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最近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綜藝節目《主持人大賽》讓董卿這個數十年如一日活躍在央視舞臺上的當家主持人再次成為話題的焦點。

如果說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位央視的當家花旦,很多人想到的絕不是美麗,而是知性,董卿的身上帶著淡淡的書卷氣。這樣的氣質也讓她和《中國詩詞大會》以及《朗讀者》這樣主打“文化內涵”的節目分外的合適。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董卿能夠在今日網紅美女盛行的時候,而成為新一代的知性女神呢?

答案就是——讀書。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一說起讀書,大多數人的感覺就是,讀書的好處我都懂,可是我就是難以堅持,或者好不容易讀完了一本書,我又記不住,又或者讀完了不知道怎麼去應用。那麼,今天我分享的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就正好能幫到你。

《實用性閱讀指南》是日本指導教學導師、研討會培訓指導大巖俊之寫就的一本旨在指導那些苦於閱讀的人們的一本致用類書籍。

它有效的解決了人們關於為什麼讀書,如何高效讀書,以及如何牢記書籍化為己用的問題。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01我們為什麼讀書?

在成人的世界讀書往往帶有一點點功利性,可能為了工作的需要,也可能是因為急需某個方面的知識,又或者是為了職稱晉級的原因,總之,彷彿讀書總得為了點什麼。

其實這種帶有“目的性”的閱讀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帶著主動意識去做一件事情,才是這個行為真的能夠持之以恆的關鍵。

有了明確的閱讀目的,也能讓我們閱讀時更容易抓住重點,使閱讀一本書有明確的指向性,知道我們翻開這本書時,主要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這樣大大提高了我們閱讀的積極性。


同時也有益於我們鎖定重點閱讀內容。抓住了核心的閱讀部分,就能夠集中注意力針對這部分內容“火力全開”獲得更精準的閱讀收益。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02如何高效率的閱讀?

當我們有了明確的閱讀目的,那麼如何能夠快速高效的閱讀一本書就成了閱讀遇到的第一個門檻。

高速運轉的社會中,細嚼慢嚥書中的每一個字儼然不切實際,這時候就要明確一個現實——在一本書中,有著明確的二八定律,即一本書裡有用的知識往往只佔20%,而這20%中最最核心的內容只有4%。


明白了這個定律,我們就能省掉不必要的花在非重點部分閱讀上的時間,提出針對重點部分的問題。

比如這本書的重點是什麼?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三點內容是什麼?哪些內容是我們當下最需要的?因為掌握了二八定律我們很快就能給這些問題找出答案。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那麼,一本書裡最重要的部分都有哪些呢?閱讀時一旦可以確定這些重點,不就又可以節省閱讀時間了嗎?

最確定的一個答案就是,序言、目錄、後記。

很多人拿到一本書習慣於從第一章讀起,選擇性的略過序言和目錄,卻不知道序言中往往涵蓋這一本書的概要。


序言往往提供作者的信息,書籍的產生過程,以及作者的一些思想的集中體現,而這些集中呈現的內容對於閱讀者閱讀這本書有著最直觀的展示,同時也有助於讀者豐富書籍背景,更有利於豐富對書籍的思考角度。


序言如此,後記也是如此,很多讀者認為後記寫在後面就是閱讀完整本書再去閱讀。其實,後記也可以說是作者寫作後的一種思想總結,對於書中的精華部分,作者往往會在後記中來闡述自己的見解,所以讀書之前先讀後記,對於閱讀者理解全書也是很有益處的。


如果說序言和後記是對書籍的概要有了一個把握,那麼閱讀目錄就是對書籍的整體結構有了印象。目錄是對一本書全部內容的一個整理,可以說全書的脈絡都藏在目錄裡,捨棄閱讀目錄絕非是明智之選。


通過閱讀目錄,可以很快的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閱讀部分,或者說可以很快的鎖定自己要重點閱讀的部分,這樣就有助於我們確定進一步深入閱讀的章節。


閱讀者只需要針對這些重點部分去提問、去尋找答案就基本解決自身的需要,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有了閱讀速度我們就可以閱讀更多的書籍。本田直之的《槓桿閱讀術》中說“如果速度是通過眼睛的移動方法來實現快速閱讀的話,那麼多讀就是捨棄無用部分的技巧。”

多讀書,同時不要一次只讀一本書,而是採用“並列讀書法”同時閱讀多本書。

很多人會產生一個誤區,同時閱讀多本書是不是會分散注意力,降低閱讀效率?

其實恰恰相反!

同時選取多本不同種類的書進行閱讀,對於大腦來說是一種思維的轉換,反而會有效的抑制我們長久閱讀一本書或一類書籍的厭煩感,從而激發我們閱讀的興趣。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03如何牢記自己閱讀過的書?

通過確定讀書目的、掌握了高效閱讀的方法,我們敲開了閱讀的大門,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可是問題也就顯現了——書讀完了,卻也忘得差不多了!

針對這樣的問題,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裡給出了原因,也同時給出瞭解決辦法。

我們之所以記不住我們閱讀的內容,其實更多的是人類大腦構造的原因,書中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來解釋了問題的成因。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既然知道了成因,想解決就也就不是很困難。

《實用性閱讀指南》裡指出,最有效的對抗遺忘的方法就是反覆閱讀,留存記憶。

所謂重複是最好的記憶法則。


道理都清晰明瞭了,重要的就在於實踐,要真正做到把一本書讀2-3遍甚至更多其實並不是每個讀書的人都能做到的。這時候我們前邊學到的高效率閱讀法就體現了優勢,畢竟讀一整本書和讀一整本書的20%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除此之外,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也是加強記憶的一個好辦法。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針對書中重點的部分,可以選擇摘抄筆記,把書中作者的思想抄下來,但是注意,每個重點段不要摘抄超過4行,否則就成了抄書,這樣毫無意義。


又或者選擇提取標題分事項羅列,把相關的內容進行總結歸類,也是有助於讀者理解一本書的不錯的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還可以選擇針對重點閱讀部分寫“讀後感”的方法,對內容加以理解,記錄自己的第一直觀感受,使之成為一份獨一無二的讀書筆記。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同時書中還介紹了“編故事法”、“向他人複述法”等加強記憶的方法,也是值得嘗試的。

04如何融會貫通,讓所學知識為我所用?

讀書的目的並不是只在於“讀”,否則人就成立一個放書的書櫃,毫無必要,把所學的知識“用”出來才是讀書最有益的體現。

書中,作者大巖俊之用“在書本上設定目標同時細化目標”來解釋了“知識實踐”這一行為。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因為最初我們閱讀時知道了閱讀的目的,那麼閱讀後我們就可以更好的設定我們的閱讀目標——即通過學習這個知識,我們要用它作甚麼!

書中,作者用他自己的切身經歷做了案例來分享。

作者大巖俊之有創業的想法,於是他選取了一本關於創業的書籍來閱讀,閱讀之後,便制定了行動目標,分為想創業和一年後想以研討會講師的身份創業這兩個目標。


然後通過分析可知,第一個單純想創業目標太大了,不切實際,而第二個以研討會講師身份創業就好執行的多。這時候就體現了緊急且重要的事和不緊急且重要的事這兩個概念。

我們通過閱讀積累了知識以後,實踐中如何選擇最優目標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而一個長遠的看不見盡頭的目標也是讓人很難長久堅持下去的,所以把目標細化,從好執行的小目標開始,也是“知識實踐”的第一步。

作者同樣用了己想以研討會講師的身份創業的案例,他以“頭三個月不收任何費用,以研討會講師身份出道”這個想法用郵件的方式向人提問和徵詢朋友意見,這是很容易操作的一個小目標,並且容易達成,以此循序漸進,最終達成了自己的創業目標。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讀書是人生的沉澱,而只讀不輸出就是“空讀書”。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用高效閱讀打開讀書世界的大門,反覆閱讀、學會記讀書筆記同時給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才能讓讀書真的成為一件開卷有益的事情!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帶你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