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預測:材料作文“老年群體捐款”審題分析及例文導寫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瘟疫無情,卻總有一些瞬間溫暖人心。近日,老人捐款的新聞屢屢出現,令人動容。87歲老人倪素英,拿出畢生積蓄20萬捐獻給武漢;68歲大爺李學明是一名環衛工,他將五年的積蓄10071元捐給疫區;還有老人靠撿垃圾維生,卻將攢到的9000元全部捐給村委用於疫情防控……

然而在帶來感動的同時,這些新聞也引發了網友熱議。有人覺得這些老人的捐款不論多少,都是對家國同胞的深情厚誼,不收就是對他們赤誠之心的辜負;也有人擔心,老年群體本屬全社會應予關愛的對象,若收下辛苦積攢的捐款,無異於將老人的晚年推向危險邊緣。

就此,立德中學組織了一次辯論賽,請你從正方“該收捐款”或反方“不該收捐款”兩種立場中任意其一,寫一篇總結陳詞。要求題目自擬,觀點鮮明,有理有據,不少於800字。

【審題分析】

本題考查寫作能力。材料中先給出了幾位老人捐款的新聞,再談的是這些新聞引發的網友熱議。網友的看法有兩種,一是該收捐款,因為“不收就是對他們赤誠之心的辜負”。另一種看法是不該收捐款,因為“若收下辛苦積攢的捐款,無異於將老人的晚年推向危險邊緣”。寫作時從正方“該收捐款”或反方“不該收捐款”兩種立場中任意其一,如果選擇正方,那麼就從“每一顆愛心都不應被辜負”的角度闡發。如果選擇反方,可以從“老人捐款固然能夠釋放善意,但如果因此影響他的晚年生活,顯然有悖於社會道義的彰顯”的角度闡發。

參考立意:

(1)每一顆愛心都不應被辜負。

(2)老人的善意應被理解也應被妥善處理。

(3)倡導一種“力所能及的慈善”。

【範文導寫】

每一顆愛心都不應被辜負

最近,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老人捐款該不該收的話題引發一些討論。其實,大家關心的不僅僅是老人,包括那些本來生活就相對不富足的人,他們在疫情中的捐贈,該如何看待和對待?

  災疫無情,人間有愛。首先必須向這些無私奉獻的人致敬。當被問到為什麼願意拿出自己的積蓄時,很多人說得很平淡:“國家有難,當盡一份力。”而這份力,有的幾乎是個人的全力,這是真正令人動容的地方。很多人聽罷落淚,很多人則開始思考自己能為防控做些什麼。在這個意義上,對此類愛心行為的傳播,不意味著、也不可能是要鼓勵和倡導更多生活拮据的人出來捐款。恰恰相反,它的真正影響在於,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溫情與愛,更激勵有能力、有財力的人行動起來。換句話說,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忽視了這種捐贈本身的精神價值。

  話說回來,感動的同時,怎樣避免捐贈人因超出能力範圍的捐贈而影響生活,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有學者認為以慈善為主的“第三次分配”,就是在道德感召下,公民自發完成的資金向需要幫助的人流動的過程。在許多人眼裡,這“第三次分配”就像是一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溫柔之手”,是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有益補充,有利於縮小社會差距。因此,無論從個人生活還是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都有必要溫柔地攔下那些超出個人能力範圍實施捐贈的好心人,倡導一種“力所能及的慈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前來捐款的老人勸都勸不住,怎麼辦?對於主動獻出的愛心,總不能強制退回吧?同時,又該怎樣準確識別一個人的捐贈符合其收入水平?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靠工作人員的洞察、勸說,而必須在制度設計上做一些“線串針眼”的精細活。比如有人建議,可以把老人的捐贈放入信託基金,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則可以撤回,以備老人不時之需。再比如,捐贈機構是否可以和相關部門實現數據聯網,當捐贈名單中出現本就屬於社會救濟的對象時,有針對性地做好勸導和保障工作。任何人的愛心都不應被辜負,更應該被珍惜。要通過精巧的制度設計、細緻紮實的工作,讓每一滴善意都能找到其發揮最大能量的方式。

  其實,當我們討論“老人捐款該不該收”、倡導“力所能及的慈善”時,也意味著整個社會對慈善、公益的認識和理解在不斷深化。今天,當物質極大豐富、收入普遍提高,怎樣設計出更科學、合理的慈善和公益制度,確保最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同時進一步縮小整個社會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發展起來以後帶來的新課題。

  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慈善和公益背後的那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液、刻入中國人的基因,也成為這個國家一路走來、戰勝各類風險挑戰的巨大動力。俗話說“危中有機”,疫情又何嘗不是我們解決問題進而推動慈善和公益事業向前發展的一次契機?更深入的思考、更務實的舉措,或許就可以從這次“老人捐款該不該收”的討論開始。

【點評】

作文寫作方法:

(1)抓題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關鍵性詞語,只有抓住了關鍵性詞語,才能體現文章的特色,寫出更好的作文。一般來說,偏正短語結構重在修飾語部分。

(2)明限制,確定選材範圍。限制的內容大致有時間、地點、對象、內容、數量等,審題時要弄清楚,作文時則不能越“雷池”半步。沒有限制的內容,題目上沒寫,需要自己去想。因為只有想到沒有限制的內容,才能找到選材的廣闊天地,擴大選材的範圍。

(3)展聯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以題目為載體,向深層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環。

(4)巧構思,化抽象為具體。

(5)煉語言,注重個性化表達。語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鮮活的東西,無論是平實樸素的,還是充滿文學韻味的,錘鍊語言,使表情達意確切、形象、簡約而意韻豐富,應是不懈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