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過!從石板房到電梯房

這是一個懸崖上的村莊,地處小江流域河谷地帶的石頭山上。村裡到處都是凸凹不平的大石頭,崎嶇的道路上還堆著不少碎石。“大石坪”這個地名,形象又貼切。

村民就地取材,用無數的大小石塊在陡峭的山坡上壘起了牆,或是用摻雜著碎石的泥土夯築了牆,再蓋上薄石板,就成房屋。在風雨和歲月的侵蝕下,這個小村莊顯得很破舊。只有山坡上種的金邊蓮有點綠色,村裡幾棵開得鮮豔的夾竹桃透露著春意。

直过!从石板房到电梯房

會澤縣大海鄉小江村大石坪村民小組全貌。

大石坪是會澤縣大海鄉小江村的一個村民小組,坐落在地震斷裂帶上。河谷兩側的高山十分險峻,壁立千仞,植被稀少,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當地平均海拔1040米,年平均氣溫29℃,屬於典型的乾熱河谷氣候。大石坪小組有34戶113人,其中貧困戶23戶78人,今年將全部搬遷進會澤縣城以禮安置點,實現從石板房到電梯房的“直過”。

會澤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治本之策,作為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舉措。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點項目總佔地面積3270畝,項目總投資83.6億元,總建築面積226萬平方米,建安置房271棟,安置總人口19298戶8125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835戶62768人、同步搬遷人口4463戶18489人。

直过!从石板房到电梯房

師祖文老家的住房。

師正翠家就在大海鄉小江村委會大石坪小組。記者走進她家時,她正在水龍頭前洗菜。這個瘦瘦的女孩,個子高挑,衣著和精神面貌與環境顯得很不搭配。她家的住房和大部分人家的一樣,唯獨一間小房子上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比較搶眼。

但是在村裡,她家和別家最大的不同在於,兄妹倆都是大學畢業生。小翠2015年考上雲南大學,2019年畢業,現在正在備考工作崗位,目前在小江村委會當信息員。她的哥哥師正平,2015年畢業於雲南大學,2019年進入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現在羅平工作。一家4口有兩個大學生,在這個小村子裡,僅此一家。

直过!从石板房到电梯房

師正翠在院子裡洗菜。

小翠的父親師祖文,53歲,母親李老存,50歲。這些年,師祖文不是沒想過重新翻修房子,但是他們認為,還有比修房子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供兩個孩子讀書。“娃娃從小聽話,上進,讀書用功,學習好”,這是師祖文兩口子最開心的事。

房子只能對付著住。房子是毛石塊壘的牆,有的地方糊了點泥漿,有的地方乾脆連泥漿都沒有,就是用“響石”堆起來的。師祖文說,他家從上幾輩就一直住在這個村,他這一輩有兄弟5個,一人一間房,連成一排。房子是師祖文的父親蓋的,老人家今年80歲了,身體還硬朗,老兩口和師祖文的五弟一起生活。

師祖文家2016年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3月,一家4口將搬進以禮街道新城二期以禮佳苑小區一棟80平方米的電梯房裡。老家的石頭房子將按政策規定拆除。

直过!从石板房到电梯房

師祖文一家在地裡勞作。

“十三五”期間,會澤大海鄉共搬遷進城安置3327戶13002人,佔全鄉總人口的43.33%。其中整村搬遷3個行政村104個自然村。小江村搬遷進城300戶1163人,師祖文家所在的大石坪就屬於整村搬遷。

“我想等兩個娃娃讀完書,看情況再決定要不要蓋房子。沒想到娃娃書讀完了,自己卻可以搬進縣城,再不用蓋房子了!這真是做夢都沒想到的好事情啊,感謝黨的政策好!”說到這裡,師祖文笑了起來。

村子的懸崖下,河壩裡的幾畝薄田就是師祖文全家的主要生活來源。已經開春了,夫妻倆盤算著給其中一塊地種上花生,他們忙著整理地塊,把大的土塊敲碎,小翠幫忙清理雜草。旁邊有的人家已經在平整水田,準備栽秧,拖拉機的轟鳴聲迴盪在寂靜的山谷裡。

李老存說:“家裡有5畝田,就是種水稻,年底賣點穀子,能有六七千塊錢收入。這些年,穀子收完後我就去昆明打零工。那幾年,家裡兩個孩子要上學,娃娃學習好,我們只有硬扛著。現在把他們供出來了,以後的路要他們自己走了。”

師祖文對進城充滿了信心。他說,老家這裡交通和醫療都不方便,種點蔬菜都難賣,有點病只能耐著熬著。“聽說那麼多人都能搬城裡去了,我也很想去。進城後,姑娘找到工作,就再也不會在這裡了,再也不會回農村種地了!”

師祖文身有殘疾,家裡還差著小額貸款,他說現在國家政策好,姑娘讀書時有助學金。搬進城自己可以去扶貧工廠打工,只要身體允許,能做什麼就做點什麼,反正也不閒著。

師正翠說:“村委會信息員的活計不多,工作也不累。我得空就看書,準備就業考試。如果考不上就找個工作先幹,生活是向前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對於進城,小翠充滿了期待。這些年來,兄妹倆在外讀書,開闊了眼界,離開這個村子已經成為他們一再思考的話題。她和哥哥曾經商量,不用兩年,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爸爸媽媽從這裡接走。走出了大山,即便父母不能做什麼,他們也可以把二老養起來,因為他們已經有這個能力了。

小翠說:“國家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提前實現了我們的心願,我們一家人很幸福。進城以後要帶爸爸去檢查身體,做進一步的治療,讓他早點好起來。”

說起丈夫的病情,李老存情緒一度失控,流下了眼淚。小翠輕輕地拉著媽媽的手,安慰著她。李老存說,兒子找到工作後,除了供妹妹讀書,還給家裡添置了電視機、電磁爐等電器。一家人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點滴改變著家庭的貧困面貌。他們堅信,好日子還在後頭。

春暖花開,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緩解,社會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就在記者採訪時,村黨總支書記顧學波來通知他們3月24日搬家。

3月23日,小翠開始收拾簡單的行李。雖說東西不是太多,但床、鋪蓋、行李、炊具、餐具、洋芋、大米等湊起來也堆滿了小小的院子。

直过!从石板房到电梯房

師祖文一家準備搬離故土。

24日一大早,提前聯繫的小貨車來到村頭,一家子把頭天收好的東西搬出石板房,裝上了車。師正平正在從羅平縣趕回來,直接到會澤新城相遇。搬新家的日子,一家子要享受團聚。

小翠和爸爸媽媽坐上車,小貨車開始在小江河谷蜿蜒的盤山公路上慢慢地行駛,揚起了一路灰塵。

兩個多小時以後,臨近正午,車子來到了會澤新城。熱鬧的以禮佳苑小區裡,各地的群眾正在搬遷入住,人聲沸騰。

直过!从石板房到电梯房

會澤縣易地搬遷縣城安置點二期西片區。

會澤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二期項目第一批搬遷群眾來自全縣17個鄉鎮,共計4658戶20052人。

在大海鄉、以禮街道工作人員和新城志願者的引導下,師祖文快速辦完了手續,領到了鑰匙。

其他搬遷群眾和志願者們七手八腳把他家的物資下了車,抬上電梯,搬進新家。

直过!从石板房到电梯房

師祖文在會澤新城的電梯房新家。

看著寬敞明亮的新家,一家人難掩心裡的激動和興奮。談到將來的打算,師祖文笑著對記者說:“以後就住在這裡了,等安頓下來,我就出去找到點活計幹。”(記者:高興貴 通訊員:陳耀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