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基本理論

廣義的學習指的是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通過實踐或訓練而獲得由經驗引起的相對持久的適應性的心理變化。學習的類型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研究情況,對其有著不同的劃分。


學習的基本理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和教學設計專家加涅在《學習的條件》中,先後提出學習層次分類學習結果分類。(1)學習的層次分類:信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言語聯結學習、辨別學習、概念學習、規則或原理學習、解決問題學習;(2)學習結果分類:包含三領域五類型,認知領域(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和言語信息)、動作技能領域(動作技能)、情感領域(態度)。

我國心理學家對學習的分類: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行為規範的學習。


學習的基本理論

(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第一步巴甫洛夫發現經典性條件作用,並提出經典性條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華生將經典性條件作用運用於學習領域,將經典性條件作用原理髮展為學習理論。桑代克的聯結——試誤學習理論: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試誤,聯結公式是S—R;學習的進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桑代克認為,學習要遵循三條重要的原則: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斯金納把人和動物的行為分為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操作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消退、懲罰。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學習的實質——觀察學習;觀察學習的過程(注意、保持、復現、動機)。

(2)認知學習理論:格式塔的完形—頓悟學習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動機階段、瞭解階段、獲得階段、保持階段、回憶階段、概括階段、操作階段和反饋階段)。

(3)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學生中心的教學觀。

(4)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知識觀、建構主義學習觀、建構主義學生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