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蹟|閬中勝事天下稀

唐代詩人杜甫在聽了無數個有關閬中的故事之後,發出這樣的感慨:“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由此可見,閬中的確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但“閬”字卻很不好認,以至於閬中在對外宣傳的時候,都必須在這個字的後面標註上漢語拼音“lang”。

閬中古城佔地1878平方公里,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它是迄今為止四川省內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城,素有“閬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譽。

“虎臣良牧”

在閬中市,有一個名字怎麼也繞不開,那就是三國名將張飛。

蜀漢時期,劉備定都益州(成都)稱帝后,封張飛為車騎將軍,任巴西太守,封西鄉侯,鎮守閬中。公元221年,張飛被部將範疆、張達所殺,葬身閬中,被追諡為桓侯。閬中人敬佩張飛的忠勇,於是在他的墓前建闕立廟,以禮祀之,後主世代追諡為“桓侯”。

建於閬中古城的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是歷代閬中人祭祀張飛的地方。唐朝的時候叫“張侯祠”,明代稱“雄威廟”,清代以後才叫“桓侯祠”。現存的張飛廟為清代重建,佔地30餘畝。

張飛廟內有座張飛墓,據說這裡埋葬的只是張飛的身軀,而他的頭被叛將張達和範疆割下,乘船欲逃往東吳投效。途中卻聽聞孫權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慌失措中將張飛的頭顱扔進了嘉陵江。

張飛的頭顱隨江水漂流到重慶雲陽,被一漁翁撈起,後葬於雲陽鳳凰山。這就是“張飛頭葬雲陽,身葬閬中”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張飛塑造成了暴脾氣、易衝動、貪杯闖禍的“莽張飛”。其實,歷史上的張飛卻是一個文武雙全,高大帥氣的美男子。

去過閬中張飛廟的人可以看到,這裡有張飛手書的《立馬銘》古碑。張飛擅長“漢八分”,即漢代隸書的一種。

張飛不僅能文能武,而且在鎮守閬中的7年中,體現出了他的治理水平,雍正皇帝說“蜀漢張飛以車騎將軍守閬中,有保障功”。張飛一到閬中就開始指導百姓發展農業和手工業,還傳授了種桑養蠶的技術。他治理下的閬中呈現出了空前的繁榮盛景。所以,老百姓叫他“虎臣良牧”,並親切稱呼他為“三爺”。

從張飛使用過的盔甲等物品上,考古專家研斷出張飛的身高超過了1米8,在四川屬於“高個子”。

滕王和他的滕王閣

提起“滕王閣”,人們自然會聯想起王勃的《滕王閣序》。雄踞江西南昌贛水之濱的“滕王閣”,因這篇“序”而名揚天下。其實“滕王閣”不止南昌有,山東滕州和四川閬中均有一座“滕王閣”。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曾被封於滕州(今山東滕州),故為滕王。他在滕州築一閣樓,名為“滕王閣”。後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又修築了最著名的南昌滕王閣。

李元嬰一到隆州, 就以衙役卑陋為名大修宮殿高樓, 在閬中古城對面的玉臺山上建起了第三座滕王閣。

高宗679年,李元嬰改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據南宋地理志書《輿地紀勝》記載,李元嬰一到隆州,就以衙役卑陋為名大修宮殿高樓,在閬中古城對面的玉臺山上建起了第三座滕王閣。

杜甫曾先後兩次到閬中,第一次是唐廣德元年,憑弔好友房琯,他的悲傷心情被閬中的山水美景撫平了許多,留下了20多首詩。次年春,杜甫攜家眷再次來到閬中,一住就是三個月,這三個月是杜甫一生中快樂的時光,寫了40多首詩,其中《閬山歌》和《閬水歌》流傳最廣。

後來,南宋詩人陸游來到閬中,在遊覽滕王閣奪錦亭時,寫下了這些詩句:“奪錦軒中醉倚欄,錦屏蒼翠插雲端,生平不喜言爭競,付與遊人自在看。”

據考證,如今閬中古城的基本格局,也是滕王李元嬰在閬中奠定的。李元嬰修建的隆苑在閬中古城西,鎮江樓(今華光樓)位於古城南嘉陵江畔,始建於唐,毀於火災,如今的建築為清同治年間重建,在華光樓上俯瞰古城,縱覽嘉陵江,別有一番風情。

閬中出了個落下閎

難以想象,閬中居然出了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複姓落下,名閎。他創制的《太初曆》,影響了中國的歷法結構;他提出的渾天說,創新了中國古代的“宇宙起源”學說;他發明的“通其率”,影響了中國天文數學2000年。

西漢建立之初,仍沿用秦代的顓頊歷,到漢武帝元封年間,出現的誤差已經十分明顯。於是,漢武帝按太史令司馬遷等人建議,下詔廣徵民間天文學家,開始改歷。

當時,落下閎已經是民間很有影響的天文學家,在同鄉譙隆的推薦下,從故鄉閬中來到了京城長安。

改歷過程並不順利,曾形成了18家不同的歷法,漢武帝最終採用了落下閎等人的歷法,於元封七年頒行,並改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為了表彰落下閎的功績,漢武帝特授予他侍中之職,落下閎堅辭不受,回到了故鄉閬中。

落下閎在閬中蟠龍山上,建立了我國最早的民間觀星臺,改制了觀測儀器渾儀。現代天文學家朱文鑫說:“自漢落下閎作渾天儀,始立儀象之權輿”,後來的天文曆法家賈違、張衡、祖沖之等人,均是在落下閎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發展的。

落下閎還改革了過去的歲首制度,定孟春正月為歲首,人們據此將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新年”,民間稱“過年”,後有了“春節”的說法,從此,百姓尊稱落下閎為“春節老人”。

落下閎發明的“連分數(輾轉相除)求漸進分數”的方法,定名“通其率”,現代學者稱之為“落下閎算法”。“落下閎算法”比採用類似方法的印度數學家早了600年,比提出連分數理論的意大利數學家早了1600年,它影響了中國天文數學2000年。

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落下閎為“中國天文史上最燦爛的星座。”

2004年9月16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已將其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

2006年春節正月初一,位於閬中古城的落下閎故居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瞻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