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一帶一路」,全球「液體黃金」市場將殺出一匹新黑馬!

橄欖油具有逾千年歷史,具有極佳的天然保健、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調用途,被譽為「液體黃金」。可供食用的高檔橄欖油是用初熟或成熟的油橄欖鮮果通過物理冷壓榨工藝提取的天然果油汁,是世界上唯一以自然狀態的形式供人類食用的木本植物油。

格魯吉亞提升橄欖樹種植技術,並加強通往中國的運輸網絡,經濟前景一片亮麗。

受惠於「一帶一路」,全球「液體黃金」市場將殺出一匹新黑馬!

「液體黃金」——橄欖油


新興農產行業帶動經濟發展


格魯吉亞擁有地理及氣候優勢,而且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可發展為世界主要的橄欖油來源國之一。此外,這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還成功掃除貪汙風氣,在投資政策、司法及商業透明度等方面都能夠與國際規範接軌。

格魯吉亞種植首批20,000棵橄欖樹成績斐然,令人讚歎。當時,大家都意想不到,這些橄欖樹竟然可為一個新興的農產行業打下基礎,併為該國農村經濟提供穩定收入。現在,當地居民除了種植葡萄及生產奶酪之外,開始涉足橄欖油產業,以把握全球市場對橄欖油需求有增無減所帶來的機遇。

位於格魯吉亞東部的卡赫季州是當地橄欖油產業樞紐,州內橄欖樹種植園總面積數以百公頃計。這些橄欖園不僅具有商業價值,還是優先發展的可持續社會事業,既可支持當地民眾生計,也可以保留過去兩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生活方式。

受惠於「一帶一路」,全球「液體黃金」市場將殺出一匹新黑馬!

格魯吉亞於四年前種植首批20,000棵橄欖樹,現在可以從中獲取商業利益。

卡赫季州的氣候是橄欖園的成功關鍵。當地所處的緯度,正好與全球三大橄欖及橄欖油供應地——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相同。在這些歷史悠久的橄欖產地,每棵橄欖樹通常只能出產60至80公斤橄欖。不過,格魯吉亞的農業學家採用先進技術,成功把每棵樹的產量提升至約100公斤,令該國的橄欖油產業有更大機會突圍而出。

當地橄欖園產量得以提升,另外一個原因是在規劃時格外注重高效益的灌溉系統,並加寬每棵橄欖樹之間的距離。為成功培育橄欖油產品,卡赫季州從希臘、意大利引入專家,負責種植橄欖樹並傳授橄欖樹種植知識。這些專家經驗豐富,有助確保橄欖的加工及醃製工序符合現行國際標準。

銳意開拓亞洲出口市場

利好因素是,目前全球對橄欖油的需求有增無減,中國更是全球兩大橄欖油主要市場之一。中國消費者的食物偏好正在不斷改變,而格魯吉亞則很大機會成為中國消費者的首選橄欖油供應地之一,不僅因為該國橄欖油的價格具競爭力,而且格魯吉亞能夠藉助「一帶一路」倡議擴展物流網絡,提升運輸效率。

跨越高加索地區的巴庫-卡爾斯鐵路途經格魯吉亞,並通往巴庫港,方便橄欖及其副產品循著一條相對直接的路線,經裡海運往阿克套(Aktau)或阿特勞(Atyrau)等哈薩克的主要海運港口,然後直接由鐵路運送到中國與哈薩克邊境的無水港霍爾果斯(Khorgos),再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運往中國的心臟地帶。


受惠於「一帶一路」,全球「液體黃金」市場將殺出一匹新黑馬!

澳大利亞及中國內地為兩大橄欖與主要進口市場,格魯吉亞橄欖油可藉助物流網絡開拓這兩大市場。

目前,中國橄欖油人均消費量遠低於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等歐洲國家。從消費總量來看,中國花生油和豆油等傳統食用植物油年消費量均超過2000萬噸,按橄欖油消費佔食用植物油消費3%的國際慣例測算,中國橄欖油年消費總量應在60萬噸左右。但,目前中國橄欖油的消費量遠遠未達該數值。因此,無論從人均還是總量來看,中國橄欖油消費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國際橄欖油協會也因此預測中國是「未來世界最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2018年,格魯吉亞成為首個與中國內地及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促使三地眾多業者結成夥伴。此外,格魯吉亞貨幣拉里(Lari)的匯率相對穩定,而且兌換容易,有利於進出口貿易,進一步推動三地發展商業關係。這些因素也可以惠及橄欖油業。隨著格魯吉亞銳意擴大亞洲各地的出口市場,中國商家大可把握箇中機遇,從中受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