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學習心理

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這裡的學習需要就是稱為學習內驅力,學習期待就是學習的誘因。學習動機的理論:強化理論、人本主義的需要層次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

學習遷移的種類:(1)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不同,可分為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負遷移(指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干擾、阻礙)和零遷移(兩種學習不可能發生影響)。(2)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為水平遷移(又叫橫向遷移,指處於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垂直遷移(又叫縱向遷移,指處於不同抽象、概況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3)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不同,可分為順向遷移(指前面的學習影響後面的學習)和逆向遷移(指後面的學習影響著前面的學習所形成的經驗結構,使原有的經驗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使之得到充實、修正、重組或重構等)。(4)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可分為一般遷移(指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原理、原則和態度的具體應用)和

具體遷移(指學習遷移發生時,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並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之中)。(5)根據遷移範圍的不同,可分為近遷移(主要指已西習得的知識或技能在與原先學習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加以運用)、遠遷移(指已習得的知識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情境中的運用)和自遷移(指所學的經驗影響相同環境中任務的操作)。(6)根據遷移的路徑,可分為低路遷移(指以一種自發的或自動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遷移)和高路遷移(有意識地將某種情境中學到的抽象知識應用於另一種情境中的遷移)。(7)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可分為同化性遷移(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徵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順應性遷移(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於新情境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況,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係或建立新的關係,從而應用於新情境)。

大學生的學習心理

學習遷移理論:早期主要是形式訓練說、共同要素說(桑代克)、經驗類化理論(概括化理論、賈德)、關係轉換理論(格式塔學派、苛勒“小雞覓食”實驗);當代的主要是認知結構遷移理論(布魯納和奧蘇貝爾)、產生式遷移理論、情境性理論(格林諾)。學習策略的分類:認知策略(複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元認知策略(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調節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學習時間管理、學習環境的設置、學習努力和心境管理、學習工具的利用、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

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主體性原則、內化性原則、特定性原則、生成性原則、有效監控原則和個人效能感原則;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指導教學模式、程序化訓練模式、完形訓練模式、交互式教學模式和合作學習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