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親朋好友弔孝的禮節,比如拱手,三跪九叩,能詳細說明一下怎麼做的嗎?

隆堯李氏


問:農村親朋好弔孝的禮節,比如拱手,三跪九叩,能詳細說明一下怎麼做的嗎?

農村弔孝,有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在堂屋還沒入殮前的弔孝,和第二天下午與第三天入完殮在靈棚裡的弔孝。

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入殮前在堂屋弔孝的,都是故去老人的近人,這些近人吊完孝很多都要掀蒙簾被瞻仰一下遺容。第二天下午和第三天出堂前在靈棚裡弔孝的,就都是遠親或朋友或鄉親了,遠親朋友鄉親是不用瞻仰遺容的。

近親前來弔孝,拿的紙錢要多,過去還要提著果祭也就是點心盒,走進堂屋門,把果祭和紙錢擺放在老人頭前供桌上,然後退後趴下大哭,三聲後聽到旁邊司吊喊"請啊″,然後站起拱手推金山搗玉柱作揖,跪雙手按地下叩頭,叩一頭雙手離地直起身後又叩一頭,如此叩四個頭,立起作揖。這時司吊面向陪哭眾孝子喊:"還禮″!眾孝子紛紛給弔孝者磕孝頭,弔孝者如比眾孝子輩份高,則拱手左右還禮,如比眾孝子輩份低,則跪下磕頭還禮,還完禮,弔孝完畢,這說是男弔客。

女弔客前去弔孝,進得堂屋不是趴在供桌前面哭,而是去故去老人的左側去跪下哭,女弔客哭時不用聽司吊的,是靠女孝主去拉去勸。女弔客磕頭不是雙手按地,而是左手按右手磕頭。

弔孝完畢後,主孝子還要跪獻孝衣,如果輩份高,伸手接過來,如果輩份低,就要跪接。

第二天入完殮在靈棚弔孝的,大致和第一天一樣,靈棚裡弔孝的大都不是最親近之人,不會有果祭或大祭,朋友前來是弔唁不是弔孝,不是跪哭而是鞠躬,都由司吊指揮,神三鬼四,鞠四個躬。

農村的弔孝做完這些,一般就行了。但親近的人在喪事的三天裡,還要送路,辭靈,出殯那天還要擺路祭,這些禮儀時的行禮,也都和弔孝時一樣,拱手作揖,下跪叩頭,都是叩四個頭,並不是叩九個頭。


生產隊長老楊


看了很多似乎題主也沒有直接領悟到什麼是“三跪九叩”,三跪九叩在洛陽地區一般是長子在父母靈前行的最重的禮節,一般有祭祀負責喊口令,在跪下之前首先作揖,跪下後扣三個頭,然後站起來,作揖後再次跪下扣三個頭,如此反覆三次最後起身後再作揖,此禮完成。簡述就是每跪下之前作揖,跪下後三叩首,站起來再次作揖,如此反覆三次就是“三跪九叩”的大禮。


洛陽艾農


你好我是農民宗哥,我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農村親朋好友弔孝的禮節,比如拱手,三一跪九叩,能詳細說明一下怎麼做的嗎?

在農村親朋好友弔孝的禮節,分很多種,有重親,比如孃家和女婿這是重親,侄女和以些親朋好友歸偏親,還有就是老親和一些臨居,這些弔孝的禮節是不樣的。

重親怎麼行禮

第一是孃家侄子給姑姑行禮,假如親姑去世了,孃家侄子去弔孝,頭一天晚上行大禮,在我們這個地方,那得比較重的大禮,比如重八拜或二十四拜,行重八拜時,上前先向兩邊陪靈的孝子拱手深行一禮,然後在靈前門外先磕四個頭,這四個頭必須每個都要起來在跪下,這樣對世者比較尊重,但一定要慢起來在慢慢的跪下,磕完四個頭以後跪在門口桌前,兩邊管事的會把準備好的明燭四社,果共三碟,以及酒杯火紙和快子,分別拿給你向世者敬獻,這些禮節完畢之後,在回到圓點去磕,下四個頭,一定要穩慢這樣對世者比較尊重。


偏親怎麼行禮

偏親就是比孃家侄和女婿遠一些親戚,比如侄女婿,他們在行大禮時和重親就不一樣了,一開始選磕四個頭,這四個頭也是起來跪下,但是沒有重親那麼慢了,然後在向世者敬獻那些供品和重親一樣,然後回到圓點在磕四個頭,這四個頭就不起了,磕完就行了,比較快,這就是和重親的差別,沒有那麼重了。

臨居和朋友怎麼行禮


臨居和朋友行的就輕了,他們一開始向靈前拱手行始一禮,然後向世者敬獻各種供品,完了之後,回來再磕四個頭,這四個頭不用起來,磕的也比較快,這個禮節就沒有那麼重了,因為都是莊臨,就不須要重了。

在農村不同的親戚,就有不同的行禮,這是一種風俗,世世代代流傳至今,也提現親戚的遠近,從這些禮節上就能分辨出來,當你看到行的禮,就知道是什麼樣的親戚,總之就是對世者的一種尊重,也是一種儀式,各地有各地方的風俗,有不同禮節。


70後農民宗哥


                關中白事三拜九叩禮俗考

按照陝西關中民間禮節,白事中兒女子孫、女婿外甥一般行三拜九叩首禮。祭拜前,先來至香案前三步遠處,向左右禮賓說明自己與亡人的關係及自己的名字。左右禮賓就開始高聲唱禮,左司唱道“某某(舅父/泰山)大人千古”,右司唱道“某某頓首叩拜/哭奠”,左右兩司同唱“兩廂起樂”!左司唱禮(1)“打拱,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打拱”、(2)“上前一步,打拱,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打拱”、(3)“上前一步,執香”(祭拜者從香筒抽出三支香)、“拜香”(禮拜者把三支香平捧至額前三鞠躬)、“焚香”(在蠟臺上點燃三炷香)、“拱香”(手執三炷香三鞠躬)、“上香”(把三炷香插於香爐)、“打拱,拜,一叩頭、再叩頭、三叩頭,起,打拱”(面對香案行跪拜禮:下拜後要凝視神像,三次叩頭不能像雞啄米,而要叩一次頭,抬頭看一次神容,然後再叩下一次頭)、(4)“後退一步,打拱,拜,一叩頭、再叩頭、三叩頭,起,打拱”、(5)“後退一步,打拱,拜,一叩頭、再叩頭、三叩頭,起,打拱”、(6)“上前一步,打拱,拜,一叩頭、再叩頭、三叩頭,起,打拱”、(7)“上前一步,打拱,拜,執奠杯奠酒三杯,一叩頭、再叩頭、三叩頭,起,打拱”、(8)“後退一步,打拱,拜,一叩頭、再叩頭、三叩頭,起,打拱”、(9)“後退一步,打拱,拜,一叩頭、再叩頭、三叩頭”、“動哀聲”,左右兩司禮賓依禮扶起。祭拜者向左右兩司施禮(作揖)答謝、禮賓還禮(作揖)。“大禮告成,歸位”。

注:1、文中的打拱就是作揖;

2、拜,就是跪拜。





春風渭水


這是個地方民俗問題,在我們這一帶,親朋好友弔孝的禮節也很多,最簡單的,就是三鞠躬,另外還有懶五拜、九拜禮、二十四拜禮等等,僅二十四拜禮就有三種做法。

下面我詳細的介紹二十四拜中其中的一種做法:

這種二十四拜禮叫走鎖捆兒。所謂鎖捆兒,是我們這用繩子編織的方法之一,即繩子相互拉扣意思,走鎖捆兒,是對做二十四拜套路形狀的像形說法。

走鎖梱兒的具體步驟是:

①行禮人面對靈棚中的牌位,站在靈棚門邊的正中間,分別向執事人拱手示意。

②右橫一步,站在靈棚門右角處,這是二十四拜禮的起點,每個點上都是先作揖,再跪拜,然後作揖結束。作揖是雙手從膝部慢慢前出,呈半握拳狀合攏,上升到眉頭部,稍停後作揖,作揖後恢復站立姿勢;然後右腿先跪下,左腿隨之同跪,雙手著地,頭點地,然後抬頭,左腿先起,右腿隨起後,恢復站立姿勢;再然後作揖,動作如前所述。

③斜左前,到靈棚中間位子,重複作揖一一跪拜一一作揖動作。

④斜右前,到靈棚內右角處,重複作揖一一跪拜一一作揖動作。

⑤左橫跨,到靈棚內中間位子,面對牌位,先作揖,跪拜後,在邊執事遞上酒杯,雙手接住,慢慢灑向地下後,將酒杯遞給左邊執事,連續三杯,有的地方還要再遞三次香,然後作揖。

⑥左橫跨,到靈棚內左角位子,重複作揖一一跪拜一一作揖動作。

⑦後右斜,到靈棚中間位子,重複作揖一一跪拜一一作揖動作。

⑧後左斜,到靈棚囗左角處,重複作揖一一跪拜一一作揖動作。

⑨右橫跨,到靈棚門中間處,重複作揖一一跪拜一一作揖動作。

這個場景一共是跪拜8次,就這樣,延續這個套路,連續三遍,共計二十四拜,結束的位子,正好是開始的位子,不同的是,結束時,行禮人第二十四次跪拜後,不再作揖,而是趴下痛哭,等待執事人的勸扶退下,整個過程動作要慢。


心累力乏


我是笨蛋爺爺,很樂意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在農村出現有村民故去,在其葬禮過程中弔唁,弔孝家祭的程序。在家祭或者路祭,墳內祭奠都會行拱手禮作揖,跪拜來表示對故去的親人表示敬仰、懷念。

拱手禮要左手壓著右手一哆嗦而已 ,多使用在活著的人互相見面寒暄的時候。

作揖則是要雙臂前伸在胸前形成環狀,高舉過眉然後彎腰行鞠躬禮是也。特別強調拱手禮必須用左手壓右手,這和與人握手時要伸出右手才表示尊重他人。女性作揖禮則是左手壓右手把手放在腰的右側。落位下蹲同時雙手抖動即可。

跪拜時只要記住跪拜之前行拱手,作揖禮,跪下磕頭後站起來還要再來一個同樣的拱手禮。

至於二十四拜,小十三,九叩禮各地,各自有不同的方法。三跪九叩禮節只適用於過去大臣擺件君王的禮節。

二十四拜有八字形,口字型,之子形的不同方式。無論哪種方式,都是站在靈堂對面中央,先向亡靈行作揖鞠躬禮後,在分別向靈堂裡的執事人員行拱手禮。

再回到原處行作揖鞠躬禮後。移動身體向右,作揖鞠躬——叩頭——站起來——作揖。每個點位都是一樣。

小十三是三上三下,共十三個頭26個作揖。

九叩禮又分為上2——2——1(轉香)下——2——2。和上4——1(轉香)下——4形式以及花球扣也叫丁字扣即:九個頭,每個點位一個頭。從起點開始上去到靈前各三個,叩頭轉香後,向右移動——作揖叩頭作揖——再向左移動返回中央——作揖叩頭作揖——向左移動——作揖叩頭作揖——返回正中間——作揖叩頭作揖——後退連續各兩個點位作揖叩頭即告結束。

無論哪種祭拜轉香時要表示心情沉重,敬仰的肢體語言來表示。開始,結束都要對執事進行禮節性拱手禮。下跪時先右膝著地,左右手搭在左腿上慢慢下跪,正視靈位。男性雙手著地叩頭,女性則在右腰間抱手禮叩首。在祭奠時注意右手拿的哀杖,不要讓杖子頭露出右手,免得行禮時被扎傷。


笨蛋爺爺


大家好!我是一株吊蘭,非常高興盡自己所知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並不單單是在農村,就是在城鎮,親朋好友在弔孝是也有著這樣的禮節。但似乎不是拱手,而應該是雙手合十。因為拱手禮是這樣的:

(這是拱手禮,多是用來與人見面時使用)

而合十禮是這樣的:

(這是合十禮,多用來拜祭)

一株吊蘭揣測,題主可能是把拱手禮與合十禮給弄混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來到逝者的靈前,對著遺像行拱手禮,似乎與氣氛有點不太融洽:你是在和逝者打招呼嗎?你好,你好,別來無恙乎?雙手合十禮則不會,到了靈前,對著逝者遺像,雙手合十,鞠上一躬,很肅穆很莊重,表達出了對逝者的深深哀悼。

本回答暫且按著題主的說法,就認為是拱手禮吧!


拱手禮。來弔孝的人向逝者行拱手禮的,都是平輩之人,如老少爺們、朋友、同學,以及同事等。通常都是或三人,或四人五人一組,到的靈前,面對遺像,一人領頭說上幾句,如,一路走好之類的話,然後大家一起雙手合十,深深鞠上一躬。算是和逝者告別了。

三叩九拜禮。三叩九拜僅是逝者的晚輩行的禮這些晚輩主要是逝者的孝子賢孫們,包括女婿、侄女、外甥等。這些人要身著孝服來行禮的。


一株吊蘭


農村的喪事非常的隆重!我參加過淮北地區的喪禮是我外婆去世的時侯有好幾年了,近幾年也參加過郊區的喪事活動也有好幾次了,作為親眷的我,剛到村頭,一眼望去,半個村莊都是披麻戴孝的,就象是移動的白花朵互相走動問候!進村時由孝子賢孫們來跪迎!一人喊到,蚌埠市的某親眷到!那邊接客到靈前拜三個頭,上香,燒三張火紙表示對亡者的哀思,領引入席,這流水席是從中午11點開始一直到下午三點多鐘才結束!席間互相問候,瞭解你是什麼親家,住哪裡,幹什麼工作!等等。下午自由活動時間,我看到搭了個大戲臺,頂上供奉觀世音菩薩像!兩邊對聯。四周都是幢幡飄揚!晚上稍黑燈火齊明!鑼鼓喧天!一直唱到凌晨兩點鐘左右。重頭戲在次日下午度罷,就開始上墊子,也就是給亡靈行大禮!三步九叩一點不能含糊。就象給皇帝行三步九叩禮一模一樣!大家肅立兩排,老師喊到,某地某親朋好友上墊,然後上香燒紙到十步開外三拜!上前三步三拜,孝子(包括姪子)倍拜!再單腿老師遞酒筷,瀉地三點舉筷子左中右三行禮!算是又三拜了!一直拜到晚上六點多鐘,上席,笙簫嗩吶齊秦!第三天下葬無論是沾親帶故的!兒女輩披麻戴白孝,孫輩帶綠孝,曾孫輩穿紅孝。頭天夜裡燒補時到次日一天,熱鬧非凡。這是我在城市中從來沒有見到過的這麼熱鬧的三天三夜。這就是北方人!老人去世的行大禮的過程!你們那裡是啥樣的?


十方紫麼妙音


網友問題不蹊蹺

農村喪事應弔孝

五七百天過週年

上供祭拜親朋邀

孝子賢孫淚滔滔

賓朋施禮深彎腰

雙手作揖頭深低

磕頭下跪三聲嚎

二十四拜禮儀少

九拜叩首眼前瞄

長輩前面作澆典

上行下效把紙燒

一句話兒應記牢

匆忙岀醜讓人笑






黃河奔流


三跪九叩,是上輩人死後晚輩行的禮數,具體是,在行禮的席上先中間下跪叩三個頭,站起上行到席的上部下跪先奉鍾再叩三個頭,站起後倒行席的下部跪下再叩三頭.哭爹哭娘禮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