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高深莫測的智慧,到底來自哪裡?他背後也有高人

導讀: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取得皇子奪嫡之爭的勝利,鄔思道這位“大智近妖”的謀士做出了絕對不容忽視的巨大貢獻。憑藉著對康熙皇帝內心真實想法的精準把握,鄔思道為皇四子胤禛制定了一條有效規避風險、成功走進康熙皇帝內心的奪嫡之路。

“國庫欠款清理”、“刑部冤案”、“舉薦新太子”、“剿滅江夏鎮”乃至最後關頭的周密安排,鄔思道在“九子奪嫡”中,始終以高深莫測,近乎妖人的形象存在。

一個刑餘之人,為何能夠擁有如此智慧?身居潛邸,足不出戶的鄔思道,為何能夠如此精準的把握康熙皇帝內心?

其實,在鄔思道的背後,另有一位出神入化的高人指點!


雍正王朝:鄔思道高深莫測的智慧,到底來自哪裡?他背後也有高人

出色完成了“江南募捐”差事以後,皇四子胤禛又以一通“寧為孤臣”的精彩言論,獲得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認可。隨後,康熙皇帝問到胤禛:

“聽說,你這次從江南就帶回一個孤臣來?”

皇四子胤禛則如此回應:

“要說孤臣,田文鏡確實是個孤臣,這個人心裡只有朝廷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兒臣保舉他為追比欠款的幫辦,請皇阿瑪恩准!”

注意,皇四子胤禛從江南帶回來的不止一個人,雖然李衛和高福、翠兒三個流浪乞丐不能算作“臣”,但那個“進退不苟,死生惟命,務請尚方之劍,斬彼元兇,頭懸國門,以儆天下墨吏”的罪臣鄔思道是不是應該算作“孤臣”

即使,康熙皇帝口中所指的“孤臣”,就是皇四子胤禛所說的田文鏡,那麼康熙皇帝既然能明確得知田文鏡的行蹤,難道就不清楚同樣從江南來到京城的鄔思道嗎?拋開原著《雍正皇帝》中,康熙皇帝曾經見過鄔思道的情節設定不言,單就清朝皇室子弟聘請西席,需向朝廷稟報並詳細備案,就足以證明康熙皇帝對鄔思道居於胤禛府邸的明確掌握。

雍正王朝:鄔思道高深莫測的智慧,到底來自哪裡?他背後也有高人

既然康熙皇帝已經明確鄔思道的存在,為何從未質疑過皇四子胤禛的出色表現,乃系經鄔思道精準把握聖意以後的指點,而並非自身的優秀?

再者,先是隱居江南,而後深居胤禛府邸,從未接觸過皇室成員,也從未和康熙皇帝有過直接接觸的鄔思道,為何能如此精準的把握聖意?

難道,鄔思道果真是精怪轉身、妖孽於世,能夠未卜先知?

當然不是!

因為,鄔思道的背後還站著一個對其時時提醒、暗示的高人,這個人就是康熙皇帝!

“刑部冤案”中,康熙皇帝、皇四子胤禛和鄔思道的具體表現,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刑部冤案”出現後,皇八子胤禩緊急找到了時任上書房首輔大臣的佟國維,徵求意見。而佟國維則明確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八爺應該知道,皇上那兒不怕做錯事就怕不做事,四爺追比國庫欠款一事,就是最好的例證。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來,好好整頓刑部和各省的司法衙門。”

雍正王朝:鄔思道高深莫測的智慧,到底來自哪裡?他背後也有高人

而對於皇四子胤禛“我想向皇上請命,捅一捅刑部這個馬蜂窩,治一治這群禍國殃民的蛀蟲,你覺得如何”的問題,鄔思道卻給出了同佟國維截然相反的回答:

“王爺,不可!這次刑部冤案審結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王爺想想,從康熙四十年以來,是誰管著刑部?是太子。每年秋決,代皇上勾決人犯的又是誰?還是太子。倘若皇上想保太子,就會命太子自己去清理刑部,而皇上派其他的皇子去清理刑部,那就是對太子失去了最後的信任。”

也就是說,鄔思道認為康熙皇帝對於“刑部冤獄”的追查,一部分原因在於整頓國家司法衙門,另一部分原因則在於收集太子胤礽的犯罪證據,為廢黜太子做好準備。而鄔思道之所以勸誡皇四子胤禛拒絕這個差事,就是因為“太子,畢竟是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所謂名分早定、盤根錯節,無論是誰扳倒了太子,他都將不容於天下,不容於朝廷,最終也將不容於皇上”,不願意讓皇四子胤禛承擔“廢黜太子的罪名”

佟國維,一個深諳官場之道的老狐狸,對於康熙皇帝的真實想法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揣度優勢,較之鄔思道,佟國維的觀點似乎更為可信。

雍正王朝:鄔思道高深莫測的智慧,到底來自哪裡?他背後也有高人

那麼,康熙皇帝的真實想法,到底如何?

第二天,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同時出現在康熙皇帝面前,慷慨激揚、義正言辭,明確表示想要接下清理“刑部冤獄”的差事!而康熙皇帝卻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給出了一個基本等於沒說的回應:

“好啊,你們能夠主動請纓,朕深感欣慰!看看,看看派誰去吧。”

從康熙皇帝得知皇四子胤禛患病的緊張表現來看,康熙皇帝似乎更傾向於任命皇四子胤禛清理“刑部冤獄”。那麼,既然皇四子胤禛已經主動請纓,康熙皇帝為何不直接任命,而是等等看呢?

因為,康熙皇帝壓根就不想任命皇四子胤禛辦理“刑部冤獄”的差事!也就是說,鄔思道對於皇四子胤禛放棄這項差事的規勸,很可能就是來自康熙皇帝的授意,目的很明確,那就是保證皇四子胤禛的清白之身,使其遠離太子胤礽的廢黜事宜。也就是鄔思道所說,不能讓皇四子胤禛揹負扳倒太子的罪名。

皇四子胤禛對鄔思道“言不聽、計不從”,在康熙皇帝前面主動請纓以後,鄔思道一怒之下就要離開。而等到年秋月將鄔思道要走的消息報告給皇四子胤禛的時候,胤禛喃喃自語道:

“誰走漏了消息?”

雍正王朝:鄔思道高深莫測的智慧,到底來自哪裡?他背後也有高人

知道這個消息的只有三個人,康熙皇帝、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除了皇四子胤禛本人,皇八子胤禩能和鄔思道接觸的概率為零,也就只剩下康熙皇帝這一個可能。也就是說,康熙皇帝將皇四子胤禛主動請纓的消息,偷偷洩露給了鄔思道,目的也是非常明確:讓其想盡辦法阻止皇四子胤禛

既然不打算將這個差事交給皇四子胤禛,康熙皇帝為何在得知四阿哥生病後,如此緊張並立即“傳旨太醫院,叫凌國康給四阿哥看病,要儘快治好”呢?

注意李德全的彙報:奴才親眼所見,高燒不退、昏迷不醒,確實病的很重!

“高燒不退,昏迷不醒”,除了傷寒有此等症狀外,輕微或中度中毒也會出現此等症狀。也就是說,康熙皇帝此時並不擔心皇四子胤禛會因為生病而耽誤清理“刑部冤案”,而是擔心皇八子胤禩會為了爭得這個差事而對胤禛下毒。讓太醫院的權威專家凌國康前去診治,除了治病,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胤禛到底是患病還是中毒。

在凌國康給予“四阿哥得的是傷寒,好好將息不會有事”的彙報後,康熙皇帝明顯放下了擔心。

雍正王朝:鄔思道高深莫測的智慧,到底來自哪裡?他背後也有高人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接下來的一句話,也能直接說明問題:

“看來這個事,只能讓胤禩去辦了!”

注意,康熙皇帝之所以在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同時主動請纓時,並未立即給出任命,一部分原因在於他並不想將這個差事交給胤禛;另一部分原因在於,如果當場任命,恐將打擊落選皇子的積極性,傷害他一心為朝廷著想的積極態度。

可在佟國維和馬齊這兩位鐵桿“八爺黨”成員的面前,康熙皇帝為何如此毫不避諱的表明:只有確認皇四子胤禛患病無法辦差以後,才能輪到皇八子胤禩?

因為,也只有如此,才能完美掩飾康熙皇帝對皇四子胤禛的刻意保護,才能讓皇八子胤禩產生“清理冤獄、扳倒太子即為大功一件,就能為自己奪嫡勝利大大加分”的錯覺。如此一來,才能儘可能的完成整頓司法衙門、收集太子罪證的雙重目的;與此同時,揹負

“廢黜太子罪名”的皇八子胤禩才會不容於天下、不容於朝廷,最終不容於康熙皇帝。

雍正王朝:鄔思道高深莫測的智慧,到底來自哪裡?他背後也有高人

僅就“刑部冤獄”這一件差事,就足以證明鄔思道對於康熙皇帝內心真實想法的精準把握,並非其未卜先知的妖人表現,也非鑑於具體形勢分析之下的“大智近妖”

,而是康熙皇帝的暗中授意乃至直接參與。自確認了皇四子胤禛的“孤臣”本色後,康熙皇帝便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對其的皇位傳承,而鄔思道只不過是康熙皇帝大局安排之下的其中一環而已。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