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速度與激情》等全球大片因疫一撤再撤!

鼠年開年,全球票房慘淡。

當地時間3月12日晚,《花木蘭》英國首映禮在倫敦舉行,劉亦菲等主創盛裝出席。然而沒想到就在幾小時後,迪士尼官方宣佈:受新冠疫情影響,《花木蘭》全球撤檔!

《花木蘭》《速度與激情》等全球大片因疫一撤再撤!

此外,包括《速度與激情9》、《寂靜之地2》、《鹿角》、《新變種人》等在內的多部全球大片均宣佈撤檔,新檔期待定。

《花木蘭》《速度與激情》等全球大片因疫一撤再撤!

2020開年,全球影視業可謂損失慘重,像《花木蘭》這樣的電影,前期投資基本在2.5億以上,撤檔損失可見一斑。再比如《007》,有外媒預計,《007》的撤檔損失至少在3000萬到5000萬美元之間,然而在當初宣傳《007》時,製片方光是投入的廣告費用就高達450萬美元。

國內電影也早在除夕就遇冷,一眾賀歲檔皆因疫情之故因紛紛棄局:原定年初一上映的7部電影無一倖存。想當初,不論是由陳思誠執導的《唐人街探案3》,還是《哪吒》之後的鉅製動畫《姜子牙》,再或是鞏俐領銜的《奪冠》都可謂萬眾期待……當真是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花木蘭》《速度與激情》等全球大片因疫一撤再撤!

期間最可嘆的無疑是徐崢的《囧媽》:2020年1月20日,徐崢突然官宣將由原定年初一上映的《囧媽》提檔到大年三十上午八點。據當時媒體爆料,其苦衷主要是簽訂了對賭協議:協議規定,若票房如果達不到24億,就得支付資方6.3億。當時不少網友都為其揪心,儘管事後雙方各退一步免費公映,但疫情之下類似情形不在少數。那麼,從法律角度上看,對賭合同究竟該廢還是該賠呢?

對此,MSN《宏儒言法》專欄作家為您解析——

孫宏濤,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支超穎,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碩士生

【專欄解讀】:

近年來,熱門大片紛紛引入對賭機制。對賭機制是指投資方與融資方在達成融資時,為解決交易雙方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而設計的估值調整機制。對於電影業來說,票房具有不確定性,或出於激勵目的,或出於投機心理,製片方與導演、上下游公司、發行方等關聯方之間可能會簽訂多個對賭協議。本文主要討論製片方與保底方之間的保底發行協議。

保底發行,即製片方與保底方在影片上映前約定一個預期票房,無論影片實際票房幾何,製片方都能提前鎖定一筆高額收益,而保底方則對於在實際票房超出預期票房的部分優先獲得額外收入。這種模式將項目風險由製片方轉移到保底方,製片方得到基本的保障,保底方則利用資本優勢,進行高風險、高收益的商業操作。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檔電影集體撤檔,這種情況下,對於相關電影的保底發行協議可以適用不可抗力條款。保底發行協議作為對賭協議的一種,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合同,受《民法總則》與《合同法》等相關條款的調整。根據《合同法》第117條第2款、《民法總則》第180條第2款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全國各地先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院線春節檔電影集體撤檔,符合不可抗力條款的三“不”要件。春節本是閤家團圓的日子,按照往年經驗,春節檔電影的觀影人次、上座率和票價都會遠遠高於平日,相關電影撤檔後無論是延遲上映,還是通過網絡收費上映,票房必定低於春節檔院線票房,而保底發行協議中的保底方“賭”得恰恰是春節期間院線可能的高票房。以歡喜傳媒出品的《囧媽》為例,橫店影業以24億為其保底發行,“賭”的是《囧媽》在春節檔票房可能超過24億,春節這個時間點對於保底方橫店影業預估保底金額有著重大影響。因此,春節撤檔足以導致保底發行協議的目的不能實現。

對於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保底發行協議,可以調整履行目標繼續履行或者解除合同終止履行。保底方若對保底發行的電影票房仍然看好,可以與出品方協商保底金額以及電影檔期,重新訂立保底發行協議。若保底方依據《合同法》第94條第1款“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行使法定解除權解除保底發行協議,雙方可以重新簽訂普通的代理發行協議或者由出品方對保底方預先支出的宣發費用做出合理補償後終止合作。若出品方將電影出售給線上平臺,由院線轉為網絡公映,應當基於公平原則對發行方和院線的宣發成本進行合理補償,畢竟前期的宣傳工作對電影的售價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