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季來臨,用這種方法刷題可提升愉悅度和幸福感

過了六一兒童節,就進入了考試季,先是高考,然後中考,最後是中小學末考試。為應對考試,孩子們不得已都在刷題,刷多刷少而已。現階段,刷題似乎成了貶義詞,以及由此延伸至對我們傳統的熟能生巧哲學思想的否定。to 刷 or not to 刷?是擺在每個爸媽面前的問題。

正確的刷題觀

刷題有講究。正是因為毫無規矩和章法的胡刷濫刷,才搞砸了刷題的名聲和招牌。反之,合理地刷題、科學地刷題,不但能刷出好成績,還能刷出好心情,孩子也將從牴觸刷、被動刷逐步轉變為配合刷、主動刷。

打個比方,錯誤的刷題觀就像地毯式轟炸。不分知識點、不分孩子掌握程度,一味地用大量習題充斥孩子的課餘時間,爸媽只關心正確率、不深究錯誤原因。這種刷題方法很像是現代人濫用抗生素,或者是亂吃保健品,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傷害的是孩子對學科的興趣和解題的自信心。

正確的刷題觀是單發點射,或者是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小範圍機槍掃射。首先明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如果看得很準,就直接點射狙擊;如果無法做到非常精準,就對著大致的目標區域一梭子掃射。用最小的彈藥消耗獲取最大的殺傷率,也就是說要用最小的刷題量換取成績提升。而這種提升必須是短期內能看得到的,必須是和刷題直接相關的,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付出獲得回報,而這種小小的成就感將成為下一輪刷題的驅動力,從而不斷提升刷題的愉悅度和幸福感,形成良性循環。

刷題的驅動力

說到驅動力,在刷題這個層面上,學科興趣對內驅力的貢獻很小,畢竟短期內要重複做同一類型的題目,很難獲得解題後的快感。更多的是來自於成績的提升,任何一個學齡童,哪怕再頑皮、再不順服,看到自己成績上的進步,都會很開心。之後的刷題就會很配合,甚至很主動,進入到"喜刷刷"的狀態。

反之,如果成績沒有改善,或者那一類題目還是差錯率較高,說明爸媽沒有get到孩子的學科薄弱點。爸媽必須停止這樣的刷題方式,進行反省,否則將只是白白地消耗孩子的時間、精力和耐性。

鐵杵磨成針,也只能是一句諺語。每天面對一根不見任何變化的鐵杵,哪裡來的驅動力繼續磨下去。這種變化不一定是在朝夕間顯現,但假以一段時日進行成效評估,一定要有看得到的量變。這種量變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激勵,對爸媽來說,可以作為下一階段調整刷題策略的依據。

分步刷題法

以上是理論上的探討,下面談談陪孩子刷題的心得體會。

前段時間我發現娃的數學試卷中計算題差錯率較高。之前討論過除法豎式和方程(參見《陪娃做數學題可以用英語原版路線的方法》),今天來說說遞等式。我記得我上小學時叫四則運算,現在統稱"遞等式",也就是包含+-×÷和()的整數綜合運算,後面往往還跟著一句話"能巧算的要巧算",意思是即使答案正確,但是可以巧算的題目沒有巧算也算錯。

通常大家認為計算題出錯就是萬惡的"粗心",其實在我看來,這世上其實不存在"粗心"的說法。孩子用"粗心"來掩蓋概念理解不清、計算不熟練、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習慣不好等問題,爸媽用"粗心"來推卸對孩子的教育責任,自欺欺人(不過是粗心而已),期望"粗心"可以隨時間而自愈。

爸媽有責任幫孩子找到"粗心"的根源。你可能認為這是老師的職責所在,但現實情況是,老師管一個班四十多個孩子,授課、批改等重重壓力下不可能再有時間精力單獨輔導你的孩子。就算商業培訓班也是小班授課。瞭解自家孩子的只有爸媽,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和孩子接觸久了,孩子做題中的蛛絲馬跡都逃不過爸媽的法眼,只有爸媽才能洞悉孩子的學科薄弱點,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刷題,才能最大限度節省孩子時間精力上的支出,讓刷題更有成效、更愉悅。

又扯遠了,迴歸正題。通常大家認為,對付"粗心"的辦法,就是靠大量刷計算題來提高正確率。但是這種不分難度、不分題型的地毯式轟炸方法,往往收效不大,即使有效果,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事倍功半。

要事半功倍,就要提升刷題的針對性。一道遞等式算錯,其中可能包含了孩子多個學科薄弱環節,針對每個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出題給孩子做,這就是"分步刷題法"。

我將遞等式運算分拆成四步:

第一步,確保養成解題過程完整不省略的習慣。遞等式運算跳步驟是很多孩子易犯的毛病,偷懶也好,心急也好,差錯的隱患往往就躲藏在跳過的步驟中。而對爸媽來說,看不到完整的步驟,就像是病人找醫生看病,不詳細說出自己的症狀,醫生怎麼能有針對性的做檢查、開出特效藥方?

考試季來臨,用這種方法刷題可提升愉悅度和幸福感

第二步,劃分計算優先級,明確計算順序。我們都知道,四則混合運算中,()優先級最高,其次是×÷,最後才是+-。這個運算規則不能只停留在知識記憶階段,必須內化為技能。我採用的方法就是列超長的算式,讓娃用畫線的辦法指出優先級順序。我在小白板上隨心所欲地書寫長算式,不需要考慮計算結果是不是負數、除法能否除盡等問題,娃要做的只需要劃線,不需要計算。

考試季來臨,用這種方法刷題可提升愉悅度和幸福感

這其實是在訓練把一個長算式分解為若干模塊,再逐個擊破。只有把這一步練熟了,在下一階段出現類似75+25×11這樣的"偽巧算陷阱"才不會中招。

考試季來臨,用這種方法刷題可提升愉悅度和幸福感

第三步,尋找可以巧算的題目。所謂巧算,就是利用提取公因式、帶符號移動、數的拆分等方法,把數字湊成帶0的整數,以減少運算量。

考試季來臨,用這種方法刷題可提升愉悅度和幸福感

很多孩子拿到題目還沒看清楚就直接開算,審題不清是個通病。在巧算這一環節,更多的是依靠"數感",我採用的方法是給娃看大量遞等式題目,劃出其中可以巧算的題目,只劃不算。

考試季來臨,用這種方法刷題可提升愉悅度和幸福感

是不是看得眼暈,是不是要"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現在的小學數學的確比我們當年難很多。

第四步,計算能力過關。只有在第二、三步都基本過關後才能正式開始計算,為什麼?因為前兩步不過關,計算結果肯定是錯(該巧算的沒巧算也算錯),這樣的刷題就毫無針對性,不但讓孩子花費不必要的時間,還增加孩子的挫敗感。與其讓孩子在錯誤中摸打滾爬、摸索出規律,不如有針對性地分步加強各個薄弱環節。

總結

以上就是分步刷題法的一個實踐案例。主要是針對孩子有多個薄弱環節的學科知識點,方法就是:步驟分拆、單步訓練。要訣是必須是在上一步驟基本熟練後,才能進入下一步驟訓練。

事實證明,用分步刷題法進行遞等式加強訓練,收效是較快的。當娃看到試卷上計算題差錯率明顯下降,自己也很受鼓舞。這樣,下次對其他學科薄弱點進行刷題,娃就會樂於接受、積極配合,無形中增加了刷題的愉悅度和幸福感。

話要說回來,刷題再怎麼說也只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不值得高調推廣。尤其不可以在不理解數學原理的基礎上大量刷題、生搬硬套。對於數學這門學科,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在理解數學原理的基礎上,藉助多種解題工具進行分析思考,最終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以不變應萬變。但是在"唯分數論"大行其道的今天,為了在短期內快速加強鞏固學科知識點,降低失分率,適時用一下"分步刷題法",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