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耍赖,倒地大哭到底要不要哄?

苏红育儿


转自网络:

当我们面对那个一言不合就倒地耍赖的小人儿,经常会显得束手无措,哄也不行,骂也不好,到底该如何处理好他的情绪,再和他讲道理呢?

小孩子就像电影里的外星生物,动不动就沟通无力,一言不合还大哭大闹、满地打滚。在家里打滚还算是给面子的,每当孩子当街奔溃,路人投来的目光已经很让当妈的尴尬了,这时候再开吼两嗓子感觉更丢人。

下面隆重介绍:三步对抗耍赖法

1

Stabilize your emotions

稳住自己的情绪,顶住压力

人都是有情绪的,孩子有,我们也有。当孩子已经情绪崩溃了,妈妈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就特别重要。就像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有的妈妈有疑问:我们又不是和孩子打架,存在两个巴掌吗?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1962年创建的“父母效能训练(PET)”中,就提出了这个观点。PET传授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其中就有一个“问题归属权”技巧。

假如宝贝想吃烤肠,你同意了,孩子情绪很好,你也很好——无问题;

假如宝贝想吃烤肠,但被拒绝,产生不满情绪开始哭闹——孩子拥有问题;

假如宝贝被拒绝后大哭大闹,你想尽快制止她却不成功,你生气发火——你们双方就都有了问题。

就是说,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只是孩子拥有问题,我们解开这个结就好。但如果家长也有了情绪,那就是产生了矛盾,真正升级为一场亲子冲突了。

尤其在公共场所更让人难堪,妈妈很容易为了速战速决、摆脱丢脸的处境而点燃情绪。

到底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脸皮厚一点。谁爱看谁看,爱怎么想怎么想,你在一个陌生路人眼中的形象,并没有比你和女儿的亲子关系来得重要。

想通这一点,就不会受外界压力的影响,按部就班来疏通孩子的情绪。

2

Don't rush to take action

不急于采取行动

哭一会儿没关系

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之后,就是实际行动了。首先,不要着急制止孩子哭闹、耍赖的行为。即使我们大喊着“别哭啦!”、“你别闹了!”、“赶快给我起来!”,孩子也听不进去。你想啊,小家伙这会儿的哭声多大啊?她的脑海中只能回响着自己的声音啊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陷入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目标设定,根本没心思听你的话,更不会照做。与其马上采取行动,让他觉得“使出这招我妈有反应了,管用啊!”进而变本加厉,不如就让他哭两声。

不过,哭不等于放任,更不等于不闻不问。第一步永远是共情,“共情”是为人父母的基础。一个家长做父母的能力,说到底是他/她追溯童年的能力。

首先就是要让她明白哭、耍赖是不解决问题的。

接着,清楚地告诉孩子我要做什么。

然后就站在她旁边安静等着,让她明白,哭对妈妈不管用,不是能帮你达到目的的手段。

这期间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示安慰,例如拉拉手、抱一下,让她感受到妈妈的拒绝并不代表不爱她了。

3

Seize the moment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创造暂停缓和情绪

抓住时机有效沟通

暂停时,如果孩子接受沟通,我们就可以说明理由。

当然,天下没有容易摆平的小孩儿,尤其是正在耍赖的孩子。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会拒绝听我们说什么,甚至敞开嗓子,掀起新一轮“血雨腥风”。

试试用其他方法制造暂停,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有游戏性质的,可以缓解情绪。一旦孩子的情绪能从高峰回归到平稳,一切就好办多了。

上面几步看起来简单,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可能经历“哭闹——沟通——哭闹——再沟通”的好几轮反复。

每一轮反复都让我们怀疑,是不是又回到了原点,自己的努力一再白费,“怎么说都不管用呢”、“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嘴皮子都磨破了”…心烦意乱之下,爸爸妈妈很容易发脾气。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应该拿出耐心来。我在观察老公、反思自己的时候发现,有时候我们按捺不住脾气,是因为那一刻我们忘记了彼此的差别,而是在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我给你讲了好几遍了,怎么还是不听?”、“也太不懂事了吧?”、“公共场合能这样吗?”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方法都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若我们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完全符合成人准则,不是强人所难吗?

和娃沟通的过程中,这些坑必须绕过

除了上面说过的三个步骤之外,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绕过这些“坑”,以免前功尽弃。

坚持你的原则和底线

已经说好的原则和底线,一定要坚守。在和孩子反复沟通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孩子一直哭闹、耍赖、满地打滚就让步。

不要用奖励的方式达到目的

许多家长会在育儿中采用奖赏的方式,譬如“你听话这样做,妈妈一会儿给你买个XXX”、“你现在别哭啦,一会儿妈妈给你买巧克力”…但其实奖赏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让我们暂时获得了对孩子的控制权。

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

孩子出现情绪崩溃、大哭大闹、耍赖,往往是因为愿望不能达成,产生了强烈挫败感,但不知道如何纾解。

教孩子如何疏导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借助一些情绪管理绘本,或者教孩子感觉脾气爆发时先深呼吸、冷静一会儿再说话,等等。

注意:这个学习过程可能很漫长,不要急功近利,以为对孩子讲一遍就有用了。毕竟在情绪管理上,我们很多成年人都依旧在进修呢!

过激行为要纠正,但不能以暴制暴

有的孩子在耍赖、发脾气时,可能会有一些暴力行为,例如打人、咬人,甚至一些大孩子还会骂人。这些行为当然都是应该纠正的,但无论何时不要“以暴制暴”。

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孩子不擅长疏导情绪的表现。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是教给孩子如何面对自我、引导情绪的正确方法,而不是盲目用暴力制止。

有人说,但光讲道理没用啊,孩子根本不听啊!——可这不是很正常嘛?不可能我们对孩子讲一次道理就能奏效一辈子啊。

家长采取打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是因为讲理没用,而是因为嫌太慢,总想速战速决。但孩子的成长可没有快进键啊。我们总想着快,伤的会是孩子的心。

其实,远离对孩子“大吼大叫”也并不难。只要能真正理解:

“三步对抗耍赖法”的核心思路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两点,就能避免激烈情绪的碰撞,远离甚至体罚的错误育儿方式。因为要快乐育儿,必须心中时刻有爱。而这,不正是我们为人父母该有的天性吗?

未来宝宝的汉字学习不要忽视哦~分享一个幼儿识字APP【猫小帅识字】。很多小宝宝都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我们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来教他识字。这个软件的课程丰富,还有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还能共度亲子时光!增进亲子感情!

更多孕产、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菓快乐育儿”


可爱的嘤嘤酱


不哄,让他自己闹一会自己都不哭了!如果家长一次两次妥协这个问题。宝宝以后每次都会用这个方式去解决问题!因为孩子知道这套方式有用!

不哄他不代表这件事情就过去了,等孩子不哭闹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跟他沟通,问他为什么哭?心里的真实想法!不要以家长高姿态的方式去跟他沟通,要真正的走近孩子的内心!

这样多做几次,孩子就不会再乱发脾气哭闹了!他也会知道跟父母怎么沟通怎么表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