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警惕全球糧食危機爆發


灰犀牛?警惕全球糧食危機爆發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之際,除了公共衛生類用品和藥品短缺外,糧食供應安全問題也漸漸浮現出來。多個國家對農產品限制出口。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也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他呼籲,全球須立即採取行動,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糧食供應鏈的衝擊。


應對糧食危機,多個國家叫停糧食出口


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3月28日,埃及貿易和工業部長內文·賈梅決定,自3月28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

據媒體報道,除了埃及之外,限制農產品出口的國家有越南、哈薩克斯坦、泰國、塞爾維亞等。其中,越南令大米出口商們至少到3月28日之前,都暫停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哈薩克斯坦將對11種農產品實行限制出口;泰國3月26日起對雞蛋進行為期7天出口禁令;塞爾維亞也已宣佈暫停出口葵花籽油等農產品。

最早宣佈出口糧食的國家越南早在3月24日,海關就宣佈從零時開始,各種大米產品都要被列入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越南是國際上的大米出口大國,是僅次於印度和泰國的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國。

越南雖然是大米出口大國,但是本國的庫存並不多,當前越南的大米庫存僅為100萬噸,在當前的形勢來看,對越南確實是壓力不小,而越南準備在6月15日之前儲存19萬噸大米。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高級經濟學家表示,由於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各國民眾和政府恐慌性囤積食品,食品通脹可能即將來臨,一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可能一觸即發。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程國強也認為,如果後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引發全球糧食危機的風險將是大概率事件。

程國強認為,疫情對全球糧食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加之部分國家蝗災影響糧食生產,有可能會惡化全球糧食市場預期,形成各國搶購、限賣及物流不暢的恐慌疊加效應,導致國際糧價飆升。

日前,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官方網站上,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Maximo Torero Cullen特別發文,陳述如何減輕疫情對全球農業和糧食系統的衝擊,其中強調了全球貿易必須持續開展,同時要著手加強緊急糧食援助能力,並完善脆弱人群安全保護網。


中國自給率較高,目前暫無需擔心


有外界聲音擔憂中國的供應或將受到影響。在國內許多專業人士看來,我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但也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手上依然有不少應對的"王牌"。


灰犀牛?警惕全球糧食危機爆發

目前,我國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穀物自給率超過95%。這是因為,我國曆來有重視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傳統,糧食生產能力強,依賴進口程度較低。我國每年進口糧食1億多噸,主要以大豆、粗糧等為主,大米、小麥進口一般分別為200萬噸、400萬噸,佔國內消費總量分別為1%至2%,主要起品種調劑作用。即便不進口也不會影響供給。這裡要感謝袁隆平院士。

同時,我國擁有完備糧食儲備調控體系。近20年來,我國建立並不斷完善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體系和協調機制,從目前來看,我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無論中央儲備糧還是地方儲備糧,都非常充裕。第一財經的報道指出,截至2018/19市場年度,中國期末水稻庫存約1.15億噸。據此,在不進口的前提下,此規模可以供全中國人民可以吃9個月。

並且,今年春耕形勢良好,夏糧豐收有保障。目前我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各地正在全力組織春耕生產,保障夏糧豐收。

我們國家一直堅持18億畝耕地的紅線,這是非常具有戰略思維的,在和平時期我們可以通過國際貿易來滿足我們所需的糧食,但是一旦在國際形勢緊張的情況下,這些耕地可以保障我們糧食自給自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