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環保人的風采……

“海底撈月”

“飛簷走壁”

……

這些招式你是不是隻在電影中見過?

但如今

馬鞍山長江入河排口

監測行動的現場

這些場景正在上演

咱馬鞍山環保人

也練就了這身本事!

飛簷走壁

第一招

海底撈月

第二招

輕功水上漂

第三招

還有視頻版的哦~

冒著危險他們這是做什麼呢?

當然是

入河排口監測

3月26日起,馬鞍山長江干流入河排口迎來“大體檢”,我市出動10組共30名排查人員對1033個長江干流入河排口進行監測。

飛簷走壁 不放過任何一個排口

早上8點,監測人員就三人一組,踏上了分片包乾監測的征程。“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要出發了。”2組監測人員陳光寶一行趕緊上車,奔赴排查一線,他們負責的是市區花山片的監測。

根據監測App內標註的排口座標,陳光寶一行來到我市花山區塘西街道南塘溝附近尋找排口。他們發現,點位三面環水,一面是圍牆。沒有路怎麼辦?陳光寶由另外一名工作人員攙扶著,艱難地爬上了圍牆,他一邊循著圍牆往目標走,一邊觀察尋找排口。

“這裡有個口,就在下面!”找到排口後,陳光寶拍攝了現場照片,將相關信息填寫在App裡。隨後,他用採樣桶將水樣提上來,交給監測人員裝瓶並貼上標籤,三個人便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個點。

採樣人員用繩子捆住身體,只為找到被淹沒的排口

風雨交加,下了冰雹,他們戰戰兢兢淌過泥濘

一邊是狹窄的泥路,一邊是河水

翻圍牆

鑽涵洞

下河流

翻欄杆

越溝渠

蜷縮在角落

馬鞍山的環保骨幹齊上陣,堅持對排口“應測盡測”,前幾天風雨交加,還下了冰雹,平均每天要完成200多個點位的排查、信息採集和現場採樣,工作人員沒有喊累的。

加班加點 15個小時連軸監測

3月30日下午5時許,在市生態環境局3樓實驗室,工作人員王孝生正在給送過來的水樣做監測、裝瓶,把試劑瓶裝到測試儀器中進行高溫消解,冷卻到常溫後加入藥劑,讀取並記錄數據……王孝生說,送過來的水樣會分別進行pH值、氨氮、化學需氧量、總磷、總氮等項目的測試,他們進行的是總磷測試。

長江干流入河排口監測工作開展以來,馬鞍山市環境監測站全體工作人員奮戰在一線,確保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實驗室15個人一直都連軸轉,往往早上七點就過來,幹到凌晨一兩點才能回家。因為監測樣品遠遠超出了平時的量,用於監測氨氮的儀器一度超負荷運轉自動停止運行。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盧嘉和王孝生是一對夫妻,這幾天,盧嘉被抽調負責外出採樣,王孝生也在監測室監測,家裡兩個孩子都無暇照顧。剛剛新婚燕爾的凌玉榮,放棄蜜月,加班報送數據。

57歲的老同志劉蓉也與年輕人一起奮戰至凌晨,全程使用手工法分析總氮。父母在外地的梁雅麗,將幼子託於婆婆照顧,本人毅然每日堅持工作至深夜。

爬坡下坎,跨過岸線,

穿越一個又一個入河排口...

加班加點,不分晝夜,

只為第一時間得出檢測數據…

馬鞍山環保人的辛苦付出

只為全力做好

長江干流入河排口的監測工作,

為後期的分類溯源整治打好基礎

他們用自己的“十八般武藝”

守護著長江(馬鞍山段)的碧波清溪!

馬鞍山環保人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