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2019》:只因太喪才輸給圓滿結局的《寄生蟲》



《悲慘世界2019》:只因太喪才輸給圓滿結局的《寄生蟲》

法國電影《悲慘世界2019》應該是近年來改編自雨果小說《悲慘世界》的最新電影版本。

警察斯蒂芬初來乍到,跟著兩個常駐本地經驗豐富的隊友克里斯和瓦達上街巡邏,瞭解到街區上各幫派間劍拔弩張。整個社會間有一根弦,隨時會崩斷掉。一個孩子伊薩的偷盜行為,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這是一部很喪的電影,但就是真實生活的最本真的面目——“殘暴的世界”。

直接說電影吧。

法國骨子裡有足球精神。影片開場就是孩子身披法國國旗,簇擁在人群中觀看法國隊獲勝。社會需要一種繁榮的表象,這也是很多人容易嚮往的,以及自我麻醉其中的一種精神寄託。

這與影片《悲慘世界》接下來所要講述的內核形成強烈的對比。撕開表象後血淋淋的現實,才是真正的讓人痛徹入骨。

男主斯蒂芬和主要關鍵人物小男孩登場,但兩人並沒有交集。整部電影《悲慘世界》的人物間的關係基調其實就是開場這樣,彼此保持距離間但依然被蝴蝶效應般的關係所糾纏在一起。

依然如真實的生活。

兩個老隊友克里斯和瓦達帶著新警察斯蒂芬上街巡邏的過程,就是對社區萬象的一次巡覽。幫派問題、治安問題、孩子生存環境問題,彼此糾葛在一起。每一個模塊都有各自的運作模式和掌管人,由混亂的個人組成的小圈子組成一個堅硬咬合在一起的江湖。

孩子們沒有錯,日光下嬉笑浪蕩,對他們來說,只要有一日三餐,能活著就是生活。

依靠信仰集結在一起的心靈導師們沒有錯,相反,在他們的世界裡,他們更知道了生存的不易。對於孩子們,他們在用他們的信仰進行引導,在幫派林立的中也知道把柄的重要和利益紛爭。

幫派的市長沒有錯,說起來骯髒的街區,他們依靠著暴力也在管理著更為紛雜的隨時會爆炸的小角色們,控制著街區的表象上的穩定。

孩子的偷雞摸狗行為,成為崩斷所有人緊繃的那條線,終於把所有強迫捏壓在一起的虛表穩定推向了分崩離析。

對於社會的批判和運行體系的指責,對於任何國家任何體制,在任何時候都是有必要的。因為只要有人,有社群,有組織,就會有彼此間的糾葛。

雨果在小說《悲慘世界》裡說的好,“世界上本來沒有壞莊稼,也沒有壞人,只有壞的莊稼人。”

穩定問題,不能歸咎到個人素質問題。但大部分問題的發生都是因為本就緊繃的問題沒有被正確的人或是部門合理的解決掉,而是功利性攪稀泥的方式掩蓋過去。從而會讓不穩定性的因素一直存在下去。而衝動是一個人的本能,隱藏在每一個身上的定時炸彈。

在所有的壓力都洶湧來襲時,誰都不知道自己的那根弦什麼時候會斷掉,每個人都會被捲入入到真實的悲慘世界。

我們需要這種針砭現實的題材,電影《悲慘世界2019》很有點魯迅小說《狂人日記》那種振聾發聵的味道。在去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悲慘世界2019》入圍主競賽單元獲金棕櫚獎提名,在今年的奧斯卡上獲最佳國際影片提名,但都敗給了韓國電影《寄生蟲》。

或許,評委們和我們很多人一樣,都難以直視殘酷的現實吧。

還是看電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