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施策力促旅遊市場有序回暖

多地旅遊業正在從長達兩個月的停擺中復甦。

  近日,包括上海、四川、陝西、新疆、貴州等多地在內的文化和旅遊局已發文明確,除跨省和出入境的團隊旅遊業務及“機票+酒店”旅遊業務以外,企業可恢復開展旅遊經營活動。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從文化和旅遊部確認,旅行社和在線旅遊企業的復工復產正在穩步推進中。文化和旅遊部已就旅行社和在線旅遊企業在省域內有序恢復經營活動作出部署,各地陸續恢復轄區內旅行社和在線旅遊企業經營活動。

  “疫情結束後,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等多方面重要因素將支撐我國各地中小旅遊企業逐步恢復持續、健康發展。”遠東資信研究部高級研究員簡尚波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疫情重創旅遊市場

  企業面臨倒閉風險

  靠“出門”的旅遊業,遇上靠“宅家”的抗疫,其所受衝擊不言而喻。

  “旅遊業及企業對外界環境變化高度敏感。旅遊客源地、目的地等相關地區的社會、經濟、政策、氣候、交通等外部環境變化都將直接影響旅遊業發展和旅遊企業經營,尤其自然災害、重大疫情、地區衝突等突發事件對旅遊業及企業將造成不利影響。”簡尚波說。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預計2020年國內旅遊減收1.18萬億元(2018年國內旅遊收入為5.13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國內旅遊收入為2.78萬億元)。

  這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給旅遊業帶來的損失,將遠超2003年非典導致當年旅遊業約1400億元左右的損失。根據《法制日報》記者從遠東資信獨家獲得的一份研究報告,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近年我國旅遊業規模持續穩增,2017年以來旅遊總收入遠超2003年SARS疫情下的旅遊總收入(4882億元)的10倍;近年來我國春節黃金週旅遊市場總體呈現穩健增長;新冠肺炎相對非典肺炎傳染力更強、傳播範圍更廣,政府採取的隔離措施更嚴格,而且我國旅遊業市場結構穩定,以國內旅遊為絕對主體(佔比超過90%)。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旅遊企業普遍規模較小,以中小企業居多。

  而中小旅遊企業的生存發展最需要關注。“相對於旅遊業頭部企業而言,廣大中小旅遊企業獲取的外部支持相對較弱。他們雖暫停營業,但仍需要負擔用工、房租等剛性成本。疫情或將導致一批企業存在資金鍊斷裂乃至倒閉的風險,因而疫情對於較小規模和較低等級的旅行社、旅館、旅遊景區等中小旅遊企業的影響較為嚴重。中小旅遊企業亟須獲得一定的外部支持,以渡過難關。”簡尚波說。

  明確重振文旅消費

  中央地方出臺新政

  早在疫情暴發初期,文化和旅遊部就印發了《關於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支持旅行社應對經營困難的通知》,表態支持旅行社積極應對當前經營困難,履行社會責任,暫退範圍為全國所有已依法交納保證金、領取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旅行社,暫退標準為現有交納數額的80%。

  文化和旅遊部還下發了《關於用好貨幣政策工具做好中小微文化和旅遊企業幫扶工作的通知》《關於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保持導遊隊伍穩定相關工作事項的通知》,幫助旅遊企業渡過難關。

  關心關注旅遊企業的,除了文化和旅遊部以外,還有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

  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等23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要重點推進文旅休閒消費提質升級,豐富特色文化旅遊產品,改善入境旅遊與購物環境,創新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模式。

  據《法制日報》記者瞭解,目前,文化和旅遊部正在有序推進旅遊景區開放。

  此外,地方也相繼出臺扶持中小旅遊企業的相關政策。

  遠東資信對地方出臺的扶持中小旅遊企業的相關政策進行了分析,認為這些政策總體上以減輕企業負擔(涉財稅、金融等諸多政策內容)為主,強化企業建設(涉發展在線旅遊、加強市場宣傳、加強人力資源建設等諸多內容)等其他為輔。從各地支持中小旅遊企業政策類型來看,既有北京、遼寧、安徽等地出臺的扶持包括中小旅遊企業在內的企業發展的通用性政策,也有浙江、河南、江西、廣西等地出臺專門針對文化旅遊或旅遊企業(涵蓋中小旅遊企業)的扶持政策。

  據遠東資信統計,2月5日至24日,就有19地的政策涉及對中小旅遊企業的扶持。

  為減輕企業運營成本,退還質量保證金。部分地區甚至規定全額退還旅行社質量保證金。例如,北京市《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促進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按照有關規定對經營規範、信譽良好的旅行社,全額退還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待疫情結束後再適時重新繳納”。

  實行包括稅收減免、財政補助和貼息等在內的財稅支持。例如,三亞市政府辦公室出臺《支持旅遊企業發展十條政策措施》,市財政安排1億元專項用於穩定三亞旅遊市場,支持旅遊企業發展。

  予以信貸支持。多地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旅遊企業,明確了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鼓勵銀行對此類企業降低放低放貸利率,對到期還款困難的,鼓勵金融機構予以展期或續貸。有些地方還指明瞭給予中小旅遊企業等中小企業信貸扶持的具體金融機構名稱,以促進信貸政策落實。

  還有社保、公積金、房租等費用緩繳、減免支持。多地通過延期繳納社保、住房公積金以及水、電、天然氣、有線電視、垃圾處理等各類費用,減免房租等舉措,以降低疫情期間的中小旅遊企業運營費用,幫助中小旅遊企業渡過暫停營業的難關。

  力推在線旅遊產品

  獎勵外來旅遊團隊

  在上述惠企措施之外,旨在加強旅遊企業軟硬件建設的扶持政策也在多地出現。

  在經營困難面前穩定就業隊伍不流失,守住人力資源的支撐力量,是推進中小旅遊企業持續經營、渡過難關的一大關鍵因素,多地政策明確引導和支持中小旅遊企業穩企穩崗。例如,《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全力支持文化和旅遊企業戰勝疫情穩定發展的通知》指導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文化和旅遊企業與職工集體協商,可採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輪崗輪休、在崗培訓等措施,穩定勞資關係。

  發展在線旅遊也成為疫情防控期間的一大亮點。例如,甘肅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商貿流通服務業應對疫情影響穩定市場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培育虛擬再現消費、服務。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及數字信息技術,支持VR/AR、5G、3D等技術在文化旅遊、娛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鼓勵並傾斜支持相關機構、創意設計企業針對歷史遺蹟、文化古蹟、著名景區、博物館(含文物、古董)、圖書館等,開發一批虛擬再現產品,培育虛擬再現服務和體驗消費。

  “這在帶動相應在線旅遊業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有利於增強各地旅遊資源吸引力,穩住原有旅遊客源、吸引潛在旅遊客源,促進疫情之後的中小旅遊企業營業狀況儘快恢復反彈。”簡尚波說。

  此外,一些地區發佈了旨在強化旅遊品牌宣傳力度、增強旅遊資源吸引力的政策舉措。例如,《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文化和旅遊企業共渡難關的10條措施》提出,加大宣傳營銷力度,支持各地在疫情解除後開展各種形式的市場營銷推廣活動,特別是針對國內外重點客源地開展旅遊營銷活動,邀請旅行社來贛踩線,予以獎勵。對入贛旅遊包機、旅遊專列、大巴旅遊等進行獎勵。該項政策將疫情之後的活動提前予以安排。

  簡尚波對此評價稱,此類政策舉措通過政府資源與媒體等資源整合協調,擴大當地旅遊資源品牌效應,有利於促進當地旅遊業儘快恢復反彈,間接有利於促進當地中小旅遊企業恢復發展。

  簡尚波認為,從中央到地方,各項針對旅遊企業的扶持政策,能夠明顯減輕中小旅遊企業在疫情期間以及疫情消退後一段時間內的生存、發展壓力,為中小旅遊企業贏得“喘息”機會,以重整旗鼓。

  “疫情不會扭轉我國旅遊業持續向好的發展勢頭。”遠東資信的報告認為,疫情只會在短時間內抑制我國旅遊業發展步伐,而不會改變我國宏觀經濟持續高質量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大局,也無法改變我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旅遊市場需求存量極其龐大、旅遊市場需求增勢旺盛(基於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中產階級崛起、交通環境改善等諸因素)、旅遊業供給側改革深度推進等旅遊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不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或將推進旅遊業領域的中小企業加速“優勝劣汰”。“這有利於提升我國中小旅遊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促進各地旅遊業整體上更好、更快地發展。”簡尚波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