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籌“抗跌”屬性凸顯,4維度篩選抗跌績優股

近期,A股由前期的連續調整逐步轉為盤整,市場呈現出結構性分化。但市場情緒一直維持低迷,兩市成交量也較前期有明顯下降。

當市場情緒出現回落後,彈性較強、前期累計漲幅較大的品種往往會出現較長時間的估值迴歸,而低估、穩定增長的品種往往會受到資金避險情緒的影響表現的更為抗跌。

藍籌“抗跌”屬性凸顯

數據統計顯示,3月5日至3月30日,即上證指數自本輪反彈高點3074點開始回落以來,累計下跌10.68%。前期累計漲幅相對較大的鋰電池、元器件、半導體等科技類板塊累計跌幅均超過15%,部分個股甚至出現股價自高點以來腰斬。而銀行板塊在期間內僅下跌7.6%,基礎建設板塊僅下跌4%,電力板塊僅下跌5.74%。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估值較低、增長較為穩定的行業板塊及個股在市場調整的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抗跌性。

藍籌為何持續“抗跌”?

權重板塊近期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一方面是它們本身具備較強的投資價值,投資者持股相對堅定,不會因為短期的波動就輕易賣出持股,另一方面擇時由於市場流動性及風險偏好較此前有明顯收斂的時期,資金會由彈性較強的品種向安全性較強的品種出現流動,那麼,低估值、資產負債健康、增長穩健的品種有望受到資金持續流入,從而起到穩定股價的作用。

哪些還有機會?

在市場存量博弈的環境下,當市場風險偏好得到提升時,資金往往會對於高成長性的板塊有較強的關注。而當市場風險偏好下降或對未來預期悲觀時,防禦性品種通常被認為是資金的較好的避風港,對於資金的吸引力會明顯加強。因此,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外圍股指波動加劇的環境下,估值較低、增長較為穩定的行業板塊及個股在自身價值體現以及資金避險情緒的作用下,會表現出更強的韌性與抗跌性。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免責聲明】本資料為公開數據彙總整理的結果,可能存在不準確性,僅供參考。本資料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亦非作為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它標的的邀請。平安證券不對因使用本資料而導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平安證券對本資料擁有最終解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