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外国列强都喜欢指名道姓找李中堂签条约?外国报纸死命夸李大人?

锡惠书生


最重要的原因是与李鸿章签订条约后,能够最大限度确保条约得到执行。李鸿章李中堂地位重要,虽然李鸿章一直未能当然军机大臣,但曾国藩和左宗棠等人相继去世之后,掌握北洋的李鸿章在国内威望和势力已经达到人臣顶峰,没有人有资格挑战他,虽无宰辅之名,却有宰辅之实,朝廷里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他,如果一份条约没有得到李鸿章的认可,恐怕并不容易得到有效执行,条约不是签个字就完事的,有没有能力保障条约的履行才是关键,而李鸿章恰恰有这种能力。


虽然当时最高统治者是慈禧,但慈禧肯定不能亲自参加谈判,所以列强只能叫李鸿章谈判了。李鸿章长期办理洋务,经常与洋人打交道,在朝廷和外国列强眼中都是“知洋”的人,能够认清世界形势,不会不切实际,最终还是要乖乖接收列强的条件。慈禧也很信任李鸿章,在外国列强眼里,只要能与李鸿章谈妥条款,就能获得慈禧的认可,也能够最大限度压服朝廷内的其他反对力量,谈判就不用反反复复。而取得了慈禧的同意,在李鸿章主持下,条约也能够得到履行。


烽火野史


在晚清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李鸿章是参与者;在晚清时期的外交方面,李鸿章确实有分量;在晚清时期的朝堂上,李鸿章也有着独特地位。


对于李鸿章这位晚清时期的重臣,后世评价不一,贬义评价不少,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当时的列强签订了一系列损害国家权益的不平等条约。

正如问题所提到的,当时的列强方面,对李鸿章的评价有些是很高的,比如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李鸿章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那时候的德国大臣柯纳德,说李鸿章是东方的俾斯麦……

在签订条约方面,列强与李鸿章签的条约也不在少数,当时,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经过上面的掰扯之后,咱差不多就可以针对问题做个小概括。

就是李鸿章此人深受当时清朝统治者的重视,毕竟朝廷地位在那摆着,而且外交这块儿对接比较多的也是李鸿章。对于列强来说,和李鸿章打交道的次数多了,对李鸿章是有认识的。清政府方面和列强方面双方作用下,李鸿章就和不平等条约脱不开关系了。


而对于当时的列强来说,和谁签不重要,重要的是到手的利益,至于对李鸿章的夸奖,也只是口头上的话,那些列强喜欢和李鸿章打交道也好,使劲夸他也罢,可最终这些列强拿走的利益还是拿走了,不平等条约还是签了。

对于李鸿章本人来说,有些事不是他能左右的。


說与山鬼聽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训名章铜,字少荃、子黻、渐甫,号仪叟、省心,谥文忠,人称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

李鸿章被近代史学家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有着灵巧的外交手腕,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

1896年,美国《纽约时报》认为美国民众对李访美反响热烈是因为“都想目睹清国总理大臣的风采,因为此人统治的国民比全欧洲君主们所辖子民的总和还多”。国宾礼遇“不仅表明了他个人的崇高尊严,同时也表明了大清帝国的伟大。”

1896年,李鸿章访俄,俄罗斯帝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评论对李鸿章的印象时说:“我认为李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当然他是中国人,没受过一点欧洲教育,但受过高深的中国教育,而最主要的是他有一副出色的健全的头脑,善于清晰地思考,观察局势变化。正因为如此,他在中国历史上,在治理中国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就不足为奇了。当时治理中华帝国的实际上就是李鸿章。”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但是讽刺的是,在签订逼迫中国出让利益的不平等条约时,李鸿章是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常常是列强指定李鸿章去谈判,甚至在与俄国签订条约的过程中收取贿赂。


杂谈小部落


其实就和做头发一样,谁做的好,肯定给他捧场,下次肯定还找他。

姓李的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著名的吃沙俄回扣我就不多说了,梁启超给他写传的时候就说他留下的财富有数千万两白银。当时的百姓甚至还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名言高度评价了他,至于现在为什么这么多营销号吹他,可能是他留下来的银子还没用完吧。


百胜军节度使


李鸿章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看待和评价李鸿章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不能超越他所处的历史阶段。他是晚清名臣,国家栋梁,功绩显赫,从镇压太平军发迹,晚年因为代表大清国签订了许多不平衡条约,流失了大量国土,留下了一个卖国贼罪名。很多条约不光是朝廷要他签订,侵略者也让他作为代表来谈判。

这是李中堂自己挣的。这种事,好汉子不愿意干,赖汉子干不了,普通人根本搞不定,哪些清流官员纸上谈兵指指画画行,一谈到实务,都会犯怂。这种人,不好找,既要懂外交,更要懂得宫廷,还要能够背得起黑锅,受得了责难。李鸿章当仁不让。

我们在从历史的实际看,《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让清王朝丢了银子和国土,但是谈判过程中,李鸿章凭借自己的才智和道德底线,体现了一个职业外交家应有的素质和水准。减少了赔偿和割地。《辛丑条约》北京都沦陷了,李鸿章依然和侵略者尽力周旋,尽力挽回国家损失,将不平等的赔偿降到最低。

从个人角度看,即使是背了恶名,却也是不断升迁,位极人臣,没有白背。他也做了很多实事,创建北洋水师,拓展工业发展。李鸿章自称“裱糊匠”,乱世国弱不可苛求于人。


北厂厝


因为相对而言,李鸿章相对开明,不像满清那些遗老遗少,迂腐!然后李鸿章主持洋务运动,对世界的认知也相对较多!这样容易沟通!


小龙博弈


不知你问的是李鸿章否?如果是,没错。他就是代表没落腐朽晚清政府与诸多外国列強签订多达十一个臭名昭著丧权辱国的条约。最早是从"马关条约"开始,那为什么外国列强都愿意同这位"中堂"大人打交道?一是官位决定,二是此人深得"垂帘听政"的慈禧皇太后信宠,三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四是通过初始条约签定,列强们嗅到这位"大人"卖国求荣的奴才味道。因此,才会有那么列強喜欢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