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關於作者:鍾元,2020年3月即將出版《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DFC)。

2011年出版書籍《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DFMA)。


關注“降本設計”,獲取更多原創降本設計知識和理念


導讀:

本文首先指出兩種錯誤的讀書態度:

1)全盤認可;

2)全盤否定;

然後提出正確的讀書態度是:認可的心態+批判性思維。

最後以我讀書的案例來說明我的讀書態度。


1

兩種錯誤的讀書態度

1.1 全盤認可

全盤認可,仰望作者,這是一種錯誤的讀書態度。


有的工程師拿到一本書之後,就像拿到一本“九陰真經”一樣,激動不已;很認可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即使是一個標點符號。全盤認可書中的觀點,不融入自己的想法,在設計時也完全照搬,不考慮設計場景的變化。

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這種讀書的態度從某方面來說很端正,可以讓工程師工程師在短時間之內學到基本知識,避免在產品設計時發生常識性的錯誤。


從本質上來說,這種讀書的方式依然屬於填鴨式教育,是被動式學習。書中告訴工程師哪個知識點,那麼工程師就掌握了哪個知識點;而需要拓寬和擴展的知識點,因為書中沒有明確說明,就不知道了。


在產品設計時,設計場景發生變化,工程師不會融會貫通,就一籌莫展。或者還是按照原有的知識點生搬硬套,肯定出現在設計錯誤。


因此,工程師如果想更上一層樓,那麼全盤認可的讀書態度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加入更多主動性思考和批判思維。

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2 全盤否定

全盤否定,藐視作者,這也不是一個正確的讀書態度。


有的工程師、特別是自負的資深工程師在讀書時,如果在書中發現與自己過去的經驗或者自己的認知不一致的時候,立馬覺得這個作者水平不行,這是一本爛書,浪費幾十元錢。

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的一個差評


毫無疑問,產品設計是一門非常複雜的科學,任意一本產品設計類的書籍都不可能沒有瑕疵、十全十美。即使作者是天才、是高手,書裡也會出現有問題和錯誤,這是無法避免的。


同時,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不一樣,書中有些知識點從作者的角度看沒有問題,但是從他人的角度看也許就有問題。


但是,這些都不是工程師讀書時一上來就帶全盤否定的理由。全盤否定,不是一個正確的讀書態度,不是一個積極的態度。如果按照這樣的態度去看書,可能世界上沒有一本書能入法眼,也不可能學到知識。

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我非常認同微信群裡一些高手對於讀書的態度:一本書,只要學到有一個知識點,學到一句有用的話,就值了


當然,在這裡我也想為經常全盤否定的工程師找一個理由:國內產品設計類和工程類書籍的質量非常堪憂,不少書籍都是互相抄襲,而有的書籍甚至是作者付費出版。


當這樣的書看多了之後,難免不了就養成全盤否定的讀書態度。我也常常很懊惱:怎麼又買了一本爛書。


對此,我的建議是:買書時,一定認準大牌出版社,仔細去看目錄、看介紹、看讀者評價。


2

正確的讀書態度:認可的心態+批判性思維

2.1 認可的心態

當工程師拿到一本書時,首先要放低自己的身段,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是來學習的。這要求工程師暫時放棄之前的認知,拋棄成見,避免對任何一個知識點先入為主、預先做出判斷,試著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先認可。


只有先認可,工程師才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到書本中的知識。

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儘管如此,在讀書的過程中依然會對書中的某個知識點產生疑問。產生疑問是好現象,說明是在主動思考。


在產生疑問時,工程師不能馬上就認為作者水平很low。此時,工程師對於疑問點,應該做更多的資料查詢和考證,包括看其它書籍、網絡搜索、同工程師朋友討論、微信群討論以及甚至諮詢專家等,做多方面多角度的調查。


資料查詢和考證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增長視野、增加知識點的過程,聰明的工程師會享受這個過程,並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並提高自己。


當然,如果經過多方考證,書中依然有多處錯誤的地方,那麼這本書的作者可能是真的很low了。


2.2 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


人是很容易受暗示,受誘惑的一種生物,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任憑各種誘惑的擺佈,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干擾。


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方法,形成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形成結論。

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工程師在讀書時,也需要進行批判性思維。


作為讀者,我們與作者是平等的。作者敘述觀點時,我們也要同時進行思考:

  • 書中的觀點是否正確?
  • 作者的觀點是否就是有充分的理論來支撐?
  • 作者的觀點是否與我之前的產品開發經驗總結不一致?為什麼不一致?到底是作者不對還是我不對?或者是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 如果讓我來設計,我應該怎麼設計得更好?
  • 對於書中提出的問題,我是否有更好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在這樣的情況下,工程師不再是被動的閱讀書中的知識,而是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與作者進行交流。


這種思考有助於工程師吸收並昇華書本中的知識,超越作者,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通往大師的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3

我的讀書案例

我在工作前幾年之內,開發了好幾個產品。隨著經驗的增加,我的水平也逐漸增加。


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問題就是:無論我怎麼認真怎麼仔細,一旦產品開模以及生產,總會出現新的問題。而每次新的問題我總是認真去分析原因,去總結,確保下一次產品開發時不會再出現。每次新產品開發完成之後,我就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並信心滿滿,相信下次產品開發時,不會再出現問題了。但是,下次依然會有新的問題產生。


在這個時候,我在偶然的機會看到了DFMA的概念,看到了《Assembly Automation and Product Design》和《Product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兩本書。

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當時的心情可以說是如獲至寶,立馬變成DFMA的小迷弟。儘管這兩本書是英文電子版,看起來不是很舒服很順暢,但是我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重點處甚至十幾遍以上。


這本書解決了我長久以來的困惑,之前的產品開發總是會出現新問題,是因為之前在開發時重點關注產品的客戶要求、功能和可靠性等,而忽略產品的可製造性和可裝配性等。


儘管在每次開發時,我都去總結可製造性和可裝配性等問題,但是這些經驗總結只是其中零星的幾個點點,遠遠達不到全局性的考慮,沒有上升到很高的角度,所以總是會有新的問題出現。


這就是我對於這兩本書的認可態度,認可態度促使我全面吸收了DFMA的知識和理念。


如果僅僅是認可態度,可能就不會有《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的出現,也不會有《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

》的出現。


下面進入到批判性思維階段,請注意批判性思維並不是一個否定詞,否定這兩本書的價值;而是對書中有價值的知識進行昇華或者在新的環境中重新運用。


在看書的過程中,結合我自身對產品設計的理解和自身經歷,促使我思考:


1)這兩本書都是20世紀80年代左右出版的,距我看到書時已經過去約40年。DFMA這麼有價值的知識為什麼我在大學時沒有學到?如果我在大學時能夠學到DFMA,那一定會讓我少走很多彎路。


DFMA應該讓更多人的知道和學習。這讓我萌發了寫一本書,給大學生和給初入職場的工程師,避免重走我的老路。


2)這兩本書的理論比較多,計算公式很多,實際應用比較難。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其中DFA係數的計算,我看了很多遍都沒有看明白,而網絡上也並沒有這方面的成功應用案例。


書很有價值,但是我相信很多工程師看到這麼多的公式,馬上就會把書扔到一旁。


而其中僅僅簡單幾頁介紹的DFA設計指南卻非常有價值,我當初產品開發時犯的很多錯誤就是違反了其中某條設計指南。


於是我就把書的主題定義為實際應用,不介紹DFMA理論,而是重點介紹DFMA的實際應用即DFMA指南,並結合我過去產品開發的經歷總結,最終寫成《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一書。


4

總結

正確的讀書態度是:認可的心態+批判性的思維。


先認可,先仰望,全力吸收作者的知識和觀點。再批判,再平視,昇華作者的知識和觀點,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一步一步走向通往大師的路。


最後,也希望我的讀者在讀我的書或者讀公眾號文章時,也採用這樣的態度。


—END—



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鍾元,2020年3月出版《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DFC)

2011年出版書籍《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DFMA)

歡迎關注“降本設計”頭條號,獲取更多原創降本設計知識和理念!頭條號聚焦降本設計知識分享和方案提供,助工程師技能提高和職場發展,助企業降本和利潤提升。

工程師的正確讀書態度——如何最大化的吸收和轉化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