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藉助於之前的pipm模型,筆者繼續為大家帶來CBA國產得分後衛

球場影響力的分析。和之前一樣,我們還是先圖。

下圖橫軸的數值,可以代表一名球員每百回合在進攻端給球隊帶來的影響力(比如:+2就可以代表球員在場時每百回合可以讓球隊多拿2分);縱軸的數值,則可以代表球員每百回合在防守端給球隊帶來的影響力(具體含義和剛才一樣);圓圈的顏色,則代表綜合了球員攻防兩端的影響力(越偏橙黃代表越好);圓圈的大小,則代表球員出場時間的多少: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們重點關注了第一象限的趙睿、西熱力江和姜宇星三人。本期文章裡,我們將重點為大家介紹第四現象的兩名球員:郭艾倫吳前

去年夏天的國家隊集訓,郭艾倫和吳前都得以入選,但後者最終無緣球隊的最後12人大名單。從最後的結果看,李楠的這次選擇是值得深思的——中國男籃在世界盃期間缺少的是跳投能力強的後衛,而吳前很有可能是國產後衛中跳投能力最強的那一位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近幾個賽季以來,吳前就已經成為了浙江稠州銀行隊陣地戰進攻主要解法之一。

靠著不俗的持球投能力,吳前可以藉助於擋拆自行開發出大量的機會。因此,與一些只能做接球投工作的國產後衛相比,吳前在三分球的出手產量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但是,吳前經常做這種難度極高的持球投也有一個弊端:三分球效率並不高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由於吳前在進攻端還存在著運動能力不高、運控技術一般的癥結,他又很難頻繁地去性價比最高的籃下區域出手。這種缺乏侵略性(遠離籃下)的打法,又使得吳前很難拿到大量的罰球機會。

因此,本賽季之前的吳前在進攻端的特點一直都是:能夠自己持球開發出大量的機會,但也很難維持自身的效率(持球投三分不準、很難突到籃下)。

本賽季以來,由於浙江稠州銀行採取了雙小外援的模式,吳前在進攻端的角色明顯發生了一定的轉變。由於鄧蒙和蘭茲伯格倆人都是能夠自己持球開發進攻機會的球員(體型更小的鄧蒙更偏重於擋拆,蘭茲伯格會向著面筐單打傾斜),吳前轉而在他們身邊扮演起了無球射手的角色——類似於湯普森在庫裡和杜蘭特身邊的定位。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需要指出的是,吳前多打無球並不會阻礙他在進攻端的發揮。吳前出手速度較快,當鄧蒙或者蘭茲伯格持球的時候,他在無球側借用隊友的無球掩護之後就可以迅速完成接球投。

對方在做策略的時候,也會非常忌憚吳前的跳投能力。同曦隊的外援哈達迪在防有球側的掩護/無球側的掩護時(尤其是當被掩護的人是國產後衛時),一般會堅持固守籃下的策略;但在面對吳前時,哈達迪也會主動離開禁區,儘可能去延誤吳前。

吳前本人也明顯更加適合去投這種借用無球掩護之後的接球投三分(而非擋拆之後的持球投三分),本賽季至今,他的三分球命中率達到了37.7%,是自12-13賽季以來的最高值: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在依然很難頻繁突入籃下、很難造到大量罰球的基礎上,吳前正是靠著這種更適合自己的接球投風格把自己的得分效率提升了上來。數據顯示,吳前本賽季的真實命中率達到了57.1%,可以超過同位置56%的球員: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然而,吳前既然要受益於兩名小外援的環境,進而實現【減持球負荷提升得分效率】的目標,就必須接受倆人防守都會拖累球隊的前提條件。

按照浙江稠州銀行的防守對位習慣,鄧蒙一般不會去防守對方的小外援,而1-3號位的主要輪換就只剩下了吳前、蘭茲伯格和程帥澎三人。其中,吳前是教練組去單防對方箭頭的第二選項——第一是程帥澎。

但事實上,程帥澎幫助吳前分擔最重任務的情況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會發生:一方面,程帥澎自己會受困於單防犯規過多的問題;另一方面,在可以使用雙外援的節次裡,吳前在鄧蒙和蘭茲伯格身邊就必須去承擔這部分任務。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吳前的單防技巧相比於以往確實有所進步,但對抗能力和防守彈性(不適合防側翼箭頭)依然是他的問題;而在防無球狀態的球員時,吳前在防守方面也有侷限性——他協防意識並不好,不能頻繁支援協防;他的體型也偏小,實際起到的協防作用也不夠。

因此,筆者對於吳前本賽季的整體評價依然是【攻強守弱】。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郭艾倫身上。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上個賽季,郭艾倫逐漸開發出了一定的三分球能力,這也讓他在進攻端提升了自己的影響力。但自本賽季以來,郭艾倫卻在三分球水準上出現了一些倒退,這裡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受制於遼寧隊目前的環境,他的三分球出手頻率確實有所下滑

由於史蒂芬森無法達到似於哈德森的兼顧有無球效果,郭艾倫必須在他身邊適當減少持球戲份,這意味著他上個賽季藉助於持球投來開發三分球產量的方式無法維繫。而他自己在處理接球投三分的時候,又顯得十分謹慎。因此,他又很難藉助於接球投來維繫三分球出手產量。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另一方面,他的三分球準星也確實非常糟糕

賽季初期,郭艾倫的三分球準星一度不到三成。雖然他的三分球準星後續有所回升,但至今依然只有31.1%(不合格)。這裡面的具體原因,我們也無法判別——可能是小樣本的準星失常,也可能本賽季是他的“生涯跳投小年”,還有可能是健康的因素,又或者摻雜了以上的幾種因素。

但無論如何,郭艾倫在進攻端還是有其價值的。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與吳前相比,郭艾倫的運動能力還是更為出色。憑藉著出色的運控技巧和非凡的身體素質,郭艾倫經常可以把那些單防技巧的單防者輕鬆過掉。與八一隊一戰,八一隊被迫放棄了開場讓郭昊文防守郭艾倫的想法,轉而讓田宇翔去防守郭艾倫。

即便對方在防他擋拆時會頻繁選擇繞防以防止他突破(這是大多數國產後衛都遇到的待遇),郭艾倫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一些小技巧突入籃下。

而在快攻之中,郭艾倫也是當仁不讓的國產推動反擊能手。遼寧隊經常在最後一節採用一些極為激進的全場緊逼策略,也確實利於郭艾倫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之處。

因此,儘管本賽季遼寧隊射手水準下滑(哈德森離隊、叢明晨揭幕戰受傷)、球隊的空間支持變差,郭艾倫的籃下比重也因此出現了下滑,郭艾倫的籃下命中率還是達到了72.6%——對於一名後衛而言,這種籃下命中率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但相比於自己在進攻端的出色表現,郭艾倫在防守端還是有自己的侷限性。

相比於前文提到的吳前,郭艾倫在單防技巧和對抗能力方面會更好,他也有著比吳前更好的體型,理應在協防方面發揮更大的價值。但事實上,郭艾倫在這方面的表現並沒有達到預期。

在遼寧隊的防守對位策略裡,去防對方小外援的是趙繼偉/高詩巖/劉志軒,單防對方側翼箭頭的也會在郭艾倫/史蒂芬森之間分配(史蒂芬森優先)。即便如此,郭艾倫在防無球球員時,對於協防的支援也不夠多,他的搶斷數據比上個賽季也略有下滑。


三分球下滑?郭艾倫還有自己的招牌技能

因此,pipm模型認為,郭艾倫每百回合對於防守的影響力併為達不到正面(低於0)。

總體而言,郭艾倫和吳前分別是國產得分後衛裡把攻筐和跳投發揮到極致的球員,這也是他們能夠打出同位置出色進攻影響力的重要原因。另外,倆人在防守端都有各自的問題,但吳前會因為體型和對抗的因素而存在更大的侷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