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一、历史沿革

甘肃省天水市岷山机械厂的军工历史沿革悠远绵长,它的前身是1921年张作霖在奉天机器局内设立修械及枪弹制造工厂,称奉天军械厂。1922年4月,张作霖接受张学良的建议,整军经武,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原址在沈阳大东边门外,有枪、炮、炮弹等三厂,由丹麦商家文德公司承建。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沈阳兵工厂被令分解为三部分进行转移,其中枪厂转到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北安市,1951年3月,改名为三二工厂,同年6 月,改名为国营庆华工具厂,工厂代号626。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天水市岷山机械厂〈5206〉是黑龙江省北安庆华工具厂〈626〉厂西迁的一部分,中苏珍宝岛冲突后庆华厂分批次向内地迁移建厂。1969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626庆华厂天水筹建处进驻解放军天水歩兵学校建厂,后改称五机部5206工厂,对外称天水岷山机械厂。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天水岷山厂曾经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枪械生产军工企业。它拥有一条年产15万支冲锋枪的生产线,后来又陆续增加了警用手枪,仿制以色列乌兹微型冲锋枪及处贸枪生产线。八十年代初期,生产高射机枪的平凉华丰机械厂并入天水岷山厂,使天水岷山厂拥有近五千干部职工的大型军工企业,成为真正的西北第一枪厂。2012年岷山机㭜厂破产倒闭,存在了四十三年的一代军工就此灰飞烟灭。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二、中国第一步兵学校改建成的军工厂

如今,岷山厂内的梧桐已粗可盈抱,而曾经在天水人眼中丰彩照人的天水第一军工那些标志性建筑却已是铅华洗净烛立风中,一些建筑甚至已玉殒香消。岷山机㭜厂工具科是一座日字型四合院,实际是由两个院落组成。四合院很大,东西长约150米,南北约100米,四合院是砖木结构平房,院中是花草树木,环境十分优雅安静。这里是天水步兵学校的战术教研中心,专门培养连排级干部的地方。当年工具科是厂里的一流单位,不是谁都可以进的。后来,从工具科走出了很多厂级、科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如今四合院已是破破烂烂荒草丛生,一代精英早已两鬓斑白四分五散,工具科四合院随着一代人的哀落而被世人忘却。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岷山厂当时在三线建设中是个很特殊的军工厂,它接收了整个步兵学校的校址,教学区、办公区、演习操炼区、高级干部生活区、教职员工生活区、学员生活区、生活保障区〈农场〉等。岷山厂紧靠天水古城东关,可以说是建在城市中的一座兵工厂,这在那个年代是很少见的。有了天水第一军工的称号,有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那个年代能进到岷山厂工作的人是非常幸运和荣耀的。当时岷山厂內高级干部子女很多,省上的,军队的,地区的,巿上的,县里的,省内各大企业领导的亲属们,就连北京迁到天水的医院领导的子女也为进入岷山厂而感到自豪。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三、远去的背影

岷山厂是部属大三线军工厂,岷山厂也是个大社会,麻雀虽小却五藏俱全。从锻造的一车间到总装的十车间,十个车间的生产线就让钢铁就变成了枪。保障他们正常生产的是工具科、机修车间、电力车间、动力车间、检验科、材料科、运输科、后勤总务科等辅助科室和车间。步校留下等级分明的各个功能区,也被岷山厂照单接纳。厂干部住进原步校将军院,中层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住进了原步校机械化院,教职员工宿舍成了职工住房,步校留下的营具成了职工的家具。步校为岷山厂留下了丰厚的财产,有当时天水维一的一座室内兰球馆,有当时少有的游泳馆,能容纳千人的俱乐部和园型室内大舞厅。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岷山厂是一个高度完整独立的小社会,岷山厂有自己独立的供水、供暖、通讯、配电系统。工厂自己建立了学校、机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招待所、消防队、警卫队、商店、粮站、澡堂、理发馆、大食堂、单身楼、文化宫、图书馆一应俱全。厂里组织了兰球队、男女乒乓球队、文艺宣传队、神剑文艺期刊等,极大丰富了职工家属的业余生活。就连家属们都有自己的组织,五七连和五七小工厂。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四、独立的小社会

岷山厂的行政级别很高,是地市级别,也就是说当时岷山厂的厂长和天水市长同级,厂党委书记和市委书记是一个级别。记得刚到天水时厂领导坐着苏制伏尔加小轿车去拜访市领导,当银灰色的伏尔加轿车驶进政府大院时引起一片围观,而当时天水巿委书记的坐驾只是一台北京212。岷山厂区和职工生活区连成一片。封闭的地理环境,使的岷山厂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所有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一座小城市里有的这里都有,人的一辈子,基本不用出厂区,就可以在厂里度过。岷山厂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小社会,父辈们大都是从老六二六厂西迁到天水,孩子们都是一个家属区里长大的,父辈之间基本上都是世交,各家几口人、在哪个单位工作都清楚得很。你会发现从小到大跟你一起读书的这一群人,上班工作后每天抬头低头还是这一群人。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一九七二年,我的父母从北大荒的六二六厂西迁到天水岷山厂,我们家先后有十余人在岷山厂工作。岷山厂内的婚姻状况也很有特点,因为大部分干部职工都是从六二六庆华厂迁来的,家长们是同事,是熟人。子女们大都是原庆华中学的学生或是一起在北大荒插队的同学,互相都比较熟悉。现在又一同来到天水,又同处一厂,自然就成为婚姻的互选对象。刚到天水听不懂天水地方话,所以和巿内接触很少,封闭的小社会让婚姻的选择只能在岷山厂区这个小圈子内完成。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五、辉煌时刻

每天早晨,厂广播站的号音响起,工厂大门如潮的人流涌入厂区消失在绿树成荫的各个厂房,几千人的岷山厂成为当时天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岷山厂有过曾经的辉煌,岷山厂生产的主要军品是五六式冲锋枪和六四式手枪及仿制改进型微型冲锋枪。主打军品五六式冲锋枪是原苏联AK46的改进型。记得在两伊战争期间,工厂接了外贸枪械出口任务,工厂加班加点,夜晚全厂灯火通明,靶厂二十四小时枪声不停。厂部抽调辅助单位人员充实一线生产车间抢任务,我也被临时抽调到总装车间给枪擦油装箱。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整整半年,工厂按时完成外贸产品,厂里早已准备好四十多台汽车分批把这些枪支运往广州港,因为对方轮船早已在广州港口等待。四十几台汽车装滿军品,每台车上都配备了工厂自己的武装押运人员,厂保卫科长全副武装坐小车前方开路。当车队行驶到湖南与广州交界,某地方捡查站拦住车队耍察看车上物资,看过介绍信后还不放行,声言要登车捡查。厂保卫科长闻声大怒,一声令下,四十几名押运人员手持上了刺刀的冲锋枪团团围住捡查站,保卫科长拔出手枪对当地捡查人员大喊:准敢开箱捡查!我就毙了他!吓得当地捡査站人员连忙退下开栏放行。当时路上车匪路霸横行,车队几次遇到情况都靠一股军工人的霸气顺利通过直达广州港。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六、大浪淘沙

好运不长,岷山厂的荣耀隨着改革的浪潮逐渐暗淡。世界和平,没有了战争,传统军工渐渐开始走下坡路。军转民的政策让军工人困惑,等靠耍的习惯让军工人的思想僵化,自认为不倒的军工是国家的依靠,让军工人忽略了巿场的可怕,忽略了市场可以大浪淘沙。上天也曾经给过岷山厂几次绝好的重生机会,但是当时的岷山决策者没有把握住天降的机会。军转民初期,兵器工业部还是很看好岷山厂的,因为岷山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都优越于其它在大山里的三线军工厂。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部里把组装加工生产摩托车的项目给了岷山厂,厂里派了技术人员到北京准备接收图纸,没想到部里只给了厂里一台日本摩托车样车,其它什么也没有。厂里专门派车拉回这台日本摩托车,厂工程技术人员都是搞枪的,第一次见到如此精美的日本摩托都不知道如何分解,最后还是在运输科汽车修理班的几名老师付的努力下才把摩托车拆解。工程师们对着一地的摩托车零件儍了眼,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必须要有专门的设备,耍有成套的图纸,要派人到日本厂家去调研和考察。申请报告交到部里后就没有了消息,不久,重庆一家兄弟军工厂拿到了仿制日本摩托车的项目,并且很快生产出了样车,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嘉陵摩托车。这一次让岷山厂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僵化的思维和固步自封自我陶醉的心理让岷山在瞬间失去了重振雄风的机会。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七、困境与迷茫

部领导还是相信岷山厂的,它又给岷山厂一个项目。这次是生产电冰箱,有全套的生产图纸,有样品。当时岷山厂正好有一批翻修枪支的任务,就是把部队使用过的枪支从新分解更换损坏零件,从氧化到法兰让旧枪換新颜。部里几次电话让厂里速派技术人员去接收图纸和考察,可厂里总是推托等一等,等翻修枪任务完成后派人前往。机会,是不会等人的,更不会长时间等待。机会是靠人造就的,也是人在犹犹豫豫中失去的。岷山不想干,有的是三线军工厂在睁着眼睛等待。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宝鸡一家三线军工厂得知此事,厂长、书记、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代表组团立马赶往北京,在软磨硬泡,伤心落泪誓死完成生产的哀求中硬硬的从部里抢劫下电冰箱生产项目,这也是后来闻名西北的陕西省名优产品阿里斯顿电冰箱。宝鸡这家三线军工就靠抢来的电冰箱生产项目让工厂转型成功,起死回生,现在已成了省内知名企业。有时上天给你机会,但你却没有把握住。当机会在敲门的时候,如果你还在睡梦中没有醒来,那机会就会离你而去,机会是不会等你的,它会让你悔恨终生。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八、失败的军转民

岷山厂失去了几次难得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也失去了兵器部对岷山厂的信心,也埋下了以后岷山厂被逐出兵器工业系统的隐患。随着国际战局的稳定和军品的改新换代,85年后工厂军品锐减,上级要求彻底转轨变型,军转民,生产民品。军品任务越来越少,几千人的生计成了问题,工厂的前途命运摆在了岷山决策者们的面前。在那个风起云涌改变着每个人命运的时代,隨着岷山厂的领导层向走马灯一样轮換,岷山牌的各种民用产品也开始出现。岷山厂的工程师们在学校学的是武器设计和制造,他们在工厂干的也是武器生产工艺流程,他们对民用产品的设计和使用还停留在军工产品设计的理论层面上。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在那个年代,岷山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的基层干部和职工对岷山厂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情,真的不愿看到工厂在改革的路上倒下。岷山制造的民用产品很多,质量很好,因为用的是军工材料,用的是军工成本核算,所以成本很高。岷山厂生产了养鱼池的增氧机、汽车仿滑链、汽车修理工具、家庭用铰肉机、矿山选矿机械、石油增压机、太阳能、大理石、塑钢材料及门窗等等。工厂为此专门成立了销售科,从全厂抽调一批精干人员跑市场,到全国各地推銷工厂产品。巿场是无情的,你的产品质量再好,但是价格却远高于同类产品,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岷山厂生产的民品是再合适不过了。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岷山厂在商海苦苦挣扎了几年后,所有的民品都没有形成规模,没有一个主打产品来支撑几千人的生计,工厂真的走到了生死边缘。一九八八年,兵器部终于对岷山厂彻底失去了信心,以国家的名义把岷山厂在内的共十三家不争气的军工企业连人带厂划归首钢。被兵器部甩出来,全厂震惊,老军工们嚎啕大哭,岷山厂在时代改革的大潮中败下阵来。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九、首钢岁月

划归首钢后,双方的工作与心态磨合成了最大的问题。首钢是钢铁冶金企业,它的粗放管理与军工企业的精细管理格格不入。改革开放初期的优惠政策让首钢成为国企骄子,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钢材的供不应求,首钢急剧扩张。首钢财大气粗,首都的骄子,根本不把兵器部甩出来的十三家军工企业放在眼里,首钢认为十三家军工企已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是首钢大发慈悲看在国家的面子才收留接纳,是让首钢养活的叫花子,首钢人把十三家军工厂统称为外埠厂。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划归首钢是十三家军工企业的不幸,也是首钢的不幸。岷山厂归首钢后就利用厂里的机加设备为首钢生产各种备品备件,工厂几百名青壮年职工组队到首钢各单位去检修、抢修炼钢设备。抢修冶炼设备是个又脏又累又苦的活,首钢人是不干的,原来是外包,现在有了有技术的军工人来干,首钢别提多高兴了。岷山厂划归首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但是军品生产线拆了,机械加工设备大部调往首钢,整个工厂一分为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岷山人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留在天水的是一些老弱病残和机关干部,整个工厂看不到一点光明的未来。就在岷山人感到困惑和绝望时,首钢为岷山准备好了一块甜美的大蛋糕。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十、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一九九二年,首钢从国外拆回的二手炼钢设备试车成功,准备把年钢产量提高至一千万吨。备品备件就成了问题,机械加工历来是首钢的短板,现在有了十三家军工厂的机加工能力,就准备扩大备件生产的能力。首钢在京、津、唐交汇点,河北省燕郊镇有几百亩土地和一些简易厂房,首钢计划在燕郊建设一个年加工5000吨规模的备件基地,以保证首钢完成年产一千万吨钢的产能。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首钢定下备件生产基地方案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天水的岷山厂。天上掉馅饼了,而馅饼正好落在岷山厂头上。首钢明确备件基地细节要求,生产加工5000吨备件,需要1500人左右。耍岷山厂抽调1400名干部职工到首钢燕郊备件加工基地工作,这1400人先期要协助首钢建筑公司在燕郊建设厂房和住宅楼房、学校第系列设施。这1400人可以带直系亲属,并解决河北燕郊户口,也就是说岷山厂这1400人连同他们的亲人从此脱离贫瘠的西北到首都近郊工作生活。这不是梦吧,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十一、谁的错?

当时岷山厂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在首钢成立了工程部、机加部、检修部和京天公司。特别是机加部已在首钢大院成立了两个机加车间,把工厂一半的机加设备调到北京,当时岷山厂在首钢工作的人数已有约千人,岷山厂也想利用首钢的区位优势在北京干点事情。对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驻京办迅速通知天水岷山厂决策者们,面对这一天大好事,厂党委馬上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决策。会议开了一下午,参会人员争吵了一下午沒有拿出一个具体方案。吃过晚饭接着开,意见还是不能统一,最大的问题是谁去谁留,因为当时全厂有近2500余干部职工,都知道去了燕郊就是去了天堂,并且恩惠后代子孙。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留在天水的人员还要继续留在贫瘠的西北黄土高原等待工厂破产。党委扩大会开到后半夜,在反复争论下总算拿出了几条意见让驻京办反馈给首钢商议。

几条意见是:一、让驻京办和首钢协商再增加几百人,赴燕郊总人数越多越好。

二、机加设备只能调现在首钢机加部两个车间的设备,天水老厂机加设备不能去燕郊,因为天水剩余人员还要生存吃饭。

三、岷山厂参加燕郊备件基地建设的人员一切费用由首钢承担,包括工资、生活补助等。

四、岷山赴燕郊人员及家属的搬迁费用由首钢提前拨付。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同时厂领导通知驻京办让工程部、机加部派人去燕郊备件基地考察,并拿出燕郊基地生产区、生活区的初步规化设计方案。

我当时在工厂驻京工程部工作,接到工厂通知后,工程部领导王干才等人马上组织人去燕郊考察,我跟随工程部的考察组去了燕郊。九十年代初,那时的燕郊还很荒凉,首钢备件基地只有几栋简易厂房,是当地早已废弃的乡镇企业,几百亩土地大部分是荒滩野地和荒废的农田。燕郊地理位置非常好,距北京只有三十几千米。听说首钢在燕郊建厂耍从天水岷山厂调人,我格外高兴和兴奋。那时我才三十几岁,在闭塞贫瘠的西北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我们这一代人怎么都行,可下一代人那还向他们的父辈一样窝在西北吗?现在天上掉馅饼了,有这么好的绝佳机会,一下子从西北迁到到首都近郊,对下一代的前途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保证。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十二、异军突起

当时的岷山厂决策者们可能已经忘了摩托车和电冰箱的惨痛教训,也忘了是什么原因被兵器部所抛弃。当岷山厂党委扩大会议刚结束,当争吵了近十个小时才统一的四点意见还没有到达驻京办的时候,远在平凉大山中的一个人却得到了岷山党委扩大会的会议缘由和准备上报首钢的四点意见内容。

平凉大山深处的5207跃进机械厂,也是八八年划归首钢的十三家军工厂之一。跃进厂在平凉土谷堆的大山中已苦苦挣扎了二十多年了,得到消息的人是当时跃进厂的厂长康润。康润知道首钢准备在燕郊建设备件基地的事情,跃进厂也想拿到这个千载难逢的项目,当康润得知岷山厂反馈给首钢的四点意见后非常震惊和兴奋。震惊的是首钢已选择了岷山厂,兴奋的是感觉到跃进厂的机会来了。康润来不及召开会议,带着工厂总工和财务主管连夜驱车前往北京。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康润到京后亲自拜访首钢负责燕郊备件基地事务的部门领导,希望首钢考虑跃进厂进驻燕郊的请求。康润同时以工厂党代会名义,以正式文件方式郑重向首钢提出四点意见:

一、跃进厂无偿调出所有机加设备和生产辅助设备,利用燕郊基地现有的简易厂房边生产边建设。

二、跃进厂独自承担建设首钢燕郊备件基地的全部费用,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功能区,不要首钢一分钱。

三、严格遵守首钢限定燕郊基地的规定的1400人数,不增加一人。厂里剩余人员由跃进厂自行解决。

四、跃进厂搬迁燕郊基地的费用全部由跃进厂承担,包括所有设备、人员及家属搬迁。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康润提出的四条意见都是明显针对岷山厂的四条意见,相对比较之下,首钢各级决策者们开始动摇,天秤开始向跃进厂倾斜。康润掌握了岷山厂的底牌,势在必得,康润在首钢还没有明确表态的情况下又做出重大决定。他通知跃进厂马上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向全厂职工讲明燕郊基地对跃进厂的重要性,对自愿去燕郊工作的干部职工必需按工厂规定数额集资备用,马上拆除各车间机加设备和辅助设备紧急运往燕郊,在简易厂房组织生产。并严令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进驻北京燕郊,尽快做出燕郊备件基地的建设规化报告,给首钢各级有关部门一个即成事实的印象。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十三、馅饼让别人吃了

而这时岷山厂上下还沉醉在一片喜悦之中,厂领导正在规划让准去?不让谁去的矛盾中。岷山厂决策者们有一种舍我其谁,自我良好的感觉。岷山厂领导只让驻京办出面和首钢协调,等待首钢对岷山厂四条意见的答复。跃进厂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康润用实际行动来争取千载难逢的机会。岷山厂是沾沾自喜讨价还价,四平八稳在等待馅饼落在自己头上。有些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当岷山人突然得知天上的馅饼没有了的瞬间,并没有太多的惊诧,并沒有伤心欲绝,只是隐隐感觉从梦中惊醒,心在痛,针扎似的痛。感到无助又无奈。这种结局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够控制的,我们只能载满着惆怅,暗自叹息而已。当梦想与希望支离破碎之时,剩下的只有无可奈何的心情了。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康润成功了,跃进厂实现了有历史意义的大迁移!在荒凉的深山苦熬苦斗了20多年的跃进人终于告别了饮马河,告别了土谷堆,告别了平凉,冲出了大山,跃进厂全部干部职工不剩一人的,做梦似的来到首都工作安家落户。康润是跃进厂的贵人,康润是跃进厂的救世主,跃进厂的子孙后代一定会记住康润这个名字。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十四、无言的结局

寂静的岷山厂区秋风萧瑟,灰蒙的天空黯淡无光。在杂草丛生残垣断壁的厂区缓缓前行,我心惆怅。遥望惨淡荒芜熟悉的旧地,我的心在隐隐作痛,无奈间,仰天长叹。多年后又走进我曾经工作三十几年的旧地,走进荒草丛生熟悉而又陌生的厂区,废弃的厂房依然孤零零地竖在那里,斑驳的墙壁上,依稀能看到曾经那些鼓舞人心的标语。站在空旷荒废的厂房前,记忆之河隨着时光倒流,记忆如同一幅幅画册再现在眼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扑面而来。我们是岁月中的过客,记忆是生命中的轮回。前世的尘,今世的风,告别岷山是我们这代军工人最大的悲哀!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不知不觉中,我游荡到了曾经的岷山厂办公大楼。厂办公楼原来是歩兵学校的办公楼,是苏联人援建的,岷山厂进驻后又成了工厂机关各科室的办公场地。厂部、厂办、劳資科、财务科、宣传科、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保卫科、工会、纪委、团委、组织部、广播站、电话总机、小车班、计划生育等都云集在办公大楼。这座大楼里的人有过骄傲,有过辉煌。这座大楼里的人曾把握着工厂的命运,决定着工厂的生死。望着残破的办公楼,我仿佛看到技术科那一堆日本摩托车零件在哭泣。我站在大楼会议室窗外仿佛听见那场决定岷山厂生死命运的会议,仿佛看见那份让岷山人美梦破灭的四点意见。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十五、告别岷山

我不想评论这座大楼里的人功过是非,我也没有心情和资格来评说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办公楼如今成了危楼,大门紧闭破烂不堪,没有了往日人车来往的繁荣。大楼四周杂草任意的生长,仿佛想要掩盖过去的痕迹。面对这些静默的建筑物,我无言以对,它们佇立在这里,以洞察岁月的心境坦然面对风霜雨雪,阅尽人情冷暖!岷山往事把我们的思绪完全带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带回到那个只讲奉献的时代。应该这样说,那个时代的人,是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曾经支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亲历岷山厂的变迁,花开花落春去秋来,我伫立在它们的面前,只有仰而视之,顿感我陪它们的三十几个寒暑,只不过是南柯一梦而已。岷山人的命运如早已飘落凋零,曾经的军工早已被国家历史遗忘,在轰轰烈烈的中国变革中,被彻底淹没。有谁还会记得岷山军工前辈们的努力和信仰?有谁还会记得那个曾经砥砺奋进的岷山军工? 岷山往事,岷山人承载了一代军工的记忆。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告别岷山,我们的时代在改革中燃尽。告别岷山,我们只能这样简陋的告别。来不及打点新的行程,就急匆匆走到了退休的年令。倚着斜阳在故地漫步,踏着杂草丛生曾经走过的小路重温往事。仿佛又回到岷山无限辉煌的时光,又做起岷山昔日无限荣光的梦。荡漾在昔日岷山的往事中,当我伫立其间,内心更多的只是一份对过往的凭吊与辞别。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岷山厂区很多遗存现在还依稀可见,这些工厂建筑现己淹在荒草之中破败不勘。昨日不在,尘埃中的往事盘旋落在告别人的心上,一点一点被吞噬绝望。告别心中的隐痛,告别枪声中的岷山,军工人的心早已锈蚀,仅在岷山人的记忆深处留下一抹锈红,并愈来愈淡⋯⋯告别岷山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工厂没有了,军工没有了,枪声没有了,从前的一切回不到现在,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失去记忆,失去往事。告别远去的辉煌! 告别昨天伤痛! 告别昨天的我们! 告别今天不在的岷山! 告别我们最后留在心中的岷山!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繁华落尽四十年,西北第一枪厂的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