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堅持“刷題”,成績依舊不理想?背後原因家長要重視

無論在什麼時候,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是各位家長關心並且重視的關鍵。其中,不乏很多學生信奉“題海戰術”,深信只要一味地練習,總有一天可以掌握所有的題型,考試的時候也就胸有成竹。

但是,有的學生即使已經把歷年來的考試題型都做了個遍,也沒能考出自己理想中的成績,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一萬小時定律”迅速流傳開來。一萬小時定律,是由作家格拉德維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的定律。

據他所言,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高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而一萬個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這樣看來,這個理論好像支持了“刷題”這個舉動,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刷題方式都是正確合理的。

為什麼孩子堅持“刷題”,成績依舊不理想?背後原因家長要重視

實際上,心理學博士安德斯·埃裡克森隨後就在《刻意練習》一書中表達了他的觀點——從來不存在一萬小時的定律,這只是暢銷書作家對於心理學研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而已;另外,有些刻意的練習毫無疑問是在“浪費時間”的

安德斯博士說道:

“研究發現,已經訓練三四十年之久的醫生,在一些客觀績效指標的測量上,比那些剛從醫學院畢業兩三年的醫生更差一些。”

面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太過於依賴“練習”這件事情本身,卻忘記了在練習的過程中思考怎麼才能更高效、更出色地達成自己的目標呢?

孩子多做些題目固然是好事,但是盲目地刷題真的是適合孩子的方式嗎?很多家長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做了那麼多的題目,成績還是不見起色,而有些孩子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成績還比我家的孩子要好呢?”

為什麼孩子堅持“刷題”,成績依舊不理想?背後原因家長要重視

導致孩子刷題卻沒有效果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第一個原因,沒有目標地刷題

我們總是錯誤地認為,簡單的練習就可以提升學習水平。事實上,簡單的練習只能讓我們進入一個舒適的學習平臺。

在這個舒適區,我們擁有一定的能力去完成任務,同時也維持著自己最初的水平和錯誤率。由此可見,在刷題之前,先想想自己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才是關鍵之處

  • “數學的最後一道大題我應該利用多久的時間做出來?”
  • “基本的公式和計算題能不能不出錯?”

只有不斷地為自己樹立目標、再努力實現目標,練習才會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堅持“刷題”,成績依舊不理想?背後原因家長要重視

第二個原因,缺少思考地做題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在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思考這件事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也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做錯題目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每一次錯題是否都對孩子下一次的犯錯敲響了警鐘呢?

孩子是否能夠自覺主動地從錯題中總結出經驗、以免今後再次掉入同一個陷阱?沒有思考與反思地刷題,只是浪費青春年華罷了,不是嗎?

可見,我們抨擊的並不是刷題本身,而是隱藏在這個舉動之後的不思考、不作為的行徑。

在瞭解了孩子刷題沒有成效的原因之後,家長應當利用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努力幫助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在教訓中獲取成長。

為什麼孩子堅持“刷題”,成績依舊不理想?背後原因家長要重視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些什麼呢?

首先,做自己不會的題目——查漏補缺,把該拿的分拿到手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經常發現有很多孩子,甚至是成年人都很容易產生“我不可能做到”的心理,這就好像看到一座山峰,知道它山勢陡峭、而自己不擅攀登,於是便一次都還沒有嘗試過就直接放棄了。

這是一種很可怕也很可悲的心理。作為世界上獨立存在著的個體,我們為什麼不努力去勇敢呢?只有挑戰過、拼搏過,才會無論結果的好壞都能夠做到問心無愧。

因此,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身為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就是鼓勵孩子勇敢地查漏補缺、鑽研自己不會的題目。只有把自己所有短板都補上來,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原有優勢。

為什麼孩子堅持“刷題”,成績依舊不理想?背後原因家長要重視

其次,多熟悉易錯題目——跳出陷阱,拿別人拿不到的分

在考試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隱藏著陷阱的題目,目的就是考驗學生的細心程度和靈敏度。這些題目往往充滿“心機”,深知學生會犯哪些錯誤,便用一些易錯選項來混淆視聽。

面對這些“易錯題”,我們可以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推薦孩子購買一些易錯題型的資料和練習冊、多掌握一些易錯題的出題方式,看看自己是否也會“中招”。

《戰國策·趙策一》有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孩子若是也能夠做到銘記錯誤的原因,為後來做題的過程提供借鑑的話,一定能夠拿到其他容易犯錯的學生拿不到的分數。這樣一來,也就能夠與其他同學拉開差距,成為班級中的佼佼者,最終完成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為什麼孩子堅持“刷題”,成績依舊不理想?背後原因家長要重視

最後,做適當的難題——練就良好的考試心態,學會在失分中得分

平日裡,對於比較難的題目,很多同學都是望而卻步的,總是認為自己在考試的時候肯定沒有能力做出來最難的題。

其實,這種錯誤的觀念最關鍵的誤區就在於——這些同學因為平時做不出來難題就一直不去做,殊不知將難題做出來確實重要,但還有比這更加重要的事情,就是積累經驗、磨練心態。

做不出難題的情況固然使人焦躁不安,但是隻有在平常多犯錯、多見識難題,才能在考試的時候不慌不忙、心態平和地發揮出自己最出彩的水平。

要知道,“失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一次失分就認定了自己再也得不到這些分數,從而放棄了更多得分的機會。

身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記得給孩子傳達這樣一個價值觀念——難題能夠練就良好的考試心態,鼓勵孩子學著在失分的過程中得分。

為什麼孩子堅持“刷題”,成績依舊不理想?背後原因家長要重視

如果各位家長的孩子正處於這種“寫了很多作業,成績卻仍然不太理想”的狀態之中,一定要在反思孩子現有的學習方式之後、找出導致孩子出現學習問題的關鍵性因素,再嘗試一下文章中所提及的改正方式、積極主動地幫助孩子探索學習之路。

這樣一來,在父母的鼓勵、支持和幫助之下,相信每位同學都能夠擺脫盲目的“題海戰術”,做到一邊學習一邊思考,畢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嘛。

在此,也祝願每位家長都能夠成功幫助自己的孩子取得學習上的進步、並且成長為自己理想中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