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沉默不是金!


清华教授:沉默不是金!


在权力面前,人们害怕说错一句话,害怕因此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因此失去房子、车子还有自己的养老的铁饭碗,说几话和这些物质利益相比,孰轻孰重,傻子都能分辨。故而久之,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言多必失成为了很多成功者的座右铭。

很多场合,我们知道那些事情是虚假的,但是很多人认为“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这件事,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说出这件事情,装聋作哑是最好的做法,保持沉默才是最高的情商表现”。

慢慢的,沉默多了,想打破沉默就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想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说真话是需逆流而上的勇气的,而且这种勇气的力度需要超出众人制造漩涡合力的数倍。这就必然了,通常这种勇气都会寡不敌众,最后被漩涡重伤甚至是妖亡。

无奈的是,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都很悲惨,因为他们是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他们的好觉。甚至他们会认为先知在哗众取宠、危言耸听。许攸再告诉曹操一系列真知之后,迎接他的是人头落地,许褚之刀不过是曹操想让众人知道守不住口的下场。

清华教授:沉默不是金!

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

二战期间,很多德国人已经知道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有着什么样的下场,但他们从不劝解,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因为他们知道,谁要是喊出“皇帝的新装”,同样会有着被推上火车的命运。

沉默闭眼可以活命,睁眼呐喊变成祭品。有一段时期,“反派”被暴力批斗和抽打时,很多围观群众也感到不忍和不公,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如果他们发出声响,抽的就是他们。

不过,二战之后,德国人纷纷睁开眼睛。赫鲁晓夫时代,苏联人也纷纷从对斯大林的崇拜中“醒悟”过来。文革之后,人们回头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受到了良心极大的谴责。可惜,就在人们一闭眼一睁眼的过程中,历史上的很多悲剧也应景发生了。

沉默不是金,沉默不是高情商

现在社会很多人明白,如果一个人敢于说真话,敢于剖析社会不公现象,那么这个人肯定是爬不高,肯定是容易得罪人的对象,很多人和他相处时会尽量远离他,背后还会添油加醋、污蔑诋毁他,恨不得把所有的罪过都往他身上堆。

每一个人坐在那个位置,都知道不能敞开心扉去跟人家说心里话,一把如意算盘都只能在心里打,保持沉默才是官场、职场之道,才是高情商表现。

清华教授刘瑜终于忍不住,她认为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有沉默必有爆发,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中华崛起必不会被几枚利欲熏心的沉默顽石所阻挡,世界需要真相,更需要每个人从心底而发的真话,历史将记取社会转变最大贡献的不是坏人的沉默,而是好人的真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