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普通的“縣”升級成“縣級市”以後,能得到什麼好處?

我國現行憲法設計的地方行政區劃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縣(旗)和鄉(鎮)三級。但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實施“市領導縣”和“地該市”的推行,逐漸在省與縣之間增加了地級,形成了以“省區市-地市-縣市-鄉鎮”四級製為主的行政區劃,兼有“直轄市-區”、“省-縣-鄉鎮”的特殊情況。其中,縣級行政單位包括縣、市轄區(地級市的區)、絕大多數縣級市(不設區的市)、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工農墾區、林區等。

在我國,普通的“縣”升級成“縣級市”以後,能得到什麼好處?


一、“縣”作為行政區劃,始於春秋時期

在中國,“縣”作為行政區劃,該名稱始於春秋時期,秦統一中國,推行郡縣制,是縣制正式設置的開端。截至2016年12月,中國有1378個縣(含臺灣12縣,其中金門縣算在大陸行政區劃內)。

縣是中國歷史上最穩定的行政區劃單位和政區,從春秋後期開始設市,至今仍是我國重要的行政區劃單位。在穩定的以縣域為單位的行政區劃內,形成了一個具有地方特色、風俗習慣、商貿經濟和性格,在經歷了幾百年幾千年保留了當地最傳統的地方文化。

在我國,普通的“縣”升級成“縣級市”以後,能得到什麼好處?


二、“縣級市”的行政地位

縣級市是指行政地位與縣、自治縣相同的省轄城市,屬於縣級行政單位。一般由地級市代管,或者由地區管轄,也有部分由省、自治區直接管理。基於傳統的定義,縣級市是指由地區或地級市管轄的相對於縣的行政級別的小城市。可以這麼理解,直轄市不能正式管轄縣級市,即不能"市管市"。

1980年以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多數"市"都以撤縣設市的方式建立。縣級市的正式固定是在1983年,截至2016年12月,中國大陸地區共計365個縣級市。縣級市的由來最主要的有兩類:一類是由鎮升格而成,即傳統的切塊設市,另一類就由縣、區改制而來的,即撤縣(區)設市。

在我國,普通的“縣”升級成“縣級市”以後,能得到什麼好處?


在我國的市制中,“市”的類別有直轄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副省級市,我國現有哈爾濱、長春、杭州、寧波等15個;地級市,如廣東省東莞市、海南省三沙市、浙江省嘉興市等;縣級市,如浙江省建德市、臨安市等。撤縣設市中的“市”,則表示縣級市

三、“縣級市”是如何產生的

在我國城市的發展進程中,設立縣級市最常用的兩種方法是切塊設市和整縣改市(撤縣設市)。

撤縣設市,就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縣”改名行政單位"市",即以原來的縣治城關鎮所集聚的人口和工商業作為城市的基礎,把原來的縣政府改為市政府,城關鎮變為市區。縣改成市後,在行政政權沒有根本的差別。相對於地級市,縣級市的農村區域、農村人口和農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更高。

在我國,普通的“縣”升級成“縣級市”以後,能得到什麼好處?


四、變成“縣級市”有什麼好處?

縣與縣級市,在《憲法》上雖然屬於同一層級,即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但從城市化發展和經濟建設來看,國家對縣級市的發展要求更多的偏向於發展非農產業和推進城鎮化,即縣級市相對於縣,城市化進程更快,非農佔比佔比較低,二三產比重要高,經濟較發達,城區公共建設較發迖;從政府管理角度來看,縣政府由地級市政府或省政府直管,而縣級市一般由省政府直管、地級市政府或行署代管。

在我國,普通的“縣”升級成“縣級市”以後,能得到什麼好處?


由於管理層級不一樣,縣級市往往在稅費收入、審批權限、土地指標、財政入口、官員級別等方面都比較優越。所以,從理論上來看,撤縣設市不僅是在名義上要優於縣,且在條件相近的情況下,縣級市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與發展空間,理應比縣發展的更快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