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肯尼迪:首位將美國總統政治娛樂化的總統
總統政治與政務的娛樂化始於更早的一代,是在20世紀60年代隨約翰·肯尼迪起步的。肯尼迪就像一位電影明星,他年輕而又瀟灑風趣。他是戰鬥英雄,好萊塢還曾拍攝了一部名為《PT109魚雷艇》(PT 109)的電影來歌頌他的事蹟,當時身為總統的他還親自指點了此片的製作。
他出身名門的迷人妻子更加年輕,在成為第一夫人時只有31歲。而他的女友之一則確實是電影明星——瑪麗蓮·夢露,終極的性幻想對象。但是,肯尼迪那極具青春活力的形象其實是個虛構,是個謊言,是個展示給公眾的幻影:他身患骨質疏鬆症和艾迪生病等多種疾病,長期服用抗焦慮藥物、止痛藥等等。
肯尼迪即將當選時,諾曼·梅勒寫道:"美國政治如今也將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電影、美國王牌肥皂劇、美國暢銷書。"美國政府和演藝界之間向來壁壘森嚴,直到肯尼迪出現。他的父親擁有一家電影製片廠,肯尼迪不光與好萊塢人士呼朋喚友,還同意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登上舞臺,接受瑪麗蓮為他獻上的小夜曲《生日快樂,總統先生》。"在美國,"偉大的電臺主持人讓·謝潑德(Jean Shepherd)在談到肯尼迪時說,"一切都變成了演藝事業。"
他的遇刺就像是一部小說或電影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悲慘結局。當時,一部關於亞瑟王年輕時代的百老匯音樂劇剛剛上演不久,於是他的遺孀立即將他46個月的總統生涯重塑為一個虛構概念——卡美洛(Camelot)。
有幾年,肯尼迪曾試圖利用電視和娛樂工業中心的其他領域,將自己打造成鏡頭感十足的卡里·格蘭特(Cary Grant),可惜壯志未酬;而在他去世後沒幾天,娛樂工業中心卻利用他造就了史上最引人矚目的電視節目,讓他成了明星。
在肯尼迪之後,總統的演藝性質更突出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蒸蒸日上,朝著完全版娛樂之地發展,我們為里根的到來做好了前所未有的充分準備。"對羅納德·里根來說,"他的白宮通訊聯絡辦公室主任帕特·布坎南表示,"有神話傳說的世界是個真實的世界。他經常到訪那個世界,並且在那裡過得很愉快。"布坎南此話意在讚許。
里根總統:曾是好萊塢演員
1980年,里根再次參選,這次他的財政大計是通過削減稅率擴大經濟,從而最終增加稅收收入。這個主意被他的主要共和黨對手當眾嘲笑,稱之為"巫術經濟學",認為這是一廂情願的魔幻思維。但是幾個月後,當里根邀請喬治·H. W. 布什(George H. W. Bush)做他的副總統候選人的時候,布什否認了自己先前的"巫術"一說。作為總統,里根並沒有嚴格遵守巫術路線。他的確大幅削減部分稅率,但他也增加了另一些稅率,並堵住了許多漏洞,以防止赤字進一步擴大。政府並沒有收縮。
雖然里根已經明智地回到現實,但是他的眾多忠實右翼信徒仍然全心保持著對巫術的信念。對他們來說,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極端個人主義解放產生了一種對於市場經濟的原教旨主義信仰,這使得他們堅決、本能地反對政府為了市場運作更加完善、公平所做的任何干預,以及絕大部分的徵稅。
美國大蕭條時期,里根大學畢業後就直接進入新興的娛樂工業中心工作。在得梅因(Des Moines)廣播電臺,他經常假裝自己正在芝加哥的瑞格利球場(Wrigley Field),僅依靠現場實時電報發來的文字描述,對收音機聽眾播報小熊隊賽事"實況"。
里根還去了好萊塢,獲得了他的第一個電影角色——扮演一名電臺播音員。"二戰"期間,他在軍隊中擔任過一名軍官——不過,是在美國陸軍航空隊的第一電影部隊(First Motion Picture Unit),駐紮於伯班克和卡爾弗城。在那裡,他扮演了電影《從軍樂》(This Is the Army)中的一個下士。
里根在電影中扮演虛構角色的事業看起來馬馬虎虎,但他此後卻通過在現實生活和電視新聞中扮演政治家,成了超級明星。
起初,他當上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他在1980年大獲全勝的總統競選中所陳述的一些具體政策,與他對於一個更單純、更快樂、更具愛國主義氣息的老派美國的朦朧願景完全相符,而這個願景又與當時好萊塢、建築業以及其他領域轉向懷舊形式與主題的文化趨勢不謀而合。在度假期間,身為總統的里根頭戴牛仔帽,在南加州自家牧場上騎馬。他和他的團隊杜撰了一套精彩的幻想敘事,以他作為令人信服的主角。他們比以往任何一屆總統的競選智囊都走得更遠,專門為電視娛樂的需要精心策劃和打造了他作為總統的演出。
里根作為幻想家也有其可愛的一面,特別是他將電影融入現實生活的多個實例,例如,他曾表示五角大樓的大部分預算都給了"服裝部"。還有一個有關"二戰"時期轟炸機機組成員的故事,常被他作為美國式英勇氣概的代表反覆講述。
故事中,機組的B—17飛機正在墜落,被嚇壞了的炮手無法發射,他的長官安慰他說:"沒關係,小夥子,我們會一起飛下去。"這段對話確實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過是在一部名叫《飛行之翼》(Wing and a Prayer)的電影裡,片中一位演員對另一位說:"放輕鬆,我們會一起飛。"里根任總統期間還有好幾次——其中一次甚至是在與以色列總理會談時——自稱在"二戰"結束前夕被派到歐洲去拍攝關於集中營的影片;這是從未發生過的事。
如果一位美國總統認為《聖經》的末世預言很快就會實現,就不那麼可愛了。里根並不是一個經常去教會的人,但至少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起,他就一直熱衷於將基督教中的那些有關末日預言的信息與時事關聯起來。"顯然,歷史上從未像現在這樣,"他在1968年說道,"如此多的預言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段內一一實現。"
在1984年的最後一次總統競選辯論中,他那一套又來了。主持人問他是否"在內心深處真的相信,我們正在走向《聖經》中所描述的世界末日"。他回答,是的。基於"與那些同樣關注此事的人所進行的哲學討論",他的確"多年以來一直"認真對待"有關世界末日來臨徵兆之類的《聖經》預言,一些神學家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裡也的確相信預言共同指向末日,他們都認為這是真實的"。
對於那些傾向於相信預言必定在共同指向世界末日的到來,以及諸如此類說法的美國人來說,這位歡快的美國總統剛剛確認了他們的信念,並且還會一次又一次地確認。兩週後的大選中,里根贏得了49個州的選票。
克林頓總統:娛樂電視節目秀的常客
總統政治與娛樂工業中心也在其他方面更進一步地融合。1992年,當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圓滿完成民主黨的提名時,他在一個深夜脫口秀節目中戴著雷朋徒步旅行者太陽鏡登上舞臺,用薩克斯管演奏了《傷心旅店》(Heart-break Hotel)。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總統競選活動演變成了首席藝人試鏡,而兩年後在MTV電視網,他又奠定了新的里程碑。在回答年輕觀眾的問題時,美國總統告訴一名17歲的女孩,他穿的"通常是三角內褲",而不是平腳短褲。
1998年初,當我們剛剛得知克林頓在橢圓形辦公室享受了來自女實習生的服務時,根據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他的人氣飆升。有些人仍舊認為政治是娛樂業之外的一個自治領域,只有這些人還會對此感到困惑不解。美國政治就發生在電視裡;這是一部電視連續劇,一個真人秀節目,在電視裡充斥著真人秀節目之前就已經存在。
用令人浮想聯翩的新鮮劇情支線拉高一部現有系列劇的收視率,這是電視編劇的慣用噱頭。觀眾們已經開始覺得《克林頓政府》這個節目有些無聊了,而莫妮卡·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這段小插曲的展開,以及對它的欲蓋彌彰,讓人們又重新有了興致。
福克斯新聞臺(Fox News)和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當時都是新興企業,而政治作為演藝節目中一個製作成本低廉的新分類,只有在娛樂性強的時候才能吸引觀眾。當嚴肅的記者質問克林頓是否與實習生髮生了關係的時候,美國公眾並沒有那麼恐慌,他們反倒又好奇又激動,這又大大提高了克林頓的知名度。
在克林頓一家即將入駐華府的時候,右翼設法廢除了聯邦通信委員會的"公平原則"(Fairness Doctrine),這一準則的制定原本是為了避免廣播和電視節目在意識形態方面一邊倒的傾向。在此之前,重量級的保守派輿論媒體主要包括兩份雜誌——威廉·巴克利的《國家評論》雙週刊和《美國觀察家》(American Spectator)月刊,兩者發行量都很小。但是由於"公平原則"的缺位,拉什·林博(Rush Limbaugh)的全國右翼廣播節目在1988年推出之後便得以自由生長,其他類似的節目也迅速出現,在克林頓第一任期結束時,福克斯新聞臺也問世了。
舊有的聯邦廣播規則是否應該廢止?也許是,也許不是,但無論如何,有線電視讓它們顯得前途未卜,互聯網則讓它們徹底失去意義。無論如何,當華盛頓的守門人決定拋棄監管的大門時,這就是一個關鍵時刻,從實際和象徵意義上來說都是如此。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國家級的新聞媒體一直都自認為有責任去追求和呈現絕對真相的粗略近似值,而不是去鼓吹某種真相,更不用說虛構了。
結語
對21世紀中後期的美國人來說,總統將政治娛樂化是一種全新的局面。現代電子化大眾傳媒是20世紀生活經驗的標誌之一,是民主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向美國人展現了大家一致公認的事實。在美國的早先幾個世紀,派系紛爭、壁壘分明、更為狹隘的公共言論是常態,如今,掌控了電視和廣播的新聞機構卻正在為重回那個階段創造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日益不受管制的新技術使我們得以穿越時光、回到過去。當美國總統政治進入娛樂化的時代,美國總統們成了完美的反面角色。
閱讀更多 雍人自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