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以上攝影技術沒有長進,跟不上現在節奏怎麼辦?

攝影師馮凱旋


可以好好的學習一下,現在很多平臺都有公開課,比如抖音裡就有跟多大神、老法師。還有幾個攝影專業的APP等,都是學習的途徑


好攝之徒Delete


攝影想要有進步當然還是要多練,這樣的話你的作品也會跟著躲起來。

如果你不練習使用相機,那麼你對攝影的理解和攝影技巧就不可能提高。而如果你不常隨身攜帶相機,那你將喪失很多練習的機會。

這意味著你需要儘可能隨時扛著起碼一臺微單。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過著節奏過快的生活,我們很少停下來看看,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在一個環境呆久了就麻木了,許多捕捉精彩影像的機會也就這樣被我們錯過了。

在你的餘生每天24小時攜帶相機可能並不是一件難事,難得是學會慢下來,用一種你從來未曾嘗試過的不同眼光看待整個世界卻是一件需要你終身努力的事情。所以接下來的一條貼士就是想辦法慢下來,多看看身邊的美。

我最近遇到不少飽受“取景癱瘓”之苦的攝影師。

他們隨身攜帶著相機,將節奏放慢到足以看到周圍的攝影機會 —— 但是仍有一些東西會阻礙他們拿起相機拍下眼前的畫面,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取景癱瘓”。啥玩意??其實就是在某些情況下一些人會過於擔心周圍人對他的看法。“我會不會看上去很傻?”“別人會不會以為我在拍他們?”等等這樣的顧慮,還有就是我的照片會不會好看等等,管他?拍他丫的就對了!

多看書、多看別人的作品,然後儘可能地運用到你的攝影裡去,有了上述,你一定會飛快進步!加油!


Charles和Eric


攝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通過不斷實踐和學習來穩步提升。如果你10年以上攝影技術沒有長進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你一直在拍菲林;

菲林技術和數碼技術屬於攝影的兩個體系,雖然有共同的地方,但是在具體的細節上還是有很大差異,如果你一直在拍攝菲林,那麼跟不上現在的節奏屬於正常。

第二:你陷入了瓶頸;

學習攝影一段時間之後,很容易陷入瓶頸,這是最苦惱的時候,如果陷入瓶頸你也有可能會跟不上現在的節奏,但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突破瓶頸,一旦突破你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譬如通過學習藝術史、參觀畫廊、更換器材等等方式來突破瓶頸,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

第三:你沒有入門;

攝影入門和拍攝了多長時間沒有必然聯繫,有的人拍了一輩子都不明白光圈快門iso之間的關係,這種情況下跟不上現在的節奏也就情有可原了。

第四:你不會後期;

很多從膠片時代過來的攝影師始終無法邁過後期這道坎,數碼攝影的後期相當於膠片的暗房技術,缺失了後期,攝影就不完整,如果是因為後期原因,也會造成跟不上現在的節奏。

如果你是一個已經入門的數碼攝影師,在拍攝10年後,跟不上現在的節奏那就要努力去學習了,現在網絡資訊很發達,學習不是一件難事,從理論、到拍攝,到後期,都有很多教程和教材能給給你指導,踏踏實實的學習實踐就能進步。

由於這個問題比較籠統,也不瞭解您的實際情況,胡亂說這麼多,請勿見怪,請勿對號入座。

祝您拍攝愉快!


彌須


多看、多學、多實踐!

我認為攝影是一個可以深造一生的愛好。沒有什麼標準在衡量你的技術好壞,主要在自身,首先基礎的知識要掌握紮實並能靈活運用。其次多去收集和觀看一些大師的片子,去找靈感、去對照,這樣會從構思上得到啟發。多去學習,可以看書、視頻、聽語音教程等,風光大片都是學習的素材。最後就要去多去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去練習,然後在去對照找不足,當然也要找出自己的優點。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和名家多交流,最好能得到點撥指點。希望這樣的回答對你能有所幫助。


瞬間影吧


說實話,大哥這問題提的,實在是有點不知所措。就像一個開了十年車的老司機突然說,我特麼突然覺得我開車技術沒有長進啊,我是不是要多練練啊。。。

當然這是個玩笑話。攝影是門技術活,更是門藝術活。焦距、景深、光線、視角等等,同一張照片,其中一個因素的變化,就會導致最後成像不同。有的人就會覺得這樣拍好看,有些人會說那樣拍好看。而我們的目標就是努力做到讓自己覺得拍的好,然後大部分人看了也覺得拍的好就行。

攝好影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夯實的基礎,構圖原理、色彩運用等都是要信手拈來。想必您已經過了這個階段,其次就是高階學習,多去看看攝影展,能夠放到展廳裡的,絕對是經過鑑定的精品。

多學習多交流,攝影到最後,基本就到了藝術層面,所有有關文藝方面的基本都是這樣,那時候就需要靈感,對生活無微不至的觀察,還有熱愛。



淮南老幾


攝影是一種藝術,審美會隨著時間變化的。提升技術的核心就是審美!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一定會有他培養審美提升審美的習慣方式。

最簡單直白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圖庫。現在是知識共享時代。在各個平臺都可以找到優秀的大師作品。也有基礎技術的教學,多看,多聽,多感受。除去浮躁就可以提升。

審美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是長年累月積累的過程。我自己就會養成關注優秀攝影師,熱門攝影師的習慣,每天打開手機看看有沒有更新作品,遇到你自己很喜歡的作品可以多想,多分析。站在攝影師的角度去看看他當時拍這個照片的時候想的是什麼?是怎麼找到這個角度拍攝的,通過畫面是想傳達什麼樣的情感。技術層面就是研究好作品的構圖方式,色彩搭配,後期色調等。

進步都是通過實踐領悟出來的,光看光思考也是不夠的,要去實踐。可以從模仿開始學習,在模仿優秀作品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經驗技術。等到模仿了一定量的時候,質也會逐漸有變化,提升的過程就是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

希望對你有幫助[靈光一閃]










獨立女攝影師丁貝


這種情況旅遊普遍性,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走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出手幾萬幾十萬買一套攝影器材並不難。一旦相機在手,拜老師、結攝友、四處採風,可謂不亦樂乎。剛開始,看到自己拍的片子,色彩豔麗,圖像清晰,很容易滿足,但隨著時間推移,數年後,越看自己的片子越不滿意,陷入困惑。

首先要認識到:攝影是一門技術,手裡的相機、鏡頭,你不能擺弄清楚,它就不能很好的為你服務。

更要認識到:攝影是藝術創作,對光影、色彩、構圖等的活學活用必不可少,藝術修養、鑑賞力的提高、攝影意識的培養都須跟得上。

只有潛意識的東西積澱的多了,手裡的器物用的得心應手了,自然會得到提高。





馬嘶鳴


拍了十年,基本概念應該是有的,沒有長進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需要再看看書,因為到一定的時候,再盲目去按快門就成了無意義的事情,需要有概念上的突破,另外經常去參加一些影展,看看好照片究竟好在哪裡,還有就是一定要確定自己能拍什麼和不能拍什麼,這個很重要,要有目的的去深入一兩個方向。最後推薦一本書《來!這樣學攝影》



鄭東知事


在有時間的情況下,多去觀摩一些優秀的攝影作品,包括一些攝影理論書籍。多思考、多拍、多總結,提高攝影技巧,完善和提升攝影創作的新思路。






為知己


知識都是不斷更新的,十年的攝影技術都沒有進步,你可能就是遇到技術瓶頸了,後續只有靠自己突破了,那唯有也只能是繼續學習再學習,再給自己更多的積累和沉澱,相信跨越就在不遠的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