS什麼的,“哇,太牛了。”

以後呢,聽說誰家娃進了HY,LS什麼的,都不知道怎麼說才合適,“哦,好的......”???

在疫情中公民同招搖號小升初到底有多酸爽

從怒罵到鬱悶到無奈最後接受,家長處在歷史車輪中不得不順應,但最後誰也沒料到還遇上個大疫情爆發。

疫情帶來的兩面性很明顯,在經歷了災難看到了生死離別之後,已經出現“小升初算個球”的豪言壯語,抱著平靜的心態愛咋咋滴,也不逼孩子了,從來沒有那麼和諧過…

我一個朋友的小孩,牛校小學裡排名很靠前的尖子生,過去五年她堅定的目標就是你懂的,如今決定啥也不想,就進門口公辦初中。

像這樣的媽媽不計其數,而本來就不打算拼民辦的一群老母,今年也格外心定,沒有任何干擾因素,不像我去年那麼飄搖不定。

所以看起來,今年的小升初平靜得像沒有小升初一樣,很多小學畢業地段生已經做好“開學中學見”的準備了。

最不平靜的恐怕還是所謂“學神學霸”們,感覺就像五六七八年的拼搏努力最後會輸給一群“投機份子”,並且可能還會和“投機份子”成為同學,同時又不想去對口的菜中......

也許不久後,菜中真的能崛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