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史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

讀歷史能不能預測未來?

不能,預測未來別說是歷史學家了,即使很多專門領域的學者也基本不能預測自己專業的發展。如果讓我們學數學的人來說就是由於現實世界普遍存在的非線性性導致的系統不穩定。換成爛大街的一個詞就是“蝴蝶效應”。短期預測往往不準,長期預測價值也不大。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學習歷史有什麼價值呢?

學習歷史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

是想象力。

是對未來和人類的想象力。

知道歷史的人會驚訝於人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存在,有一種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神奇,也有把高樓大廈頃刻毀滅的腐朽。一切不可思議的事情都發生過,也似乎還會發生。

於是熟知歷史的人對於現實的很多巨大變遷不會產生過度的擔憂,也不會理所當然地享受現實的美好。因為這一切都會改變,甚至是就在明天。

這種對未來和人類的想象力還能讓個人學會謙遜,把自己主動放到歷史的尺度下,在這個尺度下人自然就會平和得多。

過去的歷史中很多的悲劇在於“正義”的一方太把自己當成正義了。獵殺女巫者大概都覺得自己非常光榮正確吧,迫害猶太人的人也能講一堆義正嚴辭的道理出來吧。另一方,人都需要給自己一個道德的制高點,後來的邪惡者也會打扮自己,讓自己冠冕堂皇。這裡我講美國南北戰爭的一段事:南方的奴隸主為了給蓄奴以道德的制高點編造出一些歌詞,大致是宣揚做奴隸的好處,比如不怕失業,生病了有主人照顧。騙得連他們自己都信了,比如“亂世佳人”的作者,她就對奴隸制飽含深情。

學習歷史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


這些歷史讓我學會對任何觀念都保持一個剋制而不迷信,不因為迷信而狂熱,不因為迷信而刻意迫害他人,即使是我需要做個惡魔,也得是一個節制的惡魔。在歷史的尺度中誰對誰錯那還很難說。

在變化的歷史中能讀出不變的人性,但是人性本身又是那麼複雜。這就是讓讀歷史的人在明瞭複雜的人性後回對現實的社會中人有了更多的同情之理解。一個人的複雜不是一個善惡可以概括的,一個人的偉大也不是一句天之嬌子就能總結。所謂的道德完人其實往往也不完美,所謂的偉人很多也是歷史的必然。明白了這些,你也就懂了什麼叫“放過別人”和“放過自己”,活得反而愉快得多。

學習歷史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


讀歷史,無論是一國一城池,還是一花一世界,它讓人領略時間維度上的美,讓我們活得更加從容。人總是急於爭辯,淡然下來想想,一時之短長又如何?任何一個在當下看來醜惡不堪的人,在他的時間之上,他的歷史之中,必定有值得體諒的地方。

我從前不讀史書,也不看傳記,總覺得真實發生的事情不可能比架空想象更浪漫。有些年紀了,才發覺這世間浪漫得超乎想象,人所能想象的瘋狂,遠不如人所能為之的瘋狂,人所能設計的誤會,遠不如歷史真正的陰差陽錯。

學習歷史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


你知道“沉默的羔羊”,可你知道,納粹瘋狂得無法用文藝作品呈現的實驗嗎?你知道“向左走向右走”,可你知道,塞爾維亞青年槍殺奧匈帝國婓迪南大公,竟然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麼?你知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可你知道,在地球形成初期,下了幾百萬年的雨,才填滿了江海嗎?

浪漫不是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的煙火,浪漫是窮極的想象力。而赤裸裸的歷史永遠是超出人類想象之外的,又殘酷又浪漫,充滿徒勞又無可奈何的夙命感。

歷史就像是風箏那一端的線,它超越所有想象,又讓想象落地。歷史不是無根之萍,它御風而行,挾裹著命運和人性,那個終點既已知又無常。

一定有人問,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我卻想反問,為什麼一定要有用?人類在地球上營營役役耕耘五千年,也許一顆小行星撞擊過來,就像恐龍一樣歿了。前40億年地球沒有人類,後面也未為可知。

一味追求有用,追求有意義,可能是生命最大的錯覺

學習歷史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


我喜歡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他筆下的人物,或孤獨地飄向宇宙,或孤獨地沉降地心,一開始還能夠為地球傳輸回數據,超過有效距離,就只有孤身向前了。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科學探索毫無用處,但“看見”是唯一的意義。

就像“時間”,就像“歷史”,即使無權參與天子游戲,無才為天子執棋,甚至不懂得置身事外,做個渾渾噩噩的棋子,但我們“看見”了。

曾有一篇小雞湯,漁夫在海邊曬太陽,富翁問他:“天氣這麼好為什麼不去捕魚呢?”漁夫說:“捕魚乾什麼呢?”“捕魚能掙很多錢啊?'漁夫說:“掙錢做什麼呢?”“掙錢買一艘更大的船”,“買大船做什麼呢?”“可以打更多的魚,掙更多的錢。”“那又怎麼樣呢?”“有錢了就可以像我這樣在海邊曬太陽啦”。漁夫說:“先生,我現在正在這樣做呢。”

很多人恍然大悟,原來富翁和漁夫沒什麼不同。不,我想說,真的不一樣呢。

孩子,我把你高高舉在肩膀上,手臂都酸了,不是要你重複我走過的路,把賬戶裡的錢越存越多,媽媽只是希望你能看見我沒有去看顧的過去,和未來。

劇我的親身感受,歷史也有很多現實得意義,


1、培養思維邏輯能力。

我簡單講個例子:有一次我一個朋友發了張圖片給我,說我們家小區邊上的某個建築工地告示,說這個地方要建某名校分校了,馬上變成學區房了!她和我暢享了一番房價翻翻後的幸福生活。我當然也很激動了!

但是作為一個歷史學專業的人,我們是這麼容易被一張圖給左右感情的嗎!(當然是,我也激動了很久!),於是我首先決定出門去那個建築工地實際觀察一番,我假裝散步繞著這個功底轉了一圈,壓根沒看到什麼告示!(田野考察調研)

於是我反過來仔細放大圖片看了這張圖片的內容詳細細節,找出了一些顯而易見的語句不順和前後錯誤,甚至是重複字。(文本史料的核對)

於是我判定,這是P的!我告訴了我那個朋友,後來過了兩天,這個風波傳的當地街道出來闢謠發公告,說已經報警要抓這個異想天開P圖的人了!

學習歷史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


歷史學的一次生活性實驗勝利!

2、快速上手陌生事物

作為一個文科僧,我在工作單位目前還負責一些新網站和新軟件的操作和測試,就像今天剛剛還在搞新的軟件。為啥?雖然才接觸半天,但我在探索這個事物的時候,是在思考他內在的邏輯性的,包括學校下發的表格,這次疫情統計的很多表格,會去猜測領導需要這個表格的意圖,這樣理解意思後,你就很好上手和操作了。

這是歷史學教會培養你的理解能力(看古代史文獻的你懂得)

3、合理管理工作,高效提高工作節奏

拿我自身來說,學習政治制度史,所以在第一年工作帶大一新生的時候,開始制定了包括班委競選、考核、述職、評議、績效等一系列制度,還有包括班級與班級平行關係、年級與班級上下關係、學院-年級-班級三級體系,學生組織部門功能的設置等,這些都是從制度史政治史的角度給的靈感和考慮,要做到班委不一手遮天,也充分考慮班委和同學的民主意見,如何做到高效運轉是很困難的。

事實證明真的很難啊!三省六部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當班級不能運轉或者運轉體系慢的時候,就出現了新的班委職務來頂上——我聯想到了唐代使職的出現。

好的,我也陷入了歷史的怪圈。

這再次驗證了歷史的經驗是多麼的迷人!

4、個人生活體驗

雖然我是個沒錢的小年輕,但對錢的態度感覺和別人差很大,沒想過掙大錢,生不帶來的,現在錢夠花,開心就行。

人生短短几十年,白駒過隙,能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也不是我,何必有不好的體驗呢。

以上!雖然歷史學沒給我帶來錢,沒給我帶來社會地位,甚至會讓人誤解(這學期帶近代史綱要課,學生上課竟然直接提能講講野史嗎!野史你妹啊!嗑你的瓜子去!),但這不妨礙我領略到了歷史的宏觀和細節的魅力,它是如此美妙又與眾不同。

此生無悔入歷史!

5、對人生的看法


除非是魏晉南北朝士族門閥,放兩宋以後,哪個家能夠大富大貴幾代人?詩禮傳家才是最重要的,教會孩子做人,培養好的道德情操比考試多考分好得多了。(比如我們同事吐槽的,說小學老師最討厭你們這些大學老師的孩子了,因為大學老師對孩子成績沒要求啊哈哈哈)

其實我覺得耳濡目染是很重要的,你不能自己天天打麻將玩遊戲,要求孩子每天學習保持功課在班級前列吧。自己能保證每天學習讀書做學問,我不信孩子還能天天出去野啊。

這也是歷史教會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