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新能源車、坐公交地鐵、節能節水……成都將對低碳行為實施積分獎勵

少開私家車、選擇公交地鐵出行,住酒店不用一次性洗漱用品、選擇自帶,居民自覺垃圾分類、分類投放……生活中,一次不經意的低碳行為就為綠色地球添了一份力,現在,這些低碳行為將有獎勵。

為構建“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城市綠色低碳生活圈,日前,成都市出臺《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構建“碳惠天府”機制的實施意見》,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構建“碳惠天府”機制。

所謂碳普惠制是指為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並建立以政策鼓勵、商業激勵和碳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

具體來說,許多公眾低碳場景將得到相應的價值獎勵。比如,為了鼓勵更多人綠色出行,《意見》提出,強化“蓉e行”平臺非營運燃油車停駛申報功能,對非限行日內自願停駛行為實施積分獎勵;實施新能源車使用行為積分獎勵,探索差異化的激勵機制;深化公共交通領域低碳場景,鼓勵共享單車運營商、公交集團、地鐵公司完善用戶激勵措施,對活躍度排名高的用戶實施積分獎勵。

在更多的生活普通場景中,成都也將挖掘開發低碳模式並予以獎勵。例如,成都將以評價標準引導餐飲、商超、A級旅遊景區、星級旅遊酒店、綠色旅遊飯店、展會實施節能低碳管理,構建低碳消費場景,對場景內的行為實施積分獎勵。社區生活中,成都將推廣“互聯網+”垃圾分類,實施分類投放積分獎勵,探索居民節能節水、利用新能源等行為積分獎勵機制。

市民拿到獎勵積分有什麼用?成都將立足市場運作,建立健全運營管理模式。例如,建設公益性運營平臺,建設積分兌換網上商城,實現低碳行為價值轉換。還將培育普惠商業聯盟,引導商業機構成立普惠商業聯盟,為公眾積分兌換提供豐富的商品和服務。未來,成都將推動聯盟商業機構對積分通兌通換,逐步提高積分使用價值,持續增強激勵效果。

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