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貧”有我③︱楊偉:“奮鬥,美好生活總會來!”

楊偉,巴中市巴州區紀委監委辦公室主任。2017年8月,楊偉隨同區紀委機關進入化成鎮土牆坪村開展幫扶工作。幾年來,楊偉堅持沉下去,貼著幫,從扶智扶力入手,因戶施策制訂的“問題清單”和脫貧奔康“施工圖”等幫扶措施得到上級充分肯定。2019年土牆坪村人均年純收入達13300元。

戰“貧”有我③︱楊偉:“奮鬥,美好生活總會來!”

土牆坪村新貌

2017年,巴州區決勝脫貧攻堅戰“衝鋒號”吹響,我從此便與化成鎮土牆坪村貧困戶李重威老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們這個村底子薄,沒有啥收入,你這個貧困戶家裡比較困難,不好幫哦……”進村時,一名村幹部就跟我說道。但出身農村的我,對農民有種特殊的感情,幫扶開始的那天,我便擬定了幫扶計劃——扶貧,就從扶智扶力開始。

戰“貧”有我③︱楊偉:“奮鬥,美好生活總會來!”

楊偉(左一)與幫扶戶李重威在田邊親切交談,瞭解春耕生產情況

從那以後,我週末經常騎著小摩托,拉上老人家需要的種子、農藥、化肥、地膜……再買些孩子喜歡的糖果、文具、玩具……來“串串門兒”。仗著自己身強力壯,又會點莊稼活兒,時不時地幫他家掏掏後堰溝、剷剷田傍埂、挑挑牛屎糞……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與李叔一家從陌生人變成了朋友。

李叔家因缺技術致貧,為解決他的具體問題,我多次與第一書記、村幹部研討,從國家大政方針出發,從扶智扶力入手,因戶施策制訂了李叔家的“問題清單”和脫貧奔康“施工圖”。積極爭取區紀委監委機關幫扶支持,對接區就業局對他的兒子進行培訓,並在海口市找了一份家裝工作,掐頭去尾,一年滿掙3萬多工資,成為全家脫貧主要經濟來源。李叔人也勤快,平時閒不住,荒廢的土地則成了他的包產地,每逢春耕和秋播時我都會把農技員請到他家指導生產,結合勞動力和市場情況幫他出出主意。幾年來,李叔靠著勤勞的雙手賣農家菜、售生態雞,吃穿有了保障,還有了餘錢零用。

在農村危舊房改造政策實施後,李叔家的老房子煥然一新,青瓦白牆,院落整潔,寬敞明亮,電通、水通、網通、路通,住著也更加舒心了。他常常跟我說:“小楊啊,現在要是拿城裡的房子跟我換,我才不得幹誒,現在這個院子住起才是真的方便、安逸……”

安逸的生活中也有小插曲,記得有一次李叔在田裡勞作,不小心摔傷了骨頭,得知情況後我急急忙忙地趕到他家,把他送到醫院做了全面檢查,並進行住院治療。出院後,李叔逢人便說:“國家的幹部好,政策也好,我們貧困戶繳費自付不超過10%,住院才繳了200多塊錢,真的是幫了我大忙啊!”

宣佈脫貧的那天,李叔斟滿了一杯酒,滿懷深情地對我說:“黨的政策是真好,以前我做夢也沒想過會過上現在的日子,這些日子,多虧了你幫忙啊。”“李叔,莫客氣!你看,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奮鬥,美好的生活不就來了嗎!”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回城的路上,李叔的話在我腦海裡不停地迴盪著,那是他發自內心的感恩,是大半輩子的感慨,更是老有所依的溫暖。脫貧不脫幫,我的扶貧故事還未結束,我還要繼續和他“擼起袖子加油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