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對於烏鎮,陳向宏有自己的觀點:一是旅遊市場太需要休閒度假型的旅遊目的地,打造休閒度假小鎮需要注意資源的梯度開發和利用、項目IP的差異化推廣、經營主體的持續改善;二是轉型休閒度假小鎮的建設需要資源、穩定充裕的資金保障、富有落地操作和後期經營經驗的管理團隊以及政府支持;三是旅遊小鎮是具有休閒功能價值的特色小鎮,其發展重點在於系統和整合,不宜一哄而上,所有的小鎮應該以落在當地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上,落在鄉村振興戰略上。


為什麼烏鎮這麼小的一個景區可以成為全國經營業績最好的景區,因為烏鎮的收入不僅僅是一張門票,更重要的是滿足了人們度假的需要,創造了度假旅遊的二次和多次消費。

陳向宏認為,旅遊市場太需要休閒度假型的旅遊目的地,打造休閒度假小鎮需要注意資源的梯度開發和利用、項目IP的差異化推廣、經營主體的持續改善;轉型休閒度假小鎮的建設需要資源、穩定充裕的資金保障、富有落地操作和後期經營經驗的管理團隊以及政府支持。他強調,旅遊小鎮是具有休閒功能價值的特色小鎮,其發展重點在於系統和整合,不宜一哄而上,所有的小鎮應該以落在當地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上,落在鄉村振興戰略上。以下是陳向宏觀點。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旅遊小鎮發展的現狀

▌需求大於供給

大家都說新建的古北水鎮為什麼成長這麼快,而且預計再有3至5年總收入會超過烏鎮,這種成長性並不是我們做的有多優秀,而是我們的旅遊市場太需要休閒度假型的旅遊目的地。

現在有句時髦的話叫“供給側結構性需求改革”,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旅遊產品市場上有兩類:一類是傳統的資源型觀光大景區,像黃山、武夷山、九寨溝;另一類是在近期興起的休閒度假目的地景區。兩者差別在哪裡?前者是門票景區;後者是複合經營景區。

烏鎮景區,這麼小的一個地方,佔地不到三平方公里,2017年稅後淨利潤可以達到6至7個億,成為全國經營業績最好的景區,為什麼?因為烏鎮的收入不僅僅是一張門票,更重要的是像古北水鎮一樣,從滿足了人們度假的需要創造了度假旅遊的二次和多次消費。

我們會發現,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中國的中產階級已經形成,他們主要選擇的旅遊目的地,不是為了征服景點、景區的旅遊,更多是為了一種抽離、一種享受,其中最重要的是享受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文、不一樣的服務。

▌概念等同於產品

因為工作關係,我在全國看了很多項目,眾多項目都在“概念為先”,我個人認為故事、概念只有一種無形資源,缺了“產品化”的落地規劃,以此為賣點做“地產+旅遊”,很難真正形成長久的旅遊市場消費。

很多人說浙江省有多少產業,但是工業產業集聚化並不代表旅遊要素的生成;好多政府拿公共產品代替市場化的度假產品,比如建了溼地公園又去門票化經營,這方面還是有一定差別;尤其以地產化為主導的旅遊地產,很難看到項目與旅遊產品的邏輯關聯。當然地產不是妖魔鬼怪,旅遊離不開地產,但是地產代替不了旅遊。

▌產出弱於投入

旅遊目的地景區做的是一個整體化的旅遊產品打造,是一個大型的旅遊產品打造,之前必須有清晰的財務模式,投入多少?產出多少?一句話,必須形成閉環。但是,我們看到許多項目尤其是政府為投入主體公司打造的旅遊產品,沒有把投入產出放上議事日程,往往造成一陣風過後難以為繼的經營。

旅遊度假小鎮,特別是對浙江這樣一個鄉鎮工業比較發達、比較早的大省來說,是繼工業小鎮、繼農家樂“郊遊”小鎮之後,對地域經濟發展、社會文化輻射更大、帶動作用更強的鄉村發展的策略。我們更清晰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旅遊小鎮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打造休閒度假小鎮的發力點

▌資源的梯度開發和利用

我們第一代旅遊產品緊緊扣著資源,似乎沒有資源做不成產品,但是當旅遊經過第二輪、第三輪開發熱潮後,我們發現真正有具象的、可以落地、可以掌握的資源並不多,所以用很多的概念、很多的故事來衍生生成產品。我認為在旅遊目的地的打造中間,最需警惕的就是把無形的東西通過建築、景觀構造變成有形的景區組成,我個人認為這是走不通的一條路。

有價值的資源很重要。整個古北水鎮是我自己獨立規劃、設計的,當時北京把司馬臺長城交給了我們公司時,我更多關注和與股東一起探討的是:如何定位這資源秉賦的現有資源,即確定資源“利用”的方式,我規劃的理念是:司馬臺長城不能做出八達嶺長城這樣的觀光產品,司馬臺長城只能做項目的背景,在司馬臺長城下做度假小鎮,做一個融合了旅遊度假各種需求的旅遊產品。所以,目前度假小鎮旅遊的開發,不要僅僅把眼睛盯在資源上,而是應該藉助於資源把它梳理成產品內容。我個人認為,現在的旅遊度假小鎮是一個內容小鎮,而不是一個資源小鎮。

▌項目IP的差異化推廣

我們都在詬病中國有這麼多的千城一面、千鎮一面,旅遊是充分競爭的市場化行業,要在諸多競爭中間站穩自己的腳跟、銷售自己的產品,必須做到卓而不群,必須做到差異化,差異化的打造就是IP打造,這種IP的打造是“重建的戰略”。

我們看到很多項目目前還基本停留在自說自我的“排位”上,號稱自己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一,而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是打動消費者心理是“唯一”。我們產品現在這一代人消費的主流群是80後、90後、00後,甚至05後,這是我們度假消費的主客群,60年代儘管比上一代有點錢,但是揹負各種負擔,還不至於一天到晚度假,所以我們要研究怎樣把IP放大到全季、全域?北方的冬季大家都知道是最難熬的,冬季用什麼來打動遊客?全域旅遊是全域市場,怎樣照顧到青年人?怎樣照顧到親子家庭市場?怎樣照顧到商務會議市場?

▌經營主體的持續改善

1、解決有開發主體、無持續經營主體的痛點

國內有著名的旅遊開發景點,開發初期轟轟烈烈,後來一年不如一年,最後暗淡收場,目前旅遊目的地的開發主要要解決經營主體的缺失問題。首先要解決只有開發主體,沒有持續經營主體的痛點。這可能是旅遊行業與地產行業最大的差別,地產行業建了一個樓盤、包裝了一個概念,賣掉後基本上只剩物業經營,而旅遊目的地景區、旅遊小鎮的開發成型僅僅是第一步,第二步需要在經營中間調整、在經營中間改善才是最主要的。所以開發主體怎樣設?經營主體怎樣設?這必須在項目落地前就考慮清楚。

烏鎮團隊這幾年來一直在致力於全國連鎖的旅遊目的地管理,也做了企業內部的景區管理標準化,但從來不敢忽視與強調各種景區之間不同的差異化塑造,我們的經營哲學是:凡是我們規劃建設的必須是我們管理。

2、建立閉環的可持續商業運作模式

做一個旅遊目的地,除了有龐大銀行信貸和各類投入支撐、有專業團隊一氣呵成的規劃建設外,後期運營才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要有完整的產品模式、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不能建立一個只叫好不叫座、不賺錢的景區,當然只要一開始定位為公共服務產品,也是沒有問題的。

3、對當地居民的待客訓練和經營行為規範

大家都知道,在烏鎮番茄炒蛋規定不能少於4個雞蛋。在互聯網時代,一個景區的口碑比任何的推廣營銷都來的重要。旅遊景區的經營管理者,如果不重視管理秩序,如果麻木不仁就是失職,要探索對景區內部商業行為的文化、售賣行為的規範和當地居民的待客訓練。烏鎮2016年930萬遊客,2017年1000萬遊客,其中70%是散客,70%中近50%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第N次來的遊客,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恰恰是第二次重遊的遊客是我們最寶貴的客源市場。靠什麼?就要靠景區有序的管理和當地放心消費的口碑。

4、保持對客源市場的敏感,進行行之有效的產品營銷

我以前經常說做旅遊做到今天,靠一部電影、一首歌做活一個景區的時代過去了,我們最主要的是要觀測旅遊客源市場的反響,並且進行調整。以後的營銷可能是一個持續性的、分散化的營銷,這是一個大課題。

5、贏得口碑的細節管理

細節打動人、細節留住客。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轉型“休閒度假小鎮”

▌建設的前提與條件

1、資源

我相信中國很多地區的旅遊發展一樣,不缺綠葉,但亟需要有一個大的紅花。一個地方旅遊的發展離不開一個最著名的旅遊目的地產品引擎。我們擁有再多的民宿、再多自然狀態的全域美景,其實是期待著有一個能夠吸納並能幅射大遊客量的旅遊目的地,這才是真正振興一個地方旅遊發展的關鍵。

但是旅遊目的地的擁有和開發變得越來越難,首先是資源取得難。所有旅遊目的地開發不少於3平方公里,甚至更多,但是在國家土地指標控制這麼嚴格的基礎上,怎樣取得空間指標?怎樣取得這麼多建設指標?最主要的是這些資源取得的代價越來越大,不能剛上路就揹著一個沉重的資源取得的包袱。

2、穩定充裕的資金保障

如果要做一個年遊客量超過300萬遊客的旅遊項目,大致估算都在50億左右,對一個企業來說、對投入股東來說,它肯定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龐大的財務成本支出和對產品面世後未來風險的不確定性,導致了我們在這些項目開發過程中間束手束腳。有的時候我們不缺資源、不缺創意,缺團隊,但是當我們不缺團隊的時候,我們要捫心自問,我們拿什麼信心和決心來保障這個項目有充裕的時間成長?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地方。所以我覺得旅遊景區建設到今天,更多應該從資本運作的層面上解決這個問題。

3、富有落地操作和後期經營經驗的管理團隊

這也是一個我們做所有項目都繞不過去的問題。大家都知曉“項目投人”,但更應明白資源的充分利用也在人。

4、政府支持

一個旅遊目的地離開了政府支持將一事無成,因為旅遊目的地的打造和政府是息息相關的,沒有政府的合力和開明領導,在各方面會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最理智、最聰明的做法是與政府一起來打造各地的旅遊目的地。

▌三個觀點

1、特色小鎮不等同於休閒度假小鎮,但是旅遊小鎮是具有休閒功能價值的特色小鎮。

2、旅遊小鎮發展的重點在於系統和整合,不宜一哄而上,千鎮一面。我們也看到了好多地方都在“運動式”搞各種小鎮,什麼在幾年內做1000個旅遊小鎮,我個人認為要謹慎。現在的旅遊小鎮不是單向開發,而是系統資源的再造,包括景區內外的整合,這是需要時間來打磨的。

3、所有的小鎮應該以落在當地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上,落在鄉村振興的戰略上。現在有一個很時髦的講話叫“旅遊+”,我承認對古鎮、古村來說,單純的依靠一個古鎮、一個古村做一個旅遊目的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怎麼加?“+文化”、“+產業”。這是一個巨大挑戰,怎樣加的天衣無縫?怎樣加的產業互融?怎樣加的賦予這個地方新的生命力?這是我們一代旅遊人的責任所在。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更多精彩資訊↓↓↓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相關閱讀


2019博鰲文創論壇雙11行業“共振”,開啟“鄉村振興創變”時代!


日本母親牧場 年收入2億的運營心得:“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魯班鎖,這得是中國2000多年的大IP了吧?


周邊產品創收超85億,日本城市IP形象是如何打造


滿城盡是IP,我們的IP似乎太廉價了


一個哈密瓜,拯救了一個破產城市!


解密鄉鎮文化IP——七賢鎮小七的成功始末


烏鎮:從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的轉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