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能打動或拯救人的靈魂嗎?

攝影微談


情感就是人對於自己,對於自己與周圍世界關係的一種主觀的態度和評價,它與人的需要,慾望和理想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烈的主觀傾向性。情感在審美心理活動中,一方面誘發各種心理因素積極參與創造活動,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個環節的心理活動中,使整個創作活動都感染上情感。正如光對攝影造型的表現力起著關鍵的作用一樣,任何一項攝影要素,如:構圖、影調、色溫、光圈、速度等等的處理,都與藝術攝影的表現力緊密相關。然而,我想要談論的表現力是除了攝影的基本要素以外的東西,那就是情感。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於情。”畢加索也說:“藝術是時代的索引,任何一個時代的特殊感情都會誘導出與這些情感一致的藝術形式。”還有人這麼說:“藝術是性靈和人文交融的產物,如魚得水。”人能創造有靈魂的藝術,也能被其打動。



嗨皮的萵筍


藝術源於生活,只有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都能拍出讓人動容的照片,才是一個攝影師的靈魂所在。我覺得拍生活照,注意構圖和畫面整潔,並帶著發現美和發現愛的眼睛 去拍,應該都不錯。攝影本就源於生活,只要你的作品有特點,足夠可以打動一個人。

攝影藝術,攝影藝術就是光與影的藝術,是使用照相機三腳架以及其它輔助攝影工具和技術手段,創造,創作出具有審美價值的攝影藝術作品。

攝影藝術的顯著特徵:審美性,價值性,造型性,再現性,客觀性,表現性,瞬間性,永恆性,藝術的詩情畫意的審美意境,深刻的內涵主題。

攝影藝術在創作中:

在創作人物的時候,“用光寫人”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用光影刻畫人物的內在神韻。

在創作風光攝影的時候,通過對大自然景物的描繪,“以物言志,抒發情感”,賦予攝影人的思想內涵。

攝影藝術創作的最大的特點:攝影人必須具有攝影文化藝術底蘊,攝影的審美觀察力,攝影的創新創造性,攝影的審美鑑賞力,攝影的審美價值。

攝影是高科技和審美藝術碰撞的共同體,如果你不能很熟練的掌握攝影技術技能,再高審美能力,你很可能一幅攝影藝術作品也創作不出來。更不用說打動人。


創客9號站


我認為可以,因為攝影的初衷是為了把更美的風景分享給更多的人,當今生活和工作很多人都很忙碌,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忽略掉身邊的良辰美景,攝影帶來的不單單是一種欣賞,還有更多的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感動,是心靈美麗的象徵,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憧憬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9bf018cdfa874f5c9c9067abcbf39e5d\

渡心先生


可以,總有一張照片會觸動你的心靈




Niconicos


大家好,我是心墨,今天我來談談這個攝影藝術能不能打動或拯救人的靈魂問題。我個人認為能不能被一件藝術作品打動,一方面是取決於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內容,另一方面是取決於觀看者本身的欣賞水平。下面我來具體談談:

一·反映現實社會的,直擊心靈化的藝術作品能打動大多數平凡的人

我每次看到下面這幾幅圖片時心中在總會怒火燃燒,我想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不能忘記這屈辱的歷史

畫面中是一個日本士兵抱著一箇中國的小男孩,你可以看到日本士兵那邪惡的微笑和中國小男孩那種極不高興恐懼交雜的表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上面是日本士兵和中國女孩的合照,婦女和兒童天生是需要人們去關愛的,但在戰爭中卻和魔鬼相遇。

最後一張是一個飢餓的非洲小孩,她已經餓得快支撐不住身體,但後面卻有隻禿鷲在盯著她,我們不願意往下想。

二·殿堂中的的藝術,只有有一定欣賞水平的人才如視珍寶

這幅圖我不用多說了,是中國頂級國寶,掛在人民大會堂。是中國國畫大師傅抱石和關山月作畫,毛主席題詞作品。

這張是世界級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普通民眾真不知道她好在哪裡,只知道是天價作品,所以欣賞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

今天我就說這麼多,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指正,總之我認為攝影藝術作品是可以打動人的,是可以拯救人類靈魂的,只是藝術類別不同,欣賞者不一樣罷了。我是心墨,歡迎大家關注,謝謝大家!


心墨書法


我喜歡拍攝人文題材的照片,在不干擾被攝者的前提下,儘量抓取最有特點和打動人的瞬間……。



遠來的風度


能,攝影也是一門藝術,好的攝影作品就像好的繪畫作品和雕塑作品一樣,都會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產生良好的社會凡響。




塑說青島


從個人層面來說,照片是記錄時間和空間的語言,人的一生中,可能要經歷無數的人和事。可能有些人和事,會對我們造成一輩子的影響,如果可以用照片記錄下一生中所有的重大經歷,有一天當你安靜的坐下來看看這些過去的時間,過去的事情,過去的人,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

從社會層面來說,相對影響也是不一樣的。當我們翻開歷史的一幕幕,一些記錄歷史的老照片,總會讓我們內心難以平復。很多經典的照片,不管是記錄戰爭、災難、瘟疫、饑荒還是其它領域的大事件,這些照片都是人類永恆的瞬間,它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和一代人的記憶。假設人類能夠提前五千年發明相機,那我們這些後人,在面對千年的歷史時刻時,心態和意識將是難以用語言表達。

當然了,“攝影藝術能否打動或拯救人的靈魂”這一問題上,我認為是能夠打動人類靈魂的。這個需要有前提的,符合這些前提條件,照片就會與人的內心產生共鳴。照片的視角傳遞的信息或情感能否被感應,與人的個體存在差異。只能是存在相同的頻道,才會有共振效果。能夠打動靈魂的照片,它一定抓住人內心中某些柔弱的地方。能夠把那種意識和感覺,無限放大出來,震撼人心。當然,這是攝影的魅力所在,同時也不是普通攝影師能做到的,所以稱為攝影藝術而非攝影。有種說法,三流攝影師拍的是人,一流攝影師拍的是靈魂。這個偏激的說法卻能夠反應攝影這個領域的特點,門檻不高,但是要做到真正的頂級攝影師,也不是常人能及的。

能打動人靈魂照片,未必是專業相機拍攝,影像背後,故事更加重要。生活中,有些人拿著手機,也能拍出很多給人影響深刻的照片。而有些人,每天長槍短跑到處跑,看似精良的裝備,卻沒有幾張出色作品。他們說的更多的,都是技術上的細節。其實,技術只是基礎,而不是核心。一個頂級的攝影師,肯定會有比普通人更加明銳的社會洞察力,比普通人更具備美學常識,最後再結合到自身的基礎專業知識,形成好的作品。

至於“攝影藝術能否拯救人的靈魂”,我想這個可能會因人而異,人的情感是複雜的,這個世界有些人是活在物質領域,他們的精神像一片荒漠,他們或許是無意識的,或許也是善良的,但同時也是麻木的。有些人是精神的動物,他們不太在乎物質的得失,更在乎對世界的認知,更在乎事物的真偽,他們太認真太敏感了。他們把自己的意識世界,築成一個個堡壘,自己永遠是這個堡壘的王者。有戰爭和和平,都失敗和勝利,有悲傷和沮喪。某一天,可能會因為一張不起眼的照片,改變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看法。甚至否定自己的過去,重新建立新的精神堡壘。



亮出視界觀


靈魂是藝術拯救的嗎 我認為靈魂是自己拯救的 任何方式都是一種手段 最終能起作用的還是自己


尚源齋


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