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青島:雙桃精細化工的三生三世,轉為安置用地需要淨化土地

醉青島:雙桃精細化工的三生三世,轉為安置用地需要淨化土地

2015年8月24日上午,原四方區杭州路28號(B地塊),經過三次流拍,再次走上拍賣臺,終於花落青島海雲中星置業,以樓面地價4055元/平方米的地板價納入囊中。這塊難尋婆家的區域,佔地150多畝,是青島雙桃精細化工的老廠區所在地。

雙桃精細化工的最前身,承載著青島民族染料工業的搖籃,也是中國首家開始化學染料生產的工廠,可以說是"民族染料第一家",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截止企業搬遷之日,它已經存在了九十二年。2010年,原企業被列入老企業搬遷項目,規劃遷至平度新和化工園,老廠區搬遷後的騰出地塊成為地方重點招商項目。

醉青島:雙桃精細化工的三生三世,轉為安置用地需要淨化土地

一戰爆發,催生青島首家民族化工企業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對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同盟國一方的德國,為了應對戰爭需要,不得不將民用企業轉為軍工生產,許多染料廠轉而生產軍火,由此出口染料產量急劇下降,致使下游企業原材料捉襟見肘。1914年8月29日,協約國集團宣佈對德國進行海陸封鎖,切斷貨物輸出路線,這個措施導致進入中國的染料嚴重短缺。

亂世總有有心人。在青島做生意的一位蓬萊人,叫楊子生,他經營著一間福順泰商號。青島本土染料的極度缺乏,讓楊老闆看到了市場商機,他決定拿出資金開辦一家染料廠。1919年9月,楊子生拿出啟動資金2萬銀元,這在當時是很大一筆支出,選擇臺西鎮(今天的團島二路附近)租賃房舍,開辦一間染料加工作坊。

維新,在當年是很時髦的詞語,楊老闆的廠子,起名就叫"維新化學工藝社"。當地百姓習慣稱它"維新顏色房"。有了廠子還要有人工和技術,為此,楊子生招聘了十幾個工人,專門到日本聘請光田鱗治、兒島熊吉、千淵海角三位染料技師,負責產品研製和技術把關。

"煮青"、"煮藍"是一種用於染布的膏狀或粉末狀染料,上世紀二十年代,許多家庭都有自己買染料染布的習慣,當時顏色多為黑或藍,因此"煮青"(黑)、"煮藍"最受歡迎。用時將原料以開水溶解、調勻,把漿過的白布放進去,很快就能上色,變成黑色或藍色,取出晾乾即可,因為是加熱上色,所以叫"煮"。這種染料以硫化鹼溶解,可用於棉麻纖維染色。它的優勢是成本低廉,染成品耐洗耐曬,缺點是色澤單一,不夠鮮豔。

這種膏狀硫化青染料,楊老闆起了個好聽的名字——丹鳳牌,圖案為鳳戲牡丹,頗有吉祥富貴的內涵。對楊子生和他的"維新化學社"來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商業投入,但對中國來講,這卻是"煮青"硫化染料生產的發端,“丹鳳牌”是中華民族的首個化學染料品牌,標誌著青島化學工業的走上歷史舞臺。

醉青島:雙桃精細化工的三生三世,轉為安置用地需要淨化土地

日本注資,民族企業變身株式會社

使用化學方法,免不了環境汙染,化工行業尤其如此。創業初期,楊子生的化學社設備簡陋,在"煮青"溶解硫化鹼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硫化氫、硝酸煙等有毒氣體,對周圍造成了重度汙染。上世紀二十年代,駐青日本守軍曾在團島架設無線電臺,距離"維新化學社"很近,外部設備竟被大量有毒氣體薰染,影響了通訊信號的發射和接收。這讓日本人很受不了,他們責令"維新化學社"必須停工。

日本人狼子野心,囂張跋扈很不好惹。楊子生沒有辦法,只好委託廠子裡的日本技師兒島熊吉,去日本守備軍民政部交涉此事,爭取的結果是,化工廠可以不停工,但是必須異地搬遷。留得青山有柴燒,楊老闆開始重新選址,搬遷到青島北部的下四方村(現在的北山二路一帶),新廠佔地8000平米,比原先更加寬敞。日本技師兒島熊吉,自以為交涉有功,向楊子生提出參加企業經營,楊子生不願開罪日本人,只好讓兒島熊吉做了化學社的經理,自己當東家。從這一年開始,維新社引入鹼性染料的生產計劃。

兒島熊吉加入企業經營之後,逐步實現自己的經營思路,進一步擴大了日本資本對化學社的侵入。1934年秋,在兒島熊吉的撮合之下,維新化學社開始與日本"帝國染料製造株式會社"合作。兒島熊吉說動楊子生同意,將"維新化學工藝社"改組為"維新化學工藝株式會社",兒島熊吉自己出任社長,改為生產"桃"牌染料,此時的化工廠全盤日化,楊子生完全失去主導權。

醉青島:雙桃精細化工的三生三世,轉為安置用地需要淨化土地

時局動盪,楊老闆的化學社被當局沒收拍賣

1935年,兒島熊吉向地方當局申請,租用下四方半壁巷(今杭州路一帶)公地,設立了新的廠區。次年,兒島熊吉的新工廠開始運作,生產冰染染料和還原染料。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維新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的社長改由"帝國染料製造株式會社"總裁原安三郎兼任。到1945年抗戰勝利,日本企業累計染指"維新社"長達十一年。

1945年8月15日,是個銘記史冊的日子,日本侵略者宣佈無條件投降。作為"維新社"邊緣人的楊子生獲悉此事,趁日本人無暇顧及的空檔,自13日起就開始組織人員向廠外搶運染料六十餘噸,然後向外拋售試圖收回資本。1946年11月,地方當局追究楊子生的"哄搶變賣"行為,認定為"哄搶抗戰勝利物資",將"維新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整體沒收拍賣,由中央信託局德僑產業清理處出面,以75億法幣買下,更名為"青島維新化學廠",楊子生一手創辦的"維新化學社",到此終結。

愛國護廠,青島染料工業的功臣

"青島維新化學廠"成立以後,地方當局聘任高密人張少銘為代理廠長、工程師兼工務科長。這位張少銘先生在化工行業大名鼎鼎。他1930年赴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攻讀應用化學專業,1936年獲得工科學位後,繼續留校化工系深造。

七七事變爆發後,張少銘耳聞目睹日軍暴行,即於1937年棄學回國,閉門攻讀,以待來時。抗戰勝利後,他接受了國民政府的邀請,在1947年至解放前的1949年兩年多時間,擔任青島維新化學廠的業務負責人兼工程師。

青島維新化學廠屬上海德僑產業清理處,青島解放前夕,管理處電話至廠方,要求化工廠資產、原料及設備轉移上海。張少銘獲知此時,帶領工人堅決抵制。國民黨軍隊進入工廠後,想佔用存放染料及半成品庫房,將庫存物品帶往碼頭運走。張少銘與工人們阻止下,廠內財產完好無損得到保護。

醉青島:雙桃精細化工的三生三世,轉為安置用地需要淨化土地

歡慶解放,青島染料工業重組獲得新生

1949年6月2日,青島勝利解放,市軍管會接受了國民政府在青的產業,隸屬中央信託局的"青島維新化學廠"收歸人民所有。接管時,工廠已連續三年處於半停產狀態,員工不足百人,廠子聘請了之前在維新化學廠擔任廠長的化學專家張少銘,繼續留任廠長兼工程師。

為了發展國家染料自主知識產權,張少銘積極研究改進合成技術,有效提高產能,並親自帶隊指導染色使用,使新產品硫化藍染料在國內推廣,成為新中國藍色服裝的主要染料。為了打破西方國家技術封鎖,解決國家汽車輪胎化工原料問題,張少銘利用青島染料廠積存的材料,獲得質量合格化學品,投產後提供給橡膠廠使用,為解放戰爭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

1953年4月,"維新化學廠"更名為"青島染料廠",直接歸屬重工業部化學工業管理局,期間,先後開發生產了許多新型染料品種,促進染料產業的品類多樣化,更加適應市場需求。1954年9月2日,政務院通過《公私合營工業企業暫行條例》,把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青島染料廠"相繼接管了許多民營企業,比如劉法五的中國染料廠、裴豐年的農民染料廠、潘魯夫的大安化工廠,以及洪泰化工廠、宏新化工廠等數家小型"顏色房"。

1999年,"青島染料廠"完成公司制改造,成立青島雙桃精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第一批進入債轉股企業。鼎盛時公司總佔地共34萬平方米,總資產6.5億元,職工1200人。

醉青島:雙桃精細化工的三生三世,轉為安置用地需要淨化土地

【題外話】

2016年7月21日,雙桃化工附近的宜昌路16號地塊,引發了一場二十餘家開發商參與的搶地大戰,最終225輪限時競價,四川藍光以12520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拿下該地塊,溢價率高達203.9%。

隨後附近的萬科未來城房價應聲而漲,打出的廣告則是"我家的房價比鄰居的地價還便宜",宜昌路16號地塊成為老四方區的單價"地王",也引爆了青島市的房市大漲價。

而作為區級集中安置住房建設項目的宜昌路31號地塊,原為雙桃化工老廠區,閒置多年沒有動靜。據媒體瞭解,該地塊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化工汙染。根據法律規定,規劃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類用途的土地,存在汙染的,應按照"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進行治理修復。

2019年11月12日,有關部門的最新答覆是,計劃將於明年一季度完成宜昌路31號的土地供應。


醉青島:雙桃精細化工的三生三世,轉為安置用地需要淨化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