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耍賴,倒地大哭到底要不要哄?

蘇紅育兒


轉自網絡:

當我們面對那個一言不合就倒地耍賴的小人兒,經常會顯得束手無措,哄也不行,罵也不好,到底該如何處理好他的情緒,再和他講道理呢?

小孩子就像電影裡的外星生物,動不動就溝通無力,一言不合還大哭大鬧、滿地打滾。在家裡打滾還算是給面子的,每當孩子當街奔潰,路人投來的目光已經很讓當媽的尷尬了,這時候再開吼兩嗓子感覺更丟人。

下面隆重介紹:三步對抗耍賴法

1

Stabilize your emotions

穩住自己的情緒,頂住壓力

人都是有情緒的,孩子有,我們也有。當孩子已經情緒崩潰了,媽媽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就特別重要。就像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有的媽媽有疑問:我們又不是和孩子打架,存在兩個巴掌嗎?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在1962年創建的“父母效能訓練(PET)”中,就提出了這個觀點。PET傳授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其中就有一個“問題歸屬權”技巧。

假如寶貝想吃烤腸,你同意了,孩子情緒很好,你也很好——無問題;

假如寶貝想吃烤腸,但被拒絕,產生不滿情緒開始哭鬧——孩子擁有問題;

假如寶貝被拒絕後大哭大鬧,你想盡快制止她卻不成功,你生氣發火——你們雙方就都有了問題。

就是說,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只是孩子擁有問題,我們解開這個結就好。但如果家長也有了情緒,那就是產生了矛盾,真正升級為一場親子衝突了。

尤其在公共場所更讓人難堪,媽媽很容易為了速戰速決、擺脫丟臉的處境而點燃情緒。

到底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臉皮厚一點。誰愛看誰看,愛怎麼想怎麼想,你在一個陌生路人眼中的形象,並沒有比你和女兒的親子關係來得重要。

想通這一點,就不會受外界壓力的影響,按部就班來疏通孩子的情緒。

2

Don't rush to take action

不急於採取行動

哭一會兒沒關係

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之後,就是實際行動了。首先,不要著急制止孩子哭鬧、耍賴的行為。即使我們大喊著“別哭啦!”、“你別鬧了!”、“趕快給我起來!”,孩子也聽不進去。你想啊,小傢伙這會兒的哭聲多大啊?她的腦海中只能迴響著自己的聲音啊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陷入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目標設定,根本沒心思聽你的話,更不會照做。與其馬上採取行動,讓他覺得“使出這招我媽有反應了,管用啊!”進而變本加厲,不如就讓他哭兩聲。

不過,哭不等於放任,更不等於不聞不問。第一步永遠是共情,“共情”是為人父母的基礎。一個家長做父母的能力,說到底是他/她追溯童年的能力。

首先就是要讓她明白哭、耍賴是不解決問題的。

接著,清楚地告訴孩子我要做什麼。

然後就站在她旁邊安靜等著,讓她明白,哭對媽媽不管用,不是能幫你達到目的的手段。

這期間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用肢體語言表示安慰,例如拉拉手、抱一下,讓她感受到媽媽的拒絕並不代表不愛她了。

3

Seize the moment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創造暫停緩和情緒

抓住時機有效溝通

暫停時,如果孩子接受溝通,我們就可以說明理由。

當然,天下沒有容易擺平的小孩兒,尤其是正在耍賴的孩子。大部分情況下,孩子會拒絕聽我們說什麼,甚至敞開嗓子,掀起新一輪“血雨腥風”。

試試用其他方法制造暫停,尤其是對孩子來說有遊戲性質的,可以緩解情緒。一旦孩子的情緒能從高峰迴歸到平穩,一切就好辦多了。

上面幾步看起來簡單,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可能經歷“哭鬧——溝通——哭鬧——再溝通”的好幾輪反覆。

每一輪反覆都讓我們懷疑,是不是又回到了原點,自己的努力一再白費,“怎麼說都不管用呢”、“一點兒也聽不進去”、“嘴皮子都磨破了”…心煩意亂之下,爸爸媽媽很容易發脾氣。

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應該拿出耐心來。我在觀察老公、反思自己的時候發現,有時候我們按捺不住脾氣,是因為那一刻我們忘記了彼此的差別,而是在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我給你講了好幾遍了,怎麼還是不聽?”、“也太不懂事了吧?”、“公共場合能這樣嗎?”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方法都是和我們完全不同的,若我們簡單粗暴地要求孩子完全符合成人準則,不是強人所難嗎?

和娃溝通的過程中,這些坑必須繞過

除了上面說過的三個步驟之外,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我們還要繞過這些“坑”,以免前功盡棄。

堅持你的原則和底線

已經說好的原則和底線,一定要堅守。在和孩子反覆溝通的過程中,無論如何,不能因為孩子一直哭鬧、耍賴、滿地打滾就讓步。

不要用獎勵的方式達到目的

許多家長會在育兒中採用獎賞的方式,譬如“你聽話這樣做,媽媽一會兒給你買個XXX”、“你現在別哭啦,一會兒媽媽給你買巧克力”…但其實獎賞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是讓我們暫時獲得了對孩子的控制權。

教會孩子如何控制情緒

孩子出現情緒崩潰、大哭大鬧、耍賴,往往是因為願望不能達成,產生了強烈挫敗感,但不知道如何紓解。

教孩子如何疏導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例如藉助一些情緒管理繪本,或者教孩子感覺脾氣爆發時先深呼吸、冷靜一會兒再說話,等等。

注意:這個學習過程可能很漫長,不要急功近利,以為對孩子講一遍就有用了。畢竟在情緒管理上,我們很多成年人都依舊在進修呢!

過激行為要糾正,但不能以暴制暴

有的孩子在耍賴、發脾氣時,可能會有一些暴力行為,例如打人、咬人,甚至一些大孩子還會罵人。這些行為當然都是應該糾正的,但無論何時不要“以暴制暴”。

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孩子不擅長疏導情緒的表現。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做的是教給孩子如何面對自我、引導情緒的正確方法,而不是盲目用暴力制止。

有人說,但光講道理沒用啊,孩子根本不聽啊!——可這不是很正常嘛?不可能我們對孩子講一次道理就能奏效一輩子啊。

家長採取打罵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不是因為講理沒用,而是因為嫌太慢,總想速戰速決。但孩子的成長可沒有快進鍵啊。我們總想著快,傷的會是孩子的心。

其實,遠離對孩子“大吼大叫”也並不難。只要能真正理解:

“三步對抗耍賴法”的核心思路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

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兩點,就能避免激烈情緒的碰撞,遠離甚至體罰的錯誤育兒方式。因為要快樂育兒,必須心中時刻有愛。而這,不正是我們為人父母該有的天性嗎?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可愛的嚶嚶醬


不哄,讓他自己鬧一會自己都不哭了!如果家長一次兩次妥協這個問題。寶寶以後每次都會用這個方式去解決問題!因為孩子知道這套方式有用!

不哄他不代表這件事情就過去了,等孩子不哭鬧的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跟他溝通,問他為什麼哭?心裡的真實想法!不要以家長高姿態的方式去跟他溝通,要真正的走近孩子的內心!

這樣多做幾次,孩子就不會再亂髮脾氣哭鬧了!他也會知道跟父母怎麼溝通怎麼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