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人俱得,為何最先被滅?

安美惠


正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一個團隊中並不是優秀的人才越多越好,像他們兩個都很優秀,就會攀比,會爭功,計謀有不一樣時,主公反而不好決定,還不如一個好


歷史人物和故事


虛假廣告害死人吶!

“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你聽聽,這廣告做得多好,簡直是精準投放,一擊必中。

廣告的作用,就是要刺激購買慾。好的廣告,先聲奪人,排山倒海,不由分說,在你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掏出了手機,打開了支付寶,點擊了付款,按上了指紋,前後不過幾秒鐘的事。

可安天下,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願景!對於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劉備來說,可不就是想過上安定的日子嗎?這個廣告的承諾,可不只是讓他衣食無憂,而且還要讓他當上天下的主人,實現他作為劉氏子孫的最高價值,完成他人生的終極意義。這樣的目標,當然很難達到,可是沒關係,只要你購買了我的產品,一切夢想都能成真!而且,你還不用全買,二選一,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就可以了,經濟實惠,夠用就好。如果你是劉備,聽了這樣的廣告,能不怦然心動?

購買只是幾秒鐘的事,為了製作這樣一個廣告,卻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按照正史的記載,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的時候,和石韜、徐庶、孟建等人是同學。既然是同學,免不了互相打廣告。諸葛亮對石韜等人的評價是,他們可以做到刺史、太守一級的高官。以石韜等人的能力,這個廣告還是比較實在的,他們後來在曹操的陣營裡,也確實做到了。但是對於諸葛亮本人呢?他是以管仲、樂毅自居的。樂毅暫且不說,管仲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連張良、蕭何之流都不能比肩。這個廣告有沒有水分?肯定是有的。

按照演義的說法,諸葛亮的臥龍之名,來自於司馬徽。實際上,卻是龐德公給他取的。龐德公是諸葛亮的親戚,他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姐姐。而且,龐德公有個侄子,名叫龐統。龐統的鳳雛之名,也是龐德公取的。所謂臥龍、鳳雛,原來都是龐德公的晚輩親戚。而將這種說法廣為傳播的,便是司馬徽。司馬徽與龐德公,又是至交,兩家人同住襄陽魚梁島。龐德公也沒忘了給司馬徽打廣告,稱之為“冰鏡”,意思是他看人極準,有如以冰鑑人。演義中稍作修改,便成了“水鏡先生”。

這樣一來,事實便基本清楚了,諸葛亮和龐統,其實都是一個小圈子裡的人。臥龍、鳳雛之名,不過是龐德公給他們打的廣告。至於他們有沒有安天下的本領,估計連龐德公自己也說不上來。但是不能否認,這個廣告做得有水平。至於療效如何,誰用誰知道。反正劉備得了臥龍、鳳雛,也沒過幾天好日子。


龍鎮


歷史上從來沒這事,所謂“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只是《三國演義》小說裡杜撰的,不僅與事實不符,而且,歷史上的司馬徽原本很看好劉備,自己也跑到劉備的勢力下當了官。

歷史上的諸葛亮、龐統,遠不如小說裡描述得那樣神奇。

諸葛亮“事無鉅細必親躬”,活活累垮,處理這些雜務已經令他心力交瘁;而龐統更是個倒黴蛋,落鳳坡掛了。

也就是說,諸葛亮受各種因素牽制,並沒有完全實現他的政治構想,很多事情分掉了他的精力,始終沒能處於一個很好的狀態。至於龐統,則幾乎沒來得及發揮才能,就從歷史中消失了。

而且,劉備再有厲害的軍師,卻缺少好的將領。後期蜀漢人才凋零,加上數次北伐,耗費巨大,蜀國迅速空虛。劉備因關羽之死,率兵討伐東吳時嗎,連好的武將都選不出來,只能派幾個半吊子當前鋒,已經很慘了。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有軍事指揮員的部隊難以發揮戰鬥力,也難怪後世一直在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蜀漢末期,不僅好武將,連好的文官也沒幾個,更不要提能上得了檯面的大才。蜀漢人才凋零至此,安得不敗?


純鈞LHGR


說來話長,首先司馬徽說的是得一可安天下沒說你得倆會安天下,所以司馬徽的預言至少說的通。第二,說的是安天下沒說得天下。第三劉備最先被滅原因諸多,夷陵大敗、太子無能,人才凋零,人口不足,連年征戰,國庫空虛等等造就了它第一個滅亡。其實國家滅亡跟司馬徽說的那句話半毛錢關係也沒有,而且司馬徽當時還說了另句話,說諸葛亮雖得其主未得其時,早就預言最後未必有個好結果,當然是這是羅貫中攢的局,不必在那找因果,其實沒有必然聯繫,蜀國的滅亡是很正常的,古代冷兵器時代國家與國家比拼的其實到最後還是硬實力,說白了就是人口基數和國家財富。


TANK王子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水鏡先生早已明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恰恰涵蓋了兩人的綜合能力,經天緯地之才。但又言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也恰恰說明了,謀取天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臥龍,隆中對,這是他的戰略方針,重中之重應該就是荊州之地,當進取漢中之時,正是謀取天下的最佳時機,可惜關羽兵敗,荊州丟失,這就導致了整個戰略部署發生變化。劉備攻吳,亦是為關羽報酬亦是奪回天下之腹,荊州。再次的慘敗,意味著,天下難安,孤掌難鳴,這是臥龍最後的處境。

鳳雛,可惜死的早,對於興復漢室,唯一的功績可能就是攻取蜀的理由之一。

這句話還有後半句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縱觀整個歷史長河,每次的天下大合,都離不開血的代價,征戰需要的錢糧,人力不計其數,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決定的,優良的戰將,謀士只能是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指尖的力量


首先,只要有了誰誰誰,就可以得天下的說法,本身就不成立,得天下要夠狠才行,李世民,朱元璋,就是例子。劉備不是夠狠的主,偽君子一個,假仁假義,而且不會用人,趙雲,呂布死後,天下無敵手,可在劉備哪裡呢?長坂坡前,把兒子一摔,算是收買趙雲的心吧,英雄要的是一個施展抱負的舞臺,劉備給了嗎?再說諸葛亮,未出茅廬,三分天下,哦喲,好大的本事,其實扯淡,主席給諸葛亮一個很恰當的評價‘隆中對有對無策,諸葛亮有孔無明’,不行,不是那麼回事,諸葛亮就是把當年劉邦,韓信出漢中得天下,劉秀起兵襄陽,中興漢室江山,打包了一下,變成了自己的創意,拿出來糊弄劉備,劉備一聽,誒呦呦,我老祖宗就是這麼幹的,照著來一遍,肯定行,雙方一拍即合。劉備集團失敗的根源就是這個隆中對,力量啊,劉備守都不足,還去進攻,那不扯淡嗎?諸葛亮後來寫出師表,都自己承認,等也是死路一條,打也是死路一條。而且諸葛亮覺得自己太能了,大小事攬一身,他推舉過誰,幾乎沒有。龐統,可以說來不及發揮,就早早的掛了,偶然之中,也有必然吧,能掐會算的高人,怎麼算不出自己來呢?縱觀劉備集團,主子虛情假意,不夠狠,下面的人,沒合力,自成一套,關羽是一套,趙雲有本事,可基本沒他什麼事,後來的馬超,差不多就是跑龍套的,這幫人,怎麼能得天下。諸葛亮,一直主張聯東吳,抗曹操,關羽死後,劉備出兵打東吳,諸葛亮肯定是覺得不合適,可說不進話去,畢竟死的是劉備結拜的弟兄,看的出來,諸葛亮壓根不去,要去你去,這事我不幹,不摻合,東吳一役之後,劉備集團,氣數已盡,誰也無回天之力了。什麼原因,說到底,不就是隆中對,把關羽留守襄陽。本身劉備集團的,這一套班子,就得不了天下。


平安財富直通車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演義裡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自己比做管仲,實際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豐功偉績,比管仲要突出的多。劉備沒請出諸葛亮時候,四處流浪

漂浮不定,三顧茅廬與諸葛亮暢談天下,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歷史有名的隆中對。作為諸葛亮最主要的功績是聯合東吳,赤壁大戰,使曹操大傷元氣。才使得劉備

有時間奪取漢中,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國號蜀國。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東漢未年劉備的軍師,與諸葛亮齊名。龐統為人心胸狹窄,猜忌心強。取漢中時候不聽諸葛亮警告,最後死於落鳳坡。

說道蜀國的滅亡,其實是劉備對諸葛亮的不滿。關羽走麥城最後被孫權所殺,劉備聽後痛苦萬分。張飛又因關羽之死,心情不好喝醉了,鞭打士兵,被士兵所殺。

劉備起國之兵,為關羽,張飛報仇。沒帶諸葛亮。其實就是對諸葛亮的不滿,荊州失守,關羽之死

都是諸葛亮安排不妥。讓關羽打樊城,後方沒有安排可靠之人作為接應。五虎大將,魏延等大將都沒有去替關羽壓陣,導致關羽敗走麥城無人接應。

劉備起兵伐吳,沒有帶一個像樣的謀士,馬良算最好的了。本身劉備為關羽報仇心智以亂,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大敗而貨到白帝城。這一戰是傾蜀國之力,大大消耗了,蜀國的人力,物資等等,使得蜀國元氣大傷。等到諸葛亮六出祁山時候,往往打打就沒了糧草補給。最終諸葛亮因操勞過度,死於五丈原。

蜀國之滅亡因關羽之死,劉備之任性,諸葛亮失策,加上。五虎大將相繼死去,國力衰退,蜀國在最鼎盛時期沒有統一天下,最後第一個滅亡。


金多多賊蓋


這是討論“演義”上的故事,先不談史實。漢末,很多能人不仕,其中孔明、龐統二人比較出名,故有得一人可安天下的歌謠。實踐中,龐統並不像傳說的神奇,而是心胸狹隘,用謀殘忍的一個庸才,並非安邦治國的大器。所以,劉備得此人也是多此一舉。就曹、劉人才對比,文官象荀彧、程昱、郭嘉、賈詡等任何一人也不低於孔明、龐統,只是曹太強勢,他們沒有獨立突出出來,武官像張遼、徐晃、曹仁、夏侯惇等多為帥才,而劉備麾下不過是一批一勇之夫。


古鏡5



雪狐圭垚


朋友,不要被演義說書矇蔽了雙眼。

就按《三國演義》來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誰說的,只不過是一個比較有能耐的人說的。

那他說的就對嗎?就會實現嗎?當然不全會這樣。

記得非誠勿擾中有句話說得好,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臥龍和鳳雛都是人才,但這兩個人才遠遠不夠。想要得天下就要大量人才,而臥龍鳳雛只能說是某一面或某幾面的人才。

蜀國率先滅國,其實就是因為缺乏人才。三國前期風雲爭霸,各路大神齊出動。後期呢?後期幾乎沒有太拿的出手的風雲人物。

而且蜀國後期依然堅持勞民傷財的北伐,加上內政腐敗,早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