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外國列強都喜歡指名道姓找李中堂籤條約?外國報紙死命誇李大人?

錫惠書生


最重要的原因是與李鴻章簽訂條約後,能夠最大限度確保條約得到執行。李鴻章李中堂地位重要,雖然李鴻章一直未能當然軍機大臣,但曾國藩和左宗棠等人相繼去世之後,掌握北洋的李鴻章在國內威望和勢力已經達到人臣頂峰,沒有人有資格挑戰他,雖無宰輔之名,卻有宰輔之實,朝廷裡大事小事都離不開他,如果一份條約沒有得到李鴻章的認可,恐怕並不容易得到有效執行,條約不是籤個字就完事的,有沒有能力保障條約的履行才是關鍵,而李鴻章恰恰有這種能力。


雖然當時最高統治者是慈禧,但慈禧肯定不能親自參加談判,所以列強只能叫李鴻章談判了。李鴻章長期辦理洋務,經常與洋人打交道,在朝廷和外國列強眼中都是“知洋”的人,能夠認清世界形勢,不會不切實際,最終還是要乖乖接收列強的條件。慈禧也很信任李鴻章,在外國列強眼裡,只要能與李鴻章談妥條款,就能獲得慈禧的認可,也能夠最大限度壓服朝廷內的其他反對力量,談判就不用反反覆覆。而取得了慈禧的同意,在李鴻章主持下,條約也能夠得到履行。


烽火野史


在晚清時期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李鴻章是參與者;在晚清時期的外交方面,李鴻章確實有分量;在晚清時期的朝堂上,李鴻章也有著獨特地位。


對於李鴻章這位晚清時期的重臣,後世評價不一,貶義評價不少,出現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就是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和當時的列強簽訂了一系列損害國家權益的不平等條約。

正如問題所提到的,當時的列強方面,對李鴻章的評價有些是很高的,比如當時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李鴻章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那時候的德國大臣柯納德,說李鴻章是東方的俾斯麥……

在簽訂條約方面,列強與李鴻章籤的條約也不在少數,當時,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瞭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



經過上面的掰扯之後,咱差不多就可以針對問題做個小概括。

就是李鴻章此人深受當時清朝統治者的重視,畢竟朝廷地位在那擺著,而且外交這塊兒對接比較多的也是李鴻章。對於列強來說,和李鴻章打交道的次數多了,對李鴻章是有認識的。清政府方面和列強方面雙方作用下,李鴻章就和不平等條約脫不開關係了。


而對於當時的列強來說,和誰籤不重要,重要的是到手的利益,至於對李鴻章的誇獎,也只是口頭上的話,那些列強喜歡和李鴻章打交道也好,使勁誇他也罷,可最終這些列強拿走的利益還是拿走了,不平等條約還是簽了。

對於李鴻章本人來說,有些事不是他能左右的。


說與山鬼聽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訓名章銅,字少荃、子黻、漸甫,號儀叟、省心,諡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官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

李鴻章被近代史學家認為其“內悅昏君,外御列強”,有著靈巧的外交手腕,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李鴻章曾被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授予皇家維多利亞勳章。美國總統格蘭特稱李鴻章為當時世界上四大偉人之首,與當時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法國總理甘必大,德國宰相俾斯麥齊名。

1896年,美國《紐約時報》認為美國民眾對李訪美反響熱烈是因為“都想目睹清國總理大臣的風采,因為此人統治的國民比全歐洲君主們所轄子民的總和還多”。國賓禮遇“不僅表明了他個人的崇高尊嚴,同時也表明了大清帝國的偉大。”

1896年,李鴻章訪俄,俄羅斯帝國財政大臣謝爾蓋·維特評論對李鴻章的印象時說:“我認為李是一個卓越的人物,當然他是中國人,沒受過一點歐洲教育,但受過高深的中國教育,而最主要的是他有一副出色的健全的頭腦,善於清晰地思考,觀察局勢變化。正因為如此,他在中國歷史上,在治理中國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就不足為奇了。當時治理中華帝國的實際上就是李鴻章。”

面對清廷內部封建頑固派的重重阻撓,李鴻章曾雄辯地提出“處今日喜談洋務乃聖之時”。他認為在追求自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外須和戎,內須變法”的洋務總綱,也就是在列強環伺,外侮日甚的環境中,盡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為中國的洋務——自強建設贏得儘可能多的和平時間。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負,處理過許多重大的對外交涉。但是諷刺的是,在簽訂逼迫中國出讓利益的不平等條約時,李鴻章是列強最喜歡的談判對象,常常是列強指定李鴻章去談判,甚至在與俄國簽訂條約的過程中收取賄賂。


雜談小部落


其實就和做頭髮一樣,誰做的好,肯定給他捧場,下次肯定還找他。

姓李的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著名的吃沙俄回扣我就不多說了,梁啟超給他寫傳的時候就說他留下的財富有數千萬兩白銀。當時的百姓甚至還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名言高度評價了他,至於現在為什麼這麼多營銷號吹他,可能是他留下來的銀子還沒用完吧。


百勝軍節度使


李鴻章是個有爭議的人物。看待和評價李鴻章要用歷史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來看,不能超越他所處的歷史階段。他是晚清名臣,國家棟梁,功績顯赫,從鎮壓太平軍發跡,晚年因為代表大清國簽訂了許多不平衡條約,流失了大量國土,留下了一個賣國賊罪名。很多條約不光是朝廷要他簽訂,侵略者也讓他作為代表來談判。

這是李中堂自己掙的。這種事,好漢子不願意幹,賴漢子幹不了,普通人根本搞不定,哪些清流官員紙上談兵指指畫畫行,一談到實務,都會犯慫。這種人,不好找,既要懂外交,更要懂得宮廷,還要能夠背得起黑鍋,受得了責難。李鴻章當仁不讓。

我們在從歷史的實際看,《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讓清王朝丟了銀子和國土,但是談判過程中,李鴻章憑藉自己的才智和道德底線,體現了一個職業外交家應有的素質和水準。減少了賠償和割地。《辛丑條約》北京都淪陷了,李鴻章依然和侵略者盡力周旋,盡力挽回國家損失,將不平等的賠償降到最低。

從個人角度看,即使是背了惡名,卻也是不斷升遷,位極人臣,沒有白背。他也做了很多實事,創建北洋水師,拓展工業發展。李鴻章自稱“裱糊匠”,亂世國弱不可苛求於人。


北廠厝


因為相對而言,李鴻章相對開明,不像滿清那些遺老遺少,迂腐!然後李鴻章主持洋務運動,對世界的認知也相對較多!這樣容易溝通!


小龍博弈


不知你問的是李鴻章否?如果是,沒錯。他就是代表沒落腐朽晚清政府與諸多外國列強簽訂多達十一個臭名昭著喪權辱國的條約。最早是從"馬關條約"開始,那為什麼外國列強都願意同這位"中堂"大人打交道?一是官位決定,二是此人深得"垂簾聽政"的慈禧皇太后信寵,三是洋務運動代表人物,四是通過初始條約簽定,列強們嗅到這位"大人"賣國求榮的奴才味道。因此,才會有那麼列強喜歡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