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長沙四大小區是指八十年代中後期四個有代表性的、成規模的居民住宅小區,分別是紅旗區、望月湖小區、國慶新村、朝陽新村。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長沙市民的居住條件變遷演繹著豐富多彩和波瀾壯闊的場景。城市建成區面積由6.7平方公里增加到434.82平方公里,擴大了64.9倍。與1949年相比,2017年長沙市城市建成區面積由6.7平方公里增加到434.82平方公里,擴大了64.9倍;全市房屋建築面積由482.57萬平方米增加到25630.41萬平方米,增長了53.1倍,其中住宅建築面積由289.81萬平方米增加到18617.19萬平方米,增長了64.2倍。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老長沙房屋

新中國成立初期,長沙發展工業化,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讓居住空間變得更加緊張。據資料記載,1953年,長沙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只有3.87平方米。當時,住房需求量巨大的長沙,更多的是建設“筒子樓”這種經濟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容納住戶的樓房。“筒子樓”源於前蘇聯,其特點是一條長廊串聯兩側的房間,空間被無限壓縮的廁所、廚房均為公用,每層一至兩個,被冠以“赫魯曉夫樓”的名稱。不過當時長沙並無大型的住宅小區。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筒子樓內部

1958年,長沙市按照六個統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組織投資、統一分配、統一管理)的原則規劃第一批住宅小區。長沙北郊、南郊工業區的伍家嶺、砂子塘成為試驗場。建湘新村和砂子塘小區建成了長沙最早的住宅小區。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砂子塘小區

住宅小區不同於以往的單位大院,雖然分配給附近工廠職工,但是住宅小區與單位是隔離的,小區裡集合著來自多個工廠的職工。這兩個最早的小區,並不是傳統的筒子樓,而是設計超前的單元式集合式住宅。以公共樓梯間為中心入口,“一梯兩戶”或“一梯三戶”甚至“一梯四戶”,戶內三室或兩室,有衛生間、廚房,自來水入戶。在那個年代,算得上是超前的設計,很理想的住宅了。

不過,在實際中,早期的單元樓並不比筒子樓輕鬆,由於住房緊張,很多時候還是兩戶或兩戶以上人家共住一套房,實際人均居住面積僅為四平方米左右。直至上個世紀90年代,不少住戶開始陸續搬離。而堅守其中的住戶,買下了鄰居的房間,才實現了一家一套房的願望。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朝陽新村

長沙成規模的公寓式樓房小區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朝陽一村的開建,才拉開序幕。七十年代中期以後,長沙市的住宅建設實行綜合開發、多家建設。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以“四大小區”為代表的一大批形式新穎、設施齊全、環境較好、居住舒適的大型小區先後落成。

長沙四大小區各有特色,建設最早的是朝陽新村。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為長沙市最早的安置小區之一,第一批建設的有十棟房屋,命名為朝陽新村。總用地面積為1.31公傾,建築面積兩萬平方米。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長沙火車站的建設興建的拆遷安置房,帶動了人民路從窯嶺向東延伸。但那時候人們的觀念,都還嫌新的居民點“太遠”,生活上不方便,要搬離住了幾十年的鬧市區,居委會幹部竟要屢次上門動員做思想工作。當然,當時的人們思想覺悟高,為了新火車站的建設,所有的拆遷戶全部搬入新建的朝陽新村。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朝陽一村

1967年,利用京廣線複線路基在窯嶺站北端新建專辦客運的長沙新站,原長沙站壓力有所減輕,但尚未從根本上解決運能與運量的矛盾。鐵道部和廣州鐵路局決定,在長沙新站西邊新建長沙站。於1975年10月全面動工,1977年6月30日竣工,當日18點正式投入營業,老站拆除。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隨著火車站和五一路的建成,朝陽新村進一步擴大,到八十年代初,漸漸成為擁有一百多棟五、六層高樓房的大型小區,地名也分為朝陽一村和朝陽二村。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這張攝於八十年代的照片體現的即為當時的朝陽新村一角,圖中的道路即為新修的以朝陽新村命名的朝陽路。

新中國成立以前,這裡系荒山和菜地,建國後此地原屬郊區東屯渡公社的五一大隊和火星大隊,為建設火車站而拆除。隨著火車站的投入使用,原本地處偏僻的朝陽新村也慢慢熱鬧起來。

朝陽一村與朝陽二村以今天的車站路為界,車站路的東邊為朝陽一村,西邊為朝陽二村。先說朝陽一村,修建時間較早,居住條件也沒有後來的朝陽二村好,棟數也不如朝陽二村多,只有十來棟。北面緊臨火車站的貨運處,南臨人民路,西臨車站路,東邊緊靠京廣鐵路。


朝陽一村最有名的就數金蘋果大市場了,金蘋果大市場(原稱長沙市金蘋果服裝鞋子批發市場)是1994年開辦的。系長沙市食雜果品公司所有,經營範圍有服裝、鞋類、小百貨、皮革製品和床上用品。加上一座8000噸冷庫和一個水果市場,號稱有三千個門面,就規模而言,金蘋果市場是當時全省最大的單體專業市場。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朝陽一村、朝陽二村及金蘋果大市場地圖

服裝行業門檻低、利潤高,租個門面,進一兩千塊貨就可以開鑼。又正值九十年代後期國企下崗失業潮的興起,成了不少人二次創業的首選。我所在的工廠同事中就有好幾個下崗後在金蘋果市場租了門面做服裝生意。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的長沙,服裝市場眾多,論服裝價格和款式,肯定是三角花園的最好,金蘋果的貨雖然質量、款式稍差,但勝在價格便宜,加上規模大、品種多,從成人服裝、童裝到鞋帽、床上用品,應有盡有,開業後很是紅火了幾年。當時長沙還有首順口溜講到:“金蘋果的碩,文廟坪的貨,金滿地的美女一大摞。”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金蘋果大市場

金蘋果市場當時的地位還是很準確的,走的是中低端批發、零售服裝生意,一度也是長沙最紅火、最全面的老市場。不過口碑一直不好,不少老長沙人都調侃自己到這裡就是買“簸籮貨”的,隨著服裝市場越來越多,尤其是網絡購物的興起,這裡慢慢開始衰落。不過時至今日,金蘋果大市場仍然在堅持著。

與朝陽一村一街之隔的朝陽二村,相對朝陽一村熱鬧很多。朝陽二村北接解放東路,南臨人民中路,西靠以小區命名的朝陽路,東隔車站路與朝陽一村相望。全盛時期有近百棟五、六層樓的宿舍房,轄區內有中學、小學、、幼兒園、醫院和幾十家大小商店,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是芙蓉區(當時叫東區)較繁華的住宅中心。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1986年版長沙東區地圖上的朝陽新村

我當年住在窯嶺,離朝陽新村不遠,也曾在朝陽新村的二十九中讀過高考補習班,有很多朋友住在朝陽新村,對這一帶自是十分熟悉。

九十年代後期,這裡興起了朝陽電子科技一條街,是當時長沙規模最大、輻射全省甚至華中地區的電腦、數碼產品及配套產品的貿易集散地。朝陽路兩邊的電子產品商店不計其數,比較大的市場有華海3C廣場、合一電腦城、天心電腦城、國際IT城等,友阿集團的總部大樓也在此地。我的第一臺臺式電腦就是在這裡裝配的,我的第一臺手提電腦、第一臺數碼相機、第一臺攝像機、第一個u盤也都是在這條街買的。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朝陽路解放東路口華海3c廣場

位於朝陽路科技一條街絕對中心位置的長沙華海3C廣場,經營面積2萬平米,集規模、時尚、娛樂休閒於一體,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主流專業IT廠商入駐。2005年長沙華海被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IT商城”。2006年長沙華海被評為“中國電腦商500強之IT賣場十強”,併入圍大聯想“全國首批TOP電腦城名單”。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長沙華海被評為“最具競爭力區域電子商城”。

朝陽新村內的餐飲小吃店也很多,尤以燒烤聞名,甚至得名“朝陽燒烤”,特點是越晚越熱鬧,不管是在朝陽一村,還是後來搬到朝陽二村,人們只要沿著那股地道的孜然味就可找到。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進入二十一世紀,長沙市政府把朝陽新村納入了舊城改造範圍,2004年到2006年,朝陽二村整體改造建設連續3年被列為市政府的重點工程,納入舊城改造的範圍,是當時長沙市最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建設項目。  

2005年,朝陽二村正式整體改造,2006年1月開始拆遷,2006年12月啟動安置房建設,自拆遷工作啟動以來,真正實現了“拆得下、安得心、穩得住”,其規模和速度綜合考量刷新了長沙市舊城改造拆遷記錄,被外界譽為舊城改造的“朝陽二村模式”。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2005年改造前破舊的朝陽二村 梁向鋒 攝 資料圖

根據固定的模式,住房以舊換新,原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房屋預期增值收益明顯。拆遷改造後,戶均住房面積由46平方米增加到69.85平方米;原住房面積小於36平方米的特困居民,先補足面積,再計算追加面積,每戶新的住房面積均在51平方米以上。而二村改造後,也受到原住民的歡迎。

朝陽二村的整體改造,歷經三年多,95%以上選擇就地安置的拆遷群眾,用獲得的搬遷獎勵和過渡費補助,正常在外生活過渡後住上了新房。


朝陽新村,為建長沙火車站而生

2011年時,朝陽二村已高樓聳立 梁向鋒 攝 資料圖

現在的朝陽二村,只餘下十多棟老房子等待著下一步的改造。而一街之隔的朝陽一村雖然早已列入長沙老城的棚改項目,卻遲遲未動工,相信芙蓉區將積極借鑑朝陽二村的改造模式,加快城區內棚戶區的改造,以加速精美城區的建設,再過幾年,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的朝陽新村。

*長沙生活集投稿作品,作者枬子。感謝作者的創作,為我們留下這些美好的生活記錄!歡迎大家踴躍投稿(關於長沙生活的各個方面題材稿件都行),我們一起記錄長沙生活!投稿請加微信號:ms96218,或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