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可怕的兩歲,不聽家長的話,該怎麼辦?

YoYo生活記


兩歲的寶寶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期,這個時候不管是吃飯也好,洗臉刷牙也好,穿衣服也好,有時候都是撒潑耍賴的,稍微有點不滿意就是撒潑打滾,摔東西[流淚]。

孩子的這些行為都是因為孩子具有初步的自主意識。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他們的思維大多都是單向的,不會變通。想一出是一出。

還有就是兩歲孩子出現了執拗期,只要違揹他的想法和意圖,情緒就會劇烈的變化,然後發脾氣哭鬧。

還有到了這個階段,孩子有了物權意識,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作為家長儘量去引導,不要去強求孩子。

我們要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並耐心的引導,切不可打壓孩子,學會放手,信任孩子,媽媽也要不斷的學習,給予孩子充分的智慧引導,給予孩子該有的權利,充分尊重孩子。

叛逆沒有錯,而是孩子一生中總要經歷的一站曼妙風景,是孩子的寶貴財富。





清菡悟語


我覺得不用怎麼辦,兩歲要是特別聽話不會很可怕嗎,如果一個兩歲的孩子家長讓做什麼就做什麼我覺得家長才需要真正的著急

這個年齡段有些淘氣再正常不過了,不用特別擔心,其實一點都不可怕,很多時候孩子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家長千萬不能打罵孩子,更不需要講道理,因為他們聽不懂,講了也白講,還把家長氣的夠嗆

保證安全的前提條件下,淘氣的孩子才聰明,家長真的不用過於焦慮,不要總讓孩子聽話,其實從小聽話的孩子長大了以後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會出一些問題,有的甚至是非常可怕的。

舉個孩子淘氣的例子,比如孩子往地上倒了一杯牛奶,好多家長的反應是這樣的:你怎麼往地上倒啊,那是給你喝的不是給你倒著玩的,最後拿起抹布自己去擦地,一邊擦還一邊跟孩子說浪費是可恥的,這還算好的,更有甚者抓起孩子就是一頓打,一邊打還一邊罵,什麼爺爺奶奶祖宗十八代都能罵出來,這樣的後果的什麼呢,孩子也學會了打人罵人,然後家長就再打再罵,如此惡性循環。孩子倒了一杯牛奶可以給他一個毛巾家長也拿一個,兩個人一起擦地,如果是個兩歲的孩子能把地擦乾淨並不容易,這時他會覺得有點累可能以後就不倒了,同時他還能體驗到一種物理現象——毛細現象,毛巾吸水,所以能把牛奶擦乾淨,他雖然說不出來這個話,但他有可能就記住了這個事,這不比打他罵他好麼


胖娃媽媽讀童書繪本


卻是是一個頭疼的年齡

我記得我姑娘兩歲時跟她說什麼都聽不懂!

今年我學了育兒知識後才知道

3歲以下培養的是情感

孩子打人就抱在腿上看著他,如果再打,就捉住他的手看著他,看久了他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然後慢慢跟他解釋那樣做是不對的!

如果去商場是因為沒有買玩具而鬧脾氣,你就把他抱回家,放在臥室讓他隨便哭!

等他哭夠了,你在跟他說為什麼不給他買,那樣他能聽進去!

希望可以幫到你!



楊語涵媽咪


1、少對孩子直接說“不”。

孩子發脾氣的源頭基本是想法得不到滿足,如果無論孩子想要做什麼,家長的回應都是“不行”,次數多了孩子可能也會崩潰發脾氣,因此,儘量少對孩子直接說“不”,可以採取婉轉的方式來拒絕。

2、轉移或分散孩子注意力。

當孩子出現發脾氣的徵兆時,用別的話題巧妙的把孩子的思想吸引過去,不過對於固執的寶寶可能不太適用。

3、以身作則,父母不要暴脾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到少發脾氣不暴躁,遇事耐心處理,不要像個炮仗一點就著,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是個暴脾氣。

4、不同年齡不同處理方式。

上了幼兒園的孩子發脾氣時,可以暫時“冷處理”,正常的該幹啥幹啥,但是別搭理他;再大點的孩子發脾氣時,可以平靜的抱抱他,讓他慢慢冷靜下來;對於已經懂事的大孩子亂髮脾氣時,家長不要先被孩子氣瘋了,保持冷靜,不要用威脅、教訓的口氣與孩子起衝突。

5、當孩子出現自殘行為時,要及時終止。

有的孩子發脾氣時會不管不顧的傷害自己,當孩子第一次出現自殘的苗頭時,父母應該立即制止,讓他記住這種行為永遠都不能有。

6、多表揚,少批評。

尋找機會多給予孩子表揚,不要企圖以暴制暴,培養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例如跟孩子約定,如果亂髮脾氣,當父母提示時,就一定要聽從父母的,慢慢控制自己。一旦孩子冷靜下來,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告訴孩子“你剛才控制了自己沒有亂髮脾氣,好樣的!”


好蛋兒真逗


寶寶進入兩歲後,各種技能大增。有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原來只會說單字,現在可以說出一串串的字來回應你;有的行動變得更加靈活,爬上跳下,一刻也不停;有的自理能力變強了,時不時能幫你幹些小活兒。

這個時候的寶寶有可愛的一面,也有令人崩潰的一面,經常把父母氣得七竅生煙、哭笑不得。

這是為什麼呢?

1、因為兩歲後的寶寶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他們喜歡自己做決定,會變得相當執拗。

他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特別緊,不許別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自私小氣,會要求孩子分享,可大部份的寶寶是不願意的。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這麼跟寶寶說:對,這是XX的小汽車,我們借小朋友玩一下吧!先肯定這是寶寶的東西,如果他回答不願意,那家長不必再勉強,應當尊重寶寶的意願。

2、這個年齡的寶寶,也進入了最讓家長不適應的秩序敏感期。比如,寶寶每天進門後,先脫鞋,再洗手,然後坐下來吃點心。有一天是另外一個人帶他,改變了這個順序,寶寶就會要求重來,無論你怎麼哄都無濟於事,父母若是著急趕時間的時候,絕對要抓狂。

所以,當寶寶進入秩序敏感期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儘量配合寶寶做好每一件事,畢竟這個時期對寶寶邏輯思維的誕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最後,父母可以多看一些相關的育兒書籍、資訊等等,對孩子的成長規律會有更多的瞭解。推薦孫瑞雪的《捕捉兒童的敏感期》,特別適合家有小齡娃的家長。



飯妞滴飯


孩子兩歲的時候通常是他們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他們剛剛能夠有獨立的認知,有了自我的認識,常常和大人唱反調“我不”“不”,讓大人覺得抓狂,生氣,覺得他們像個小惡魔般。這也許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表現的一種方式,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聽聽孩子的意見,敢於發覺和探索!


放飛的花貓


你好,我是途言辰語,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兩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會有自己的想法,家長會覺得有些難帶,但並意味著孩子一定要“聽話”。孩子為什麼要聽話呢,聽誰的話?小時候聽父母的話,上學時聽老師的話,工作時聽領導的話。入果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聽話”,那他必然是失去自我的個體,同時也失去了他的獨特性、創造性、突破性,如果從小讓孩子一味的聽話,那麼孩子只是被訓化為一個平庸且毫無自我的人。這也是為人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兩歲左右的孩子確實想法太多,有時候搞得家長不知所措,這種情況我們不是要扼殺孩子的自我,讓他聽話,而是給孩子建立規則,讓孩子清晰規則,在規則的前提下自由的發展自我,建構自我。

家庭三大規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在這個大前提下讓孩子自主選擇和決定做什麼,怎麼做。成人只需要在孩子觸碰到規則時出現並提醒,這樣成人對孩子少一些控制和和要求,多一些空間和自由,同時還能讓孩子行成規則意識和界限意識。

最後,我想說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是他自己的主人,成人要有意識的覺察自我,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孩子,並無意識的操控孩子。成人只是孩子成長中的協助者和引導者。


途言辰語


孩子都不聽話,聽話的孩子是機器人了。2歲的寶寶,慢慢開始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了。家長需要的是鬥智鬥勇。只有你越來越聰明瞭,孩子才會越來越聽話。


雲牧


孩子長大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吳胖子vlog


聽家長的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認識一下。聽家長的話,意味著孩子按照家長的指示去說話做事,換做是家長你,願意嗎?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為此煩惱,最重要的是大可不必去要求孩子聽我們的話。

抓大放小,我認為做領導也是應該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